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9 (1700-1725).djvu/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登塔歷叩以辨之。」僧許,乃叩而辨焉。寺眾言:「往往無 風自搖,洋洋有聞,非此耶?」沇曰:「是耳,必因祠祭考本, 懸鐘而應也。」因求摘取而觀之,曰:「此姑洗之編鐘耳。 請獨綴於僧庭。」歸太常令樂工與僧同約,其時彼叩 樂懸,此果應之,遂購而獲焉。又曾送客出通化門,路 逢度支運,駐馬俄頃,忽草草揖客別,隨至左藏,認一 鈴,言亦編鐘也。他人但覺鎔鑄獨工,不與眾埒,莫知 其餘,及配懸鐘,音形皆合其度。

《唐書李愬傳》:「愬定襲蔡之謀,於時元和十一年十月 己卯,師夜起,會大雨雪,愬夜半至懸瓠城。雪甚,城旁 皆鵝鶩池,愬令擊之,以亂軍聲。賊恃吳房郎山戍,晏 然無知者。祐等坎墉先登,眾從之,殺門者,發關留持, 柝傳夜自如。黎明雪止,愬入駐元濟外宅。」

《翰林壁記》:李德裕鎮蜀時,謂幕賓韋絢云:「翰林院有 懸鈴,以備夜直警急,文書出入,皆引之,以代傳呼也。」 長慶中,予為學士時河北用兵,一夜鈴有聲如人引 其索者,使視之,則無人,後往往如此。使人持棒潛伺 於下,終無所睹,而數數鳴動不已。院中諸公私共准 其鳴,皆應。用兵處耗聲,則急緩亦如之,曾莫之差,眾 咸異之。

《酉陽雜俎》:濟南郡張公城西北有鵝浦,昔有漁人居 水側,常聽鵝聲,中有鈴聲甚清亮,候之,見一鵝咽頸 極長。羅得之,項上有銅鈴,綴以銀鎖,隱起「元鼎元年」 字。

《五代史吳越世家》:「楊渥將周本、陳章圍蘇州,鏐遣其 弟鋸鏢救之。淮兵為水柵,環城,以銅鈴繫網,沉水中, 斷潛行者。水軍卒司馬福多智而善水行。乃先以巨 竹觸網,淮人聞鈴聲,遂舉網,福乃過入城中。其出也 亦然。乃取其軍號,內外夾攻,號令相應。淮人以為神, 遂大敗之。」

《遼史太祖本紀》:「神冊元年春二月,上在龍化州,百僚 請上尊號。丙申,群臣及諸屬國築壇州東,上尊號曰 『大聖大明天皇帝』。」初,闕地為壇,得金鈴,因名其地曰 「金鈴岡。」

《禮志》:正旦,國俗令巫十有二人,鳴鈴執箭,繞帳歌呼, 謂之「驚鬼。」

《東京夢華錄》:東京搬載車,大者曰「太平」,上有箱無蓋。 車兩輪與箱齊,後有兩斜木腳拖,夜中間懸一鐵鈴, 行即有聲,使遠來者車相避。

《宋史孟宗政傳》:「宗政差權棗陽軍,金帥完顏賽不擁 步騎圍城,宗政與再興合兵角敵,歷三月,大小七十 餘戰,金人輒敗,忿甚,周城開濠,四面控兵列濠外飛 鋒鏑,以綯鈴自警,鈴響則犬吠。宗政厚募壯士,乘間 突擊,金人不能支。」

《禮志》:「明堂門不設戟,殿角皆垂鈴。」

《儀衛志》:「氅制,有青、緋、皂、白、黃五色,上有朱蓋,下垂帶, 帶繡禽羽,末綴金鈴。」

《元史兵志》:「凡鋪卒皆腰革帶懸鈴,持槍挾雨,衣賫文 書以行。」

《天啟宮詞》注:「宮人有罪,罰提鈴。」每夜自乾清門至日 精門、月華門,仍還乾清宮前方止,高唱「天下太平聲。」 而長與鈴聲相應。

鈴柝部雜錄

《禮記·文王世子》:文王謂武王曰:「女何夢?」武王對曰:「夢 帝與我九齡。」皇氏云:「齡,謂鈴鐸,謂天以九箇鈴鐸 而與武王。」遍驗《書》本,「齡」皆從齒,解為鈴鐸,於理有疑, 亦得為一義。

《法言》「好說而不見諸」仲尼說鈴也。鈴以喻小聲,猶 《小說》不合《大雅》。

《籟記》:「城柝者,邏卒之柝聲也。」

《艾子雜說》:營丘士性不通慧,每好折難而不中理。一 日造艾子問曰:「凡大車之下,與橐駝之項,多綴鈴鐸, 其故何也?」艾子曰:「車駝之為物甚大,且多夜行,忽狹 路相逢,則難於迴避,以藉鳴聲相聞,使預得迴避爾。」 營丘士曰:「佛塔之上亦設鈴鐸,豈謂塔亦夜行而使 相避耶?」艾子曰:「君不通事理,乃至如此。凡鳥鵲多託 高以巢,糞穢狼籍,故塔之有鈴,所以驚鳥鵲也,豈車 駝比耶?」營丘士曰:「鷹鷂之尾,亦設小鈴,安有鳥鵲巢 於鷹鷂之尾乎?」艾子大笑曰:「怪哉,君之不通也。夫鷹 鷂擊物,或入林中,而絆足縚線偶為木之所綰,則振 羽之際,鈴聲可尋而索也。豈謂防鳥鵲之巢乎?」營丘 士曰:「吾常見挽郎秉鐸而歌,雖不究其理,今乃知恐 為木枝所綰,而便於尋索也。抑不知挽郎之足者,用 皮乎?用線乎?」艾子慍而答曰:「挽郎乃死者之導也。為 死人生前好詰難,故鼓鐸以樂其尸耳。」

《竹坡詩話》:頃年遊蔣山,夜上寶公塔,時天已昏黑,月 猶未出。前臨大江,下視佛屋崢嶸,時聞風鈴,鏗然有 聲。忽記杜少陵詩:「夜深殿突兀,風動金琅璫。」恍然如 己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