跳转到内容

峿堂集/卷十九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十八 峿堂集
卷十九
作者:李象秀
1900年
卷二十

杂著[编辑]

九社学规戊辰[编辑]

天命诚敬第一[编辑]

凡学问之义甚广。要其终则求至于诚而已。然天命自然。不由勉彊。人不能皆诚。勉而后至。故曰诚者天道也。思诚者人道也。思诚奈何。非敬则无其道。心为一身主宰。敬乃一心之主宰。此非可以骤语于蒙学。然其纲领准的。不可不先讲然后知有此理。故首揭天命诚敬。而心亦不外是焉。

物则解第二[编辑]

物譬如人之射。则也者如射者之有物。必限于是而不可有进退逾越。九容之类是也。如射帿之有的。必至于是而不可有左右过不及。九思之类是也。盖天命本然之中。而人事当然之法。以言其行之必期于是而止。则在大学曰至善是也。以言其为四方之表准。则在洪范曰建极是也。以言其择之精而守之固。则尧之执中是也。以言其軆有定位。则子思之中庸是也。以言其随时无定位。则舜之用中。孔子之时中是也。以言其尺度之合。则孔子之不逾矩是也。各言差别而其实一也。人心莫不有本然之中。由其放逸而常失之。敬者所以櫽括此心。以合于则者也。道本诸身。故古人之学。最重威仪容貌。治身以则。莫备于九容九思。舍此则无以入学。乃作圣之基也。故以二者为重焉。

诗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朱子曰烝众。则法也。天生烝民。有是物。必有是则。盖自百体九窍五脏。而达之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无非物也。而莫不有法焉。如视之明听之聪貌之恭言之忠。君臣有义父子有亲之类是也。

刘康公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以取祸。中谓无过不及也。命即性也。则当然之法也。能顺动作威仪之则。以养其所受之性者有福。怠慢放肆。自弃其则者有祸。

九容之则第三[编辑]

九容所以敬以直内。九容属身。先言足。

足容重。重谓不轻也。足以定体。不可以妄动也。故古者屦必设綦。以为行步之节。行则鸣佩玉。周旋中规。折旋中矩。此足之则也。童儿好走。走不视地者颠。跳跃妄行者。羊鹿之相也。奔走竭蹶者。仆隶之相也。步履安舒。重不至慢。轻不至躁。足运而身不知。此其善者也。惟长者之命。走而勿趍。今子弟皆不知趋。所以傲慢也。凡长者在。不可有曳履声。

箴曰。足以定体。体以修仪。君子跬步。皆有绳䂓。疾徐后先。于以观悌。毋曰何伤。志动趋蹶。

手容恭。手不执事则不宜妄有所动。立必拱坐必敛。此手之则也。记曰不画地。手无容。不翣也。此皆少者事长者之仪也。今子弟侍于尊长。或环弄带须。或倒掷扇头。皆不知少仪者也。凡言语时。勿得摇手。

箴曰。手捉足奔。无事则已。矧侍尊长。不慎容止。中心不恪。躁妄不安。百体之动。君子必观。

目容端。目为心之镜。存诸心者。悉形于目。可不慎哉。记曰视瞻无回。此目之则也。又曰凡视上于面则傲。下于带则忧。倾则奸。故袤视者险。流眄者淫。古人相人之视瞻。卜其情伪吉凶。往往不差。先正其心术。然后目视。可以端矣。

箴曰。目为心标。不容以伪。邪正隐微。壹发于视。君子慎之。内外交修。必诚必敬。人观其眸。

口容止。口不言食。则不宜妄有所动。静则常闭之可也。此口之则也。众中勿叩齿勿反唇。勿口中作声。勿吹嘘咀嚼。口之为文。其形四塞。欲其常默也。

箴曰。口为天仓。关键必严。庙缄有铭。师枚有衔。蛙黾多噪。人所厌弃。凤凰时鸣。天下穪瑞。

声容静。静者和顺而不麤厉也。勿低微勿高叫勿喧嚣。此声之则也。曾子曰。出辞气。斯远鄙倍。鄙则庸陋可贱。倍则麤暴可恶。父兄尊长在。而放心咳唾。不可为训也。礼尊客之前。不叱狗。曾子事亲。叱咜之声。未尝至于犬马。

箴曰。声发于肺。有百其形。谨以不放。出以和平。毋噭而暴。毋沉而雌。事亲敬长。尤贵于怡。

头容直。头为百体之元。其容必正直。无少倾侧。记曰头颈必中。此头之则也。头不正则百体皆失其仪。昔节孝先生徐仲车少尝谒胡安定先生。退坐头少偏。安定忽厉声曰头容直。仲车瞿然。因念头容宜直。存心先要正直。自是不敢有邪念作于中。勿昂首勿垂首。勿摇首勿侧颈也。

箴曰。昂为气傲。俛为气夺。倾则近邪。三者必察。居体之元。贵定其位。相彼先达。闻一知二。

气容肃。气者呼吸之息。肃者屏气似不息。此气之则也。故礼以为戒。睡中鼾息。亦以平日无素养也。

箴曰。息出于心。心定息平。微微安静。人不闻声。无噫无喘。出入自知。气有麤鄙。损其令仪。

立容德。记曰山立。如山之嶷然不动。似有德者之气象。此立之则也。又曰立不跛。又曰立如齐。又曰立容辨。卑毋谄言。不为矜高之态也。虽贬损自卑而必贵于正。若倾侧其容。柔媚其色。则流于谄也。昔何晏起立倾倚。若无手足。不能令终。可不戒哉。

箴曰。望之俨然。人不可狎。维德之隅。匪由外袭。毋矜毋谄。端拱如齐。跛倚倾斜。仪貌之乖。

色容庄。庄言其矜持。记曰君子戒慎。不失色于人。端庄自持。表里如一。此色之则也。论语戒色庄。此言色容庄何也。色庄者色取仁而行违。乃色厉内荏之小人也。曾子曰。正颜色。斯近信。信则表里相符。非色庄也。弟子职曰颜色整齐。中心必式。整齐严肃则心便一也。朱子曰。正颜色。亦着力不得。须是里面正。然后颜色自正。多见人颜色恁地。而中不恁地。故记曰执尔颜。又曰正尔容。又曰玉色。言无变改也。

箴曰。内直外正。自然之符。由外制内。幷下功夫。庄不近厉。和不失颓。俨然若思。能安民哉。

九思之则第四[编辑]

九思所以义以方外。九思属心。先言视。

视思明。凡有所视。宜留心谛观。勿泛然粗率以取后悔。此视之则也。洪范曰视曰明。明作哲。哲者明之德也。目司视。而所以明由心。心不在则视而不见。

箴曰。目以精照。辨之者心。眸而始得。视彼觅鍼。主人不到。离娄为昏。明明不蔽。作哲之原。

听思聪。凡有所听。宜留神谛听。勿漫然糊涂以取后悔。此听之则也。洪范曰听曰聦。聦作谋。谋虑出于聪。耳司听。而所以聦由心。心不在则听而不闻。若有谋议听讼及受教听讲。尤宜敬恭在心。记曰听必恭。恭者听之貌也。

箴曰。耳以虚受。领之者神。听琴歌者。不动厥身。斯须错误。害不可追。凡能悟解。莫不由斯。

色思温。存心要直。颜色要温。和顺慈祥。发于面貌。此色之则也。色容庄。而又曰色思温者何也。矜持庄敬则易至严厉。故庄而能温。所以可爱敬也。

箴曰。坐如泥塑。就之如春。敬以持己。和以接人。养之有素。乃适于中。我思君子。勉禔厥躬。

貌思恭。貌举一身而言。收敛身体。无或放肆。此貌之则也。洪范曰貌曰恭。恭作肃。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有礼貌也。然乐放肆而畏拘检者。众庶之常情。人心惟危。任其所欲而不为之制。则亦何所不至。制其心者。必由身体。所以治外而修内也。故程子曰。整齐严肃则心便一。未有箕踞而心不慢者。古人为学。最重者容貌威仪。观于诗三百篇春秋传礼记可见。凡日用十二时内。行住坐卧。此身才觉有放肆。便思收敛。初时不得稳便。勉勉自彊。久久成习。渐就规矩矣。若坐而盘膝非恭也。行而负手非恭也。对众箕踞非恭也。偃卧见人非恭也。无事免冠非恭也。衣带不餙非恭也。轩渠大噱非恭也。喧嚣浮放非恭也。任情咳唾非恭也。放手开户非恭也。曳履倨傲非恭也。凡若此类。不可殚举。富贵子弟。骄傲习熟。不堪拘束。故具此诸态。乡里儿曹。不及中人。而徒以幼少无教。一向放纵。自名读书。观其动止。全不知曲礼小学之方者甚多。可为慨然者矣。

箴曰。人有礼义。以奉帝衷。在心为敬。在貌为恭。从厥放惰。自同马牛。时刻照顾。毋废尔修。

言思忠。忠者尽己之谓。无毫发虚伪。一出于中心。此言之则也。子曰。远佞人。佞人者口给以御人。而无其实者也。故恶利口之覆邦家者。诗云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巧言而不知其颜厚者。无耻之甚也。本心已亡。何以为人。舌轻口滑。常浮于实者言也。故恒思心口不相戾。

箴曰。内之不足。以言周章。纵而益诞。本心乃丧。莫难者行。莫易者言。时刻櫽括。舌莫能扪。

事思敬。敬者操心之谓也。执此事则心在此。此事之则也。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者心也。不有以持之。则何所不至。持心者敬也。敬者主一无适也。心在此事。不得有他之。才放心便有失。其害立至。大事小事皆然。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一言蔽之。曰敬。敬之义甚广。今不尽述。

箴曰。合乎内外。通贯动静。主宰此心。是之为敬。惟于临事。最宜谨持。毫忽放失。害乃踵随。

疑思问。蓄疑不问。其蔽转深。有疑必质。不明不措。此问学之则也。人不学。故不能疑。不识义理无穷。故有疑而不能问。或厌烦惮劳。谓其无伤。或护前耻问。私智自用。此所以终身不免于愚暗。而作事谬误。动有悔尤者也。书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圣人询于刍荛。愚人反是。故圣益圣而愚益愚。

箴曰。物类浩穰。盈于两仪。动足举目。孰非可疑。当乎己者。必求辨明。积累既多。博而能精。

忿思难。忿不顾后则必招悔尤。遽忘其怒。忍而过之。此惩忿之则也。孔子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惑也。七情之发。惟怒为暴。血气挟火冲上。遇物焚烧。燥烈迅疾。制之最难。顷刻不慎。噬脐莫追。故薛文清治怒二十年。君子观山泽之象。以惩忿窒欲。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塡壑。言其用力也。故其工惟在能思。一思之效。如水灌火。

箴曰。忿之初作。如风起浪。蓦然回头。物我两忘。气降心平。思之则妄。鉴彼愚夫。小怒大丧。

见得思义。见利而欲之者人心也。思义而止者道心也。道心以制人心。此窒欲之则也。昔许鲁斋群行。道傍有梨熟。众啖之。许独不取。众曰乱时无主。何伤。许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退溪先生寓京城。邻舍秋栗垂其庭。每见其落。恐儿童取之。必亲拾掷还其家。今试问学人曰如行路遇遗金如何。皆默然。或曰当其时乃见。噫。平日立志。自以行一不义而得天下不为。及卒遇利害。则丧其所守者十常八九。况如此淟涊媕婀。当之则宁有不为所夺者乎。

箴曰。蹴尔不受。问是何心。充之至大。亦芥千金。舜跖之判。耻为分歧。贪涎朵颐。所贵能思。

敬之全体第五[编辑]

敬之内。其心收敛。不容一物。○潜心以居。对越上帝。

敬之外。正其衣冠。尊其瞻视。○足容重。手容恭。

静时敬。坐如尸。○俨若思。○明道先生坐如泥塑人。○刘忠定公肩背竦直。手足不移。

动时敬。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

敬之彻下。执箕膺擸。○应唯敬对。进退周旋慎齐。

敬之彻上。舜恭己正南面。○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子入太庙。每事问。

敬之始。礼义之始。在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敬之终。修己以安百姓。○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造次之敬。却缺耨。而其妻馌之。相待如宾。○茅容危坐树下。○郭林宗躬扫逆旅。

颠伂之敬。高赦于围城中。不废臣礼。○陆秀夫舟中。讲大学章句。

临危之敬。子路结缨。○汪伟妻易缳。○尹糓冠其子。

通论敬。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物则反隅第六[编辑]

百行皆以敬为主。今不得尽举。举其一二事。以槩其馀。以类推究则可知。故为物则反隅。

事亲之则。在父母舅姑之所。不敢哕噫嚔咳欠伸跛倚睇视。不敢唾洟。寒不敢袭。痒不敢搔。○父召。无诺。唯而起。食在口则吐之。业在手则投之。走而勿趋。若飮食之虽不欲。尝而待。衣服虽不欲。服而待。○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亲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有疾。冠者不栉。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食肉不至变味。飮酒不至变貌。笑不至矧。怒不至詈。

事长之则。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者。以箕自乡而扱之。○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长者不及。无儳言。○先生召。无诺。唯而起。○尊客之前。不叱狗。○侍飮于长者。酒进则起。拜受于尊所。长者辞。少者反席而飮。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飮。○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侍坐于所尊敬。见同等不起。○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屦。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御同于长者。虽贰不辞。○尊长于己逾等。不敢问其年。燕见不将命。遇于道。见则面。不请所之。丧事不犆吊。○不画地。手无容。不翣也。寝则坐而将命。○侍食于君子。毋放饭。毋流歠。少饭而亟之数噍。毋为口容。○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路。趍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先生书策琴瑟在前。坐而迁之。戒勿越。○从长者而上丘陵。必向长者所视。○侍于君子。不顾望而对非礼也。

处众之则。并坐不横肱。○共饭不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离坐离立。毋往参焉。离立者。不出中间。○其未有烛而后至者。则以在者告。道瞽亦然。○毋剿说。毋䨓同。○不窥密。不旁狎。

为客之则。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将入户。视必下。入户奉扃。视瞻毋回。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毋践屦。○主人不问。客不先举。○让食不唾。○侍坐于君子。若有告者曰少闲。愿有复也。则左右屏而待之。○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将适舍。求毋固。

交友之则。毋友不如己者。○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不狎侮。○逊友视志。○不道旧故。○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朋友之道有三。通财不与。近则正之。远则思之。患难则死之。

坐右铭第七[编辑]

张思叔坐右铭曰。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飮食必慎节。字画必楷正。容貌必端庄。衣冠必肃整。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作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常德必固持。然诺必重应。见善如己出。见恶如己病。凡此十四者。我皆未深省。书此当坐隅。朝夕视为警。

范益谦坐右戒曰。一不言朝廷利害边报差除。二不言州县官员长短得失。三不言众人所作过恶。四不言仕进官职趍时附势。五不言财利多少厌贫求富。六不言淫媟戯慢评论女色。七不言求觅人物干索酒食。

又曰一人附书信。不可开坼沉滞。二与人幷坐。不可窥人私书。三凡入人家。不可看人文字。四凡借人物。不可损坏不还。五凡吃飮食。不可拣择去取。六与人同处。不可自择便利。七见人富贵。不可叹羡诋毁。凡此数事。有犯之者。足以见用意之不屑。于存心修身。大有所害。因书以自警。

慎独第八[编辑]

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瑕有愆。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毋曰不显。莫予云觏。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斁思。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毋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玆。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阴为不善。谓人莫知。然卒不能欺其心也。其心既不能欺。则一念之起。天地鬼神。固已灼然见之。终亦人皆知之。故人于凡事。谓人莫我知。则万恶之所由起。于凡事畏人知者勿为。则万善之所从始。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乎。

古诗火灭修容。

颜叔子鲁人。独处一室。邻之寡妇。天雨室坏。夜趋而托焉。叔子令秉烛以达朝。

汉杨震。昌邑令王密夜怀金十斤遗之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张忠定公在蜀三岁。每遨头乘船。粉黛簇列两岸。未尝一顾。一日夜中心动。忽厉声曰。张咏小人不可。

赵清献公在蜀。不近女色。尝因宴客。小妓行酒。颇聪慧。是夜密令老卒召之。散步堂上。忽自语曰赵抃不得无礼。急呼老卒。卒自幕后出。公曰汝犹在乎。对曰知相公不过一个时此念息。故不去尔。古人自修谨严如此。宜常诵法而思齐。不可只作赞叹。谓非我所能也。

六种心第九[编辑]

利己忘人心。只见得自己的苦。不见得别人的苦。所以利于己。则全忘人之便否。

责人忘己心。只见得别人的不是。不见得自己的不是。所以责于人。则全忘己之是非。

欺诈不实心。明则有日月。幽则有鬼神。狡者欺诈。莫非掩耳盗铃之类。其实愚也。

耻屈好胜心。内则人生八岁。已教之让人。不知让。所以狱讼不息。

讳过餙非心。过不知悔者。是病而不知痛处。其病不治。恶闻其过。及文其过者。是病而恶医药。其病不治。

矜伐求知心。矜伐由其器小。器小者要令知天地之大。义理之无穷。

此六种心。皆出于自我之私。归于下愚则同。利己忘人则足以亡其身。责人忘己则不足以服人。欺诈不实则善日消。讳过餙非则恶日长。好胜耻屈则身必灾。矜伐则取人嫉恶。

义利解第十[编辑]

义利原是一事。在天利为义。在人义为利。干四德。利为生物之遂。于时为秋。秋则万物各得其分。其理赋于人为义。义者事之宜也。裁断万事。皆合于理。易曰利者义之和。义利岂有二致乎。说文曰和然后利。故字从和省。

夫利莫大于义也。义即利也。义者循理之谓也。何谓理也。物莫不有自然之理。玉石有自然之文理。木有自然之脉理。肉有自然之腠理。悉由天生。不容人为。凡事皆然。不容私意。一循乎其理。则若庖丁用刀。未尝轻犯肯綮。若禹之治水。行其所无事。此之谓义也。居家而义则六亲和乐。利孰大焉。处乡而义则众无怨恶。利孰大焉。以之莅官则民莫不服。以之御众则众莫不顺。推之于一国通达无碍。利孰大焉。好善恶恶。天下大同之情。所行皆义。则蛮貊亦敬爱之。利物而身亦受其利。故曰利者义之和也。玆非义即利乎。富辰曰义所以生利。大学曰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如不幸而舍生取义。此心无愧而死亦不朽。岂非利之大者乎。

义利本一事。而只为人徇私弃义。义利于是判为水火。易传所言者。君子以义为利之利也。孔孟所训者。众人以利为利之利也。行义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徇利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人己一軆也。故苟利于己。必害于人。利物所以利己也。害人所以自害也。譬如剜足以疗头。众人不知此理。牵于欲而惟利是贪。以为人之利害无与乎己。虽害于人而苟利于己。则攘臂趍之。孰知利才入室而害已踵门。获之升斗。失之盈车。古今天下。自王公至于匹夫。所以取丧败。岂有出于自私自利者乎。圣贤竭言以垂戒。智者逡巡而畏避。非苟然也。大抵人之明于利害者。乃暗于利害者也。三山黄登曰。世人常把利对害。故皆趋利而避害。必以义对利然后。知去利而向义。朱子常善其言而穪之。

传家杂训戊辰[编辑]

不能自修以化于家。实无以遗之子孙也。然恒念厐公之言。其意甚远。山居侍疾之暇。辄有所记。晨夕自省。且勖儿辈。欲其守而勿坠焉。

财利一[编辑]

丈夫不知理财。其人不足为通人。儒者不知理财。其学不足以适用。宁有赖之以生而反昧其事者乎。王夷甫口不言钱。彼乃贵人。一呼百诺。虽不躬亲。事无不集。以措大为此。则富家子必至败家。贫家子难免冻馁。故拘儒俗士不识生产。目为高致者误也。财之不可以不知者如此。然一有好之之心。则便为所蔽。正宜著眼用力。非可忽也。

于货利才有爱好之意。则铜尘便著于方寸地。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浸而至于陷溺。遂丧其天而不可救。言为谋虑。一切放于利而行。众皆指其有异。而阳阳然不觉其中毒于财已深。譬之有心恙者自视为平人而已。与其识财而丧心。宁坐于不识财而守贫。何也。庄子曰哀莫大于心死。身死次之。盖心死不如身死也。

识财者。类皆赡足。不识财者。类皆贫窭。此必然之理也。财安可以不识。然常见号能识财者。未有不溺于财者。号能不溺于财者。未有能识财者。可为之叹息已。乡里之儒。其未亲乎财也。往往有可观。及躬理钱糓。或获财致饶。其鄙吝反有甚于不学者。故理财者。兢兢致察乎此。必使日亲金米。而其中自如然后可也。

勤以治产。俭以节用。此生财理财之大道也。但当守此二法。切不可用钱殖利。放子钱于人也。

人家有兄弟妇姑。各息子钱。互相债贷。此于生财。其效甚疾。往往以之免贫。然于坏伦伤化何哉。兄征弟偿。妇督姑还。锱铢必较。相矜以德色。相畜以愠怼。骨肉之间。判为物我。方自喜其厚利。而不知天性汩于利欲。浸入于夷狄禽兽之域。其弊必至于父不父子不子。虽饿死不可为也。

箴曰。赖以为生。财犹水火。贪而不戒。焚溺自祸。勤则不匮。俭则不费。毋陷毋殉。保我良贵。

科举二[编辑]

科举为今世大道理。何可废也。其文非殚精竭力。不足以取中。没身而后已者也。然所患者痼于习俗。若以为人世第一大事。则鲜不丧其良心。此为可戒也。

燕山君尝出令曰吾登白岳试士矣。诸生欲应试者其担辇。诸生带笔硏担辇。贼适入城将设科。令各纳其父祖名纸。搢绅子弟纷然来呈。故曰仕宦家儿不识廉耻。科举家儿不识道理。近世有举子驰名场屋。连绌有司。众为穪冤。尝对人自讼其屈。晩得一子教之书。乃指之曰。使此子死而吾得第。吾安可辞。噫。推是心。将无所不为。虎狼亦字厥子。彼宁独无慈性也。由陷之深而已。

昔王沂公状元三场曰志不在温饱。罗洪先少年魁天下。妇翁喜曰郞了此一大事。对曰男子自有许多大事。三年一人。何足为大事。邹智二十魁乡试。众皆艶羡。乃于马上口占一绝曰。龙泉山下一书生。偶占三巴第一名。世上许多难了事。市儿何用谩相惊。此数公妙年特识如此。终成伟人。足以唤醒愚俗矣。

科举如海中拾针。不中乃其常也。中者特偶然而已。失之而戚戚。固妄也。得之而欣欣。宁不愚乎。世有累屈会试而呕血者。有登廷试。合考而见落。遂发病死者。见识止于此。使其出身。必无可观矣。

勤其读作。利器求售。使遇能文者。足以见擢。此自修之道也。在己者无憾然后。得失利钝。一切听之于天。切不可期望等待。横著肚里。以动吾中也。若初不用功。倩人制述。而怨有司之不公不明。此尤无耻之甚也。

老人乞科。可戒而不可学何也。凡应举年过七十则宜已之。人生七十。万务皆废。仕者悬车。丧者不能执礼。罪者免刑。兵丁许除役。惟科场独不可以已乎。匍匐乞哀于试官。口穪八十九十。受多少困辱哀哉。或伛偻扶持出入棘闱。见者为之寒心。彼既以是为大道理。俛焉孜孜。毙而后已。是醉生梦死。虽读破万卷书。与不识一丁者何异乎。

箴曰。科举之学。本以立身。殉而忘耻。乃不为人。利器求中。修其在我。等之浮云。是直甚么。

女色三[编辑]

凡于女色。远嫌慎独为先。当以鲁男子拒门不纳为师。次务防心窒欲。以张忠定自嗔小人。赵清献急呼老兵为师法。血气方盛。惟色念最可怕。立志坚如铁石。持身洁如冰玉。方免玷污。

流俗言能于女色。胆大无畏怯者。真个唤做男子。目为气岸。若逡巡退缩。嘲以拙丈夫。此说也贼夫人之子甚多。少年子弟切勿为其所误。

男女私奸。中夜密会于墙阴。莫秘于此矣。然未有不宣泄者。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天道之可畏如此。戒之戒之。

程子曰。父母遗軆。以偶贱娼。禽兽之不若。诵此语。足以瞿然惊心。

人孰无欲。能制而防之。斯为贤人。从而徇之。斯为众人。邪念始起。即便痛加自责。逆折其萌。则随为消沮。犹尚往来于方寸。宜有以理遣。直究此念从何而起。丈夫乃为幺麽尤物所累。我则妄庸可耻。革囊盛血。何足留情。愤然猛省。一刀两段。顿觉胸中快活。如缚得解。若此久之。渐就妥帖。

箴曰。玷行危身。戕生害性。贪色之祸。莫与是并。戒尔暗室。防尔邪心。啬汝七尺。如玉如金。

飮酒四[编辑]

酒之为物。有国者宜常设禁而不可弛者也。盖极其弊则亡天下而有馀。故先王以为大防。酒诰曰。厥或告曰群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汉法四人以上。无故群飮。罚金四两。其严如此。故周官掌酒者曰萍氏。欲其不沈也。觞者伤也。觚者孤也。承爵者曰舟。戒覆溺也。置樽者曰禁。因以示禁也。又曰丰。丰国之君以酒亡国。故因以为鉴也。古之人斤斤于酒政以此也。岂宜任其贩卖。漫不为限也哉。

凡醉则胆张肺浮。血沸气乱。心火得之而暴燥炎上。故多发怒而无畏怯。惟不飮为最佳。其次取欢畅则便止。此于自心。必严立约誓。奉为三尺。庶乎无大戾矣。余恒勉此而有不能者。志不牢也。切宜戒之。

凡值酒禁。家中虽常有酿。即宜止之勿犯。祭祀用醴酒。有潜卖之者。切不可沽飮。厥罪同科。岂宜妄干。

箴曰。酒为美禄。惟滥而灾。先王设戒。岂苟然哉。每当临觞。如不得已。庶无罪尤。免有羞耻。

杂技五[编辑]

凡诸技戯。士君子一切不宜亲诸手。尤当杜绝者。所谓䦰笺是也。此足以亡身破家。故国法用治盗律治之。盖赌博之甚。未有不为盗者。居官者当痛加锄治。俾境内无易种可也。掌乡里风宪者。亦必严戢。所亲子弟有犯。宜切责而宽譬之。令其改行。

奕碁为最雅。然亦不如不为。此盖贵客闲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之事也。天生四民。各有本业。夙夜无惰。恪恭厥职。然犹废阙者多。岂宜漫浪浮游。消磨光景。无裨于事。有损于身。雅俗一也。博奕者多引圣人云博奕犹贤乎己。圣人之言。岂端使然哉。韦昭博奕论。陶侃惜阴之言。皆切实可服者也。

家中勿置博奕诸具。令儿童习之。若行遇䦰笺者。速宜避之。

箴曰。赌博之贱。与盗同治。衣冠为士。宁可近之。惟奕无伤。流俗之说。弃业嬉游。宜早杜绝。

杂术六[编辑]

凡术萟。惟医书可看。利于养生也。葬书可览。用之送死也。算书可以需用。相书可以观人。皆能裨益实用。有才不害其旁通。而若耽溺则不可也。此外一切勿近焉。紫微之图。子平之诀。六壬太乙奇门遁甲之等。用功未必能透。而徒以取异于人。凡内无识见。妄贪术学。鲜不灾厥身。历代史志。以术招祸者。何可殚举也。

流俗所传谶记若郑鉴高诀之属。一切真伪混蒙。附益相诳。无足准信者。家有此等。亟宜烧去之。人家所藏。勿取求见。勿借而誊录。客有谈此者。勿与酬答。设令有真本。乃国家所禁。宁可留之箧衍。腾诸口舌。道理原自不可也。

星宿名位。读书者宁可不知。此东人之陋也。二十八宿,三垣。宜辨其名位。亦毋得辄为人指说以示其能。盖时俗见之。妄传谓某也知天文也。或睹彗孛飞流及五星有变。毋得依方书言当有某事应之。盖天官书及左传诸史占验之说。今多不验。泥于古方。终为妄人。而徒取祸而已。谨慎者所宜深戒。汉书云星事多㐫以此也。天道渺茫。非心具妙悟。不能取中。且漏泄秘密。造化之所忌。高允象纬之学。过于崔浩而终身无知者。此最可法。况未通糟粕而妄以为说乎。

卜筮唯易占为正。其次野鹤诀最近。然都不如不知为无事也。

凡耽于杂术。其心已不能正大光明。祸福之说始入之。心有所蔽。则外物因投隙而入焉。故君子远之。

凡闻某地有某人能通异术。能知未来。或能役鬼神。能设八阵。一切勿为所动。斥之以妄。就使真具此才。无益于成败之数。郭景纯自知命尽之时而不去。束手就死。若宋之郭京。本朝金庆征可见已。或有妖妄不正之客。至门妄言自夸。宜严责而亟遣之。切勿留接。邻里有此流。吾无术以禁之。宜徙而避之。卜居必不入其里。

乡里有事洋学者。必避其邻。交友姻亲有染之者。诚心止之。不改必作书绝之。使近乡皆知其事。虽在缌功之戚。不宜往来。

箴曰。夭寿不贰。修身以俟。圣贤有言。笃信守死。菽粟诸经。以及子史。匪此勿观。庶无咎已。

风水七[编辑]

风水之说。亦未尝无助于世教。若不传以祸福利害。必有弃其亲于沟壑者矣。山荫之有无。其理幽眇。诚未易究测。今不须尽辨。请皆略之。大抵福人逢吉地。此一句语。简易明确。足以破多少愚惑。地师所首举为言者。而樵牧能诵之。至于求山。舍死奔竞。务得吉地者何也。利欲蔽之也。

记曰卜其宅兆而安厝之。先人軆魄所托。为万年真宅者。安可不尽心求之。夫惑于利害。为忍心害理之事。务占佳兆者。是卖亲以营私。非孝也。欲矫俗弊。不择地以葬。则是等于薄亲。亦非孝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此正天理人欲互杂之地。其间不能容发。单单只欲安亲。而徼福之念。勿得附焉。众所共知。以为安稳无大害者。如得此地。遂决于自心。既葬而后。无令地师来相之可也。何则。地师视之。不能无指瑕。既闻不能无动。必至于迁移矣。百十地师言人人殊。听者转益眩惑。彼所谓地师与凡人。其不知地中均也。是以瞽信瞽。妄动骸骨。君子之所隐也。

迁葬不可也。古无此法。唯有崩颓则不得已迁之。公羊传曰改葬举下缌缅也。言改葬者举最下之服。而服缌者以其久远。缅远也。葬之久远。乃或有崩圮也。无是则不敢也。夫幽宅一闭。无再开之理。听瞽师之言。妄加掘移可乎。惑于利害者。一迁再迁。或至于四至于五而不已。此其家必亡后已。哀哉。

偸葬何可为也。犯人偪近之地。以其亲丧暗入危境。其心已自悖理之极。或遭伐丧。诟辱驱打至及于棺身。不胜则仓皇狼狈而奔还。或遭私掘。其人忿怒次骨。有转柩于沟壑者。有匿柩于污地者。此其人罪通于天。有王者作则必诛无赦者也。

且或地非血争而欲葬则必不听许。既葬则可以支持。如此者权行暗葬者多有。然亦不可也。故为官长者。如遇偸葬偪近而被掘来讼。则私掘固当有律。葬者亦宜并罪。此息讼之道也。

勒葬何可为也。人有谤毁及于其亲。为子者必恶闻之。若乃以势力勒葬于争地。彼虽彊弱不敌。无可如何。憾恨㤪诅。未尝暂忘。殊不知㤪生者。乃所以㤪死者也。号为安亲。而使其亲日下上于恶口毒舌之间。岂仁人之所忍也。恬不知愧。甚矣俗习之溺人也。

虽使有财买山。至于压脑毁唇三四步之地。亦宜无犯。彼其子孙固不肖。买之者岂安于心乎。

箴曰。嗟俗之蔽。弃天崇地。嗟人之愚。蔑德求利。理欲交杂。辨之宜精。岂容送死。以营其生。

交游八[编辑]

士生乡曲。举坐于蒙蔽寡陋。虽具美质。卒无所就。此通患也。务求直谅多闻之人。与之游从以自利益。乡有善士而不相识。乃吾之耻也。虽远方有名士硕学好学者。亦能往而从之。十室必有忠信。三人必有我师。患无志。岂患无人。然宜慎择。不可妄也。

有文无行者。不宜好也。富而吝者。贵而骄者。不足交也。贱而不守分。贫而无操志者。不必友也。色庄取仁者。不可亲也。及狡诈不实者。阴谲不直者。倾侧不正者。㐫戾不良者。俱不可近也。

凡以术客名者。勿与亲密款洽。或能为妖术者。绝而远之。勿与相接。好谈异人奇士。缔结非类者。勿与留连参闻秘议。赌博浮浪者。勿与相从也。

自穪忼慨奇杰。酒后恣论时政。贬斥宰相者。此非吉士。虽有可取。宜稍稍远之。

箴曰。芝兰鲍鱼。圣有明训。必慎于始。非类勿近。居乡友乡。居国友国。三人有师。逊志求益。

雌黄九[编辑]

马援戒兄子曰。好议论人长短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此言最可服行。夫以闾巷之人。妄訾毁朝家处分。等之于愚妇呵风骂雨。亦足为干分犯宪之一。凡农夫野人则无此。此恒出于衣冠之中。余常自省而往往蹈其失。儿辈切宜戒之。

有口德相士者。平生不言人过失。以相术自资。恒依相法劝人行善消罪。刘御史某其宅有鬼魅不敢居。相士借居之。其夜刘家人闻诸鬼相议曰。口德相士来住。宜避去。自是不复有妖。伤人以言。甚于刀剑。齿口之间。乃生矛戟。切宜戒之。

箴曰。隐恶扬善。维德之畜。枢机一开。电让其速。勿谈时政。勿贬官长。必慎必防。括囊取象。

文字十[编辑]

凡一切争讼文牒。不宜代述。甲与乙俱系吾所识。固不可牵于面皮。许其倩手。虽甲与亲切而乙为素昧。亦不可为甲而罪乙何也。公然以笔端陷人于罪。甚非厚德也。被罪者多移怒于代述。往往坐招奇辱。未尝非沧浪也。至如事非相构控冤乞免之类。邻里相亲。不得终辞者。亦须照检全文。防有谬误可也。用事或犯忌讳。誊写或致失错。则被官长诘问。制文者往往罹辱也。

凡伪造文券及书札。欲以骗人者。切勿听代制。

凡事关官长。或以邑民赴诉于上营者。或一乡联名齐申于邑宰者。此类文字。切勿任其制述。并毋得手写。

凡他人文券。不可以证笔著名其间。

壬戌民乱。开宁金某训童子以糊口。有安某者相亲。请制通文。金谩应之。乱遂作。及按核使穷治。金为罪魁而死。此等皆因颜面之私。黾勉酬应。终至悔之无及。知不明守不确。鲜能免矣。故修身处世。唯有小心。

杞人常忧天崩。氾恭常恐地陷。言其虑祸之至也。鸟以乔木为卑而巢于层巓。鱼以深渊为浅而宅于幽窟。言其防患之密也。灾由外作。祸自内生。君子慎其在内。若夫外至之灾。非所预度也。能文识字之士。不能谨于几微。以笔端生悔尤。恨不如农夫之不识丁。可不戒哉。

箴曰。鸡足破家。螘穴坏坊。祸生所忽。必慎沧浪。拘儒弄笔。或以招殃。惜墨如玉。无曰何伤。

头领十一[编辑]

智过十夫。方为十夫之长。才出百人。始为百人之率。才智不能度越庸众。自一里风宪之任。不宜妄处。盖既为一里之长。一里有事。皆责于吾。尤悔之所萃也。切须辞之。业已居其地。商确赞助。容或有之。

乡中有通谕之通头。状诉之状头。儒䟽之䟽头。皆不可以众所同推。辄敢冒据何也。众人林立。才识或倍蓰什佰于我。我乃褏然占其首。大非谦让之道。事成而掠美于人。既不可。事败而谤归于己。亦非计也。勿为福先。勿为戎首。知白守黑。知䧺守雌。为天下谿谷。此处世之方也。

事有干系世教。扶护纲常。其义理十分无疑。而众皆畏祸顾瞻不敢前者。若遇如此。又不宜逊避。直毅然以身当之可也。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然义理无素讲。则于是非取舍之分。不能明断。临事勇往。什九出于血气所使私欲所牵。往往偾误焉。不可遽议也。

箴曰。谦为美德。退莫吾争。匪贒匪智。戒勿近名。凡名所在。谤必随焉。利居人后。忌在人先。

干谒十二[编辑]

国法私出入官府有律。士持身如处女。脚步不可妄动。居乡尤当慎此。邑宰或就访。一谢而已。切勿数诣。所亲来莅。以情告之。约勿频邀。一切请嘱。毋相干也。以远嫌疑。要以澹台灭明,厐德公为法。

乡中有卿相家。毋得炙手趍附以招轻侮。

箴曰。安邑猪肝。尚或去之。出入官府。何可轻为。非礼勿动。以防嫌疑。杜门自守。孰汝可疵。

请托十三[编辑]

凡请托。人世所不得无也。可以伸枉救难拯溺解纷者及借贷等类。所亲以此相恳。安得胶执故常。厌苦烦劳。恝然不为出力。是不近人情。乃杨氏之学也。当量力谋忠。务为尽心。然宜有权衡。不可泥也。

凡大小请托。有财利附之者。一切毋得干涉。以此得财。固不足美。况什九不谐乎。

戯谑十四[编辑]

诗曰。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君子亦有弛张。有时雅谑。风流映发。助成韵致。乃君子之谑也。宁有无伦没理。动相丑辱。以此为友者乎。以姓字斥为狗马驴牛。逢辄相戯。至举其父母。勒加丑秽淫亵之目。所不忍闻。又呼为子孙哄笑为乐。不如是谓之无味。呜呼。流俗之惑也。亲友有嗜戏谑者。只是勿相与报。彼亦自止。或忠告而善䂓。或正色责之。亦毋得遽加愠怒。贞而不谅。和而不流。要自有道焉。

今场屋科举之路。全无长少年齿之别。少年轻侮其父兄辈行。有若平交之相谑。跳踉恣肆。此由其父兄家庭。唯知禽犊之爱。了不曾教以言行也。不教之子。令之出入。是谓自辱。子弟习以为常。多云场屋素无长少。罔非父兄之过也。

箴曰。朋友道丧。以谑为欢。欲全交道。此宁不难。慎尔出话。毋激毋随。非法不道。整我令仪。

聚会十五[编辑]

凡乡里聚会之所。一槩辞避。最为省事。邵康节会有四不赴是也。然不可胶守无低仰。必量宜而行之。

凡不获已而赴会。勿最先于人。勿最后于人。既会毋得放言恣笑。最宜慎口。毋骄毋惰。毋谀毋羡。毋恣食羞。毋多飮酒。毋低首若愁。毋矜严若怒。毋附耳细言。毋流目邪眄。毋问人冠履价直高下。毋参闻人家疵毁。庄而和凝而静。慎默安详。然后不失仪度。其罢也。先后毋异于人。

若斋会乡会。苟非掌其论议之任。则己之有无。初不为损益。并不赴可也。

福地十六[编辑]

世间未尝无福地。然水土美而生理厚。山川秀润。风俗淳良。此正福地也。若所谓十胜地四甑项青鹤牛腹之洞。利于避兵云者。皆缪妄之谈也。不可流涎企慕。妄为迁移也。提挈老幼。背故就新。耗费财产固勿言。风气顿殊。人心不亲。疾病冦盗。最为可怖。且无的见。孰保其地之必可全乎。从前动于异说。深入远移。欲为后图者。无不狼狈。前车可监也。

信义为立德之本。谦恕为待人之本。勤俭为治家之本。耕读为作业之本。夙夜自修。冀无罪戾。常经通义。如是而已。若夫运命吉㐫非在己者。用其私智求免而未必皆免。先自受困。多至于两失。戒之哉戒之哉。

箴曰。福地在我。方寸桃源。三灾不入。只闻其言。勤身苦志。种德行仁。毋生妄想。务自安身。

拘忌十七[编辑]

世俗百忌。皆妇人所尚也。丈夫当不为所动矣。然人家猥琐杂忌。一切可勿听。而若方位日辰。皆有方书行于世已久。不宜执拗违众。务立己见。程子曰。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俗可也。

痘疫忌一切作事。如乘屋澣衣出纳钱糓器物。皆不敢犯。此可笑之甚也。然举世同尚。不可卒革。至如当用鸡膏而忌宰杀。此不可从妇言以致其败也。且所谓胡鬼者。云是痘神。必设盘荐饼。日汲井水以祷之。痘安有神。然不必苦禁之。但当随证用药而已。盖祈祷非有所益。而亦未必以是为害。妇人事任之妇人可也。如或以巫言痘神忌药云则严斥之。所当忌者。恶臭秽气异色人也。

巫瞽十八[编辑]

妇人持门户。丈夫为所制。大小疾病。辄进巫瞽而斥医药。此贱氓之见也。当一切严禁之。

送痘入宅必用巫。然作文以行之可也。

若有亲在堂。必欲招巫行事。则亦当听顺而不得沮也。

私屠十九[编辑]

私屠国之大禁也。为民者岂宜犯之。近世乡里豪彊士大夫恬不为怪。有事辄屠之。甚不可也。村人畏法。必借有力者之家以屠之。其人为利所诱。未尝辞焉。均之为犯法也。

牛之厖然大物。不难于自我屠杀。亦其心习于忍故也。

贸易二十[编辑]

凡人家牛马田地买卖。不可居中为牙侩之行也。此不过为颜面之私。因仍为之。然往往得訾怨。为累不少。

凡买物。不宜苛减其直。苟利于己。必害于人。所得甚微。徒归鄙陋。若负戴肩挑者。尤当念其劳力。不忍苟占便宜也。

箴曰。损人利己。君子不为。莫曰微细。维德之菑。

观玩二十一[编辑]

名山水古迹。不可以不观。壮其心胸。足以畅发志气。陶荡性灵。及城市之富风土之殊。皆能开广耳目。医其孤陋。若所谓市中角抵山棚苏涂优婆夷之属。切勿就观。

法场刑人。俗谓观者能度厄。竞往视之。何其妄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杀。禽兽尚然。况于人乎。

卖文二十二[编辑]

国典科场借述代述。俱杖一百流三千里。为其欺君均也。士子学为功令。欲以应举。自是门户计。而翻以鬻卖可乎。贵人子弟视之如奴隶。方醉饱大咤。自为得意。无耻极矣。甚者在亲丧而脱衰冒入场屋。言笑阳阳。反甚于常人。此王法之必诛无赦者也。

凡入场。以首制与人。非自守之道。士子才被巨擘之目。则贱辱莫甚焉。贫不能食。为人童子师。此却无碍。不足为玷污矣。

箴曰。飞卿八叉。浮薄见斥。贱视牙侩。场屋巨擘。

场屋二十三[编辑]

入场。切不可躁急争先。以蹈危祸。行步周旋。小心照顾。免有伤损。口宜三缄。毋得随众恣肆。尤当操持此心。喧哄中常知有己。必敏而谨慎。勿致众人之诮侮。题始出。满场狂沸。切须于此时。操心整暇。不宜毫发动其中。方构文亦然。一如在家。旁有叩问者。酬应无滞可也。方起草而切忌人见者。恐其䨓同也。方起草而不应人问者。为其妨我也。此场屋之例也。然一榜中选亦皆有数。未必以此遽为利害。徒见其为庸俗而已。

举子常携所作文稿以邀幸。遇此往往获利。然不知当中者。虽临时制作。亦必中之也。只免其窘跲而已。于得失初无损益。不务笃学磨砺八面应敌。而徒为苟且徼幸之举。殊觉可笑矣。

婚姻二十四[编辑]

婚姻者。人伦之大事也。岂宜先有利心横胸。以其子女为徼利之资。往往至两失。切宜戒之。藉妻财以自肥者。千百有一。此亦渠侬命数合当有此。不可以私力妄求也。

娶富贵家女为妻。阖门赖其利。人之所乐赴也。然不幸女无妇德。则便挟其势。自舅夫以下。恣无忌畏。动止自专。舅夫被他压制。不敢出声。家道遂颠。如此者世多有之。噫。假使藉妻财以饱煖。赖妇势而贵显。稍有丈夫志气者。所当深耻。况以之阳阳骄人。不足复论矣。近世有名宦。为巨室爱婿。门户荣贵。而妻不许外寝。遂病阴虚夭死。哀哉。

凡人事唯有正谊明道而已。此便是直上直下。斩钉截铁道理。不容有毫发私意搀附其间。凡许多智力权变。经营苟取。只能瞒人得过。久后水落石出方见。

畜妾二十五[编辑]

中国人畜妾媵。不把当事。富贵者多至十数。而容易得过。帖然无事。东方不然。规模原自狭小。故贵人巨室。往往不能容一个妾婢。狮子乱吼。家庭哄然。绿衣黄裳。闺门傎倒。传笑四方。殆欲掩耳。况布衣匹庶。都以不畜为上策。如或不获已为嗣续为中馈则可畜。而御之以道。不令其专恣。非是则切不可有妾媵也。人之畜妾。究不过为豪举及便身而已。不幸则其害不可殚言。劳心宁且劳身也。

俗谬二十六[编辑]

世俗穪呼。有极为贸贸者。相袭已久。顺口如流。漫不究其本旨。此皆出于里巷无稽。读书者不宜沿谬以见嗤于大方家。今略举一二焉。

痘疹疫疠。不知治疗。以至横夭。举皆曰命。畏压溺及刑死。举皆曰命。命也者。其理甚微。圣人所罕言。众庶凡民。何得妄相穪举。凡同流合污。不忤于俗。谓之中庸。凡苟且占便。唯取成事。谓之权道。中非知仁勇之成德。有不能。权非大贤以上。有不能。何世之多能者也。中者无过不及。朱子常穪恰好者是已。权者所以取乎中也。岂夫人之所遽议乎。命数之说胜则人事或废矣。中庸之说胜则自守之义或隳矣。行权之说胜则守经之道或息矣。鄙儒读书不精。妄为援引。以自文餙。野人传相袭用。靡然一辞。遂使圣贤之言。其大旨沈晦不章。而一切苟简趍利之事。恬不知耻。洵足痛伤者矣。

暇豫无所用心者。辄云消日极难。此二字不害为邪说何也。人生如石火。倏忽归尽。万物之内。天幸为人。一失之则穷宙而不可复得。就其住世之顷。当夙夜孜孜。以求自尽。然则一刻之移。甚是可惜。故禹不宝尺璧而贵寸阴。况可以闷其支离。力为消而去之耶。高年耆老万缘都废。无聊之极。有此言耳。少壮之人。习为此说。此天之弃人。国之僇民。人家子弟口中。不宜说消日也。

注䟽斥为异书而不必观。是自归于野陋也。嗤笑儒者。动加讥侮。是自附于轻薄也。人家子弟自幼习闻如此。平生不能解其毒。可叹。

衰服谓之祭服。几筵谓之祭厅。若此流皆氓庶之说。士君子可效之乎。

以朝鲜通宝为箕子钱。山海关额为李斯书。此虽非有损益于事。而足见其卤莾也。豆为太。水田为畓。用于俗文可也。以入于作文陋矣。

李德懋曰。不可因吾嗜欲。妄引经传。妄援圣贒。如好博奕者。必引论语犹贤乎已。好谐谑者。必引毛诗善戏谑兮。好女色者。必引大学如好好色。好飮酒者。必援孔子唯酒无量。好财利者。必援子贡货殖。惑于拘忌祸福之说者。必援邵康节好术数。以为口实。凡此数者。卤莾浮嚣。不识经义事理之精严。动必援引。以文其非。辱经侮圣。于斯极矣。

箴曰。闾巷之人。承讹袭陋。子弟效之。斯为瞀瞀。读书必精。析理必核。一言之失。识者见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