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NLC511-023031404016896-25115 余嘉錫論學雜著 下冊.pdf/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書題李燾撰,雖非燾書,然實宋末坊賈就燾《長編》刪節爲之,陳均書亦大體本之《長編》,皆不當有誤。考童貫之授江浙宣撫使攻方臘,《長編紀事本末》繫之宣和三年正月癸卯,而《宋史·徽宗紀》則繫之二年十二月丁亥,《北盟會編》亦以爲「宣和二年,貫率劉延慶、劉光世、辛企宗、宋江等軍往討之。」見後。使江之降在三年二月,則方貫出師之時,江尙未降,安得率之以往,疑江實以二年十二月末降於叔夜,而於次年正月隨貫出師。諸史謂三年二月始降者,傳聞異辭也。然李埴爲燾之子,所撰《十朝綱要》,亦書三年二月,不應故與其父立異。《長編》原書旣亡,無所折衷,仍當存疑。

《宋史》卷三百五十三〈張叔夜傳〉:……以徽猷閣待制再知海州。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餘,載鹵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鬬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賊,江乃降。」

案:諸史皆不言「禽其副賊」,獨見於此傳。金聖歎因《水滸傳》言盧俊義坐第二把交椅,遂影射此事,改第七十一回「梁山泊英雄排坐次」爲「英雄驚惡夢」,謂俊義夢見爲張叔夜所縛,而一百七人情願歸附朝廷。後人習焉不察,亦以爲《宋史》所言「副賊」,必盧俊義也。不知《宣和遺事》所載三十六人姓名,第一名爲吳加亮,第二名始爲李進義,而宋江爲之帥。龔聖與《贊》則宋江第一,吳學究第二,盧俊義第三,是宋人無以俊義爲宋江之副者。若果稗史可信,則張叔夜所禽「副賊」,當是吳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