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9 (1700-1725).djvu/8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碧雞漫志》:《雨淋鈴》,《明皇雜錄》及《楊妃外傳》云:「帝幸蜀, 初入斜谷,霖雨彌日,棧道中聞鈴聲,帝方悼念貴妃, 採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時梨園弟子惟」張野狐 一人善篳篥,因吹之,遂傳乎世。予攷《史》及諸家說,明 皇自陳倉入散關,出河池,初不由斜谷路。今劍州梓 潼縣地名上亭,有古今詩刻,記明皇聞鈴之地,庶幾 是也。

鈴柝部外編

《真誥》:「太極有四真人,老君處其左,佩神虎之符,帶流 金之鈴。」

《異苑》:「苻堅建元年中,長安樵人於城內見金鼎,走白 堅。堅遣載取到,化為銅鼎。入門又變成大鐸。」

晉義熙中,虞道施乘車出行,忽有一人,著烏衣逕來 上車,云寄載十許里。道施試視,此人頭上有光,口目 皆赤,面悉是毛,異於始時。行十里,如言而去。臨別語 道施曰:「我是驅除大將軍,感汝相容。」因贈銀鐸一雙 而去。

《集異記》:廣陵士甲市得一宅,但聞中有捶鈴聲,夜輒 止。後遂見其真形,乃是其故人。問曰:「何以常捶鈴?」答 曰:「我典使君藥物,故夜持時耳。」問曰:「晝日何以不持 時?」曰:「白日是死道之夜。」因別而去。

《吉安府志》:「宣德間,安福華嚴寺僧忽於月夜見矮男 子行吟云:『梵語無多語,空門即善門。夜深風露冷,有 口不能言』。後頃之,漸沒入地,循跡掘之,得無舌銅鈴 云。」

《昌平州志》:「木鈴庵在舊縣地,水木陰森,花竹蔥蒨,為 禪棲佳處。傳有比丘卓錫於此,迺以木鈴募都市,人 競癡之,比丘自若。一日鈴聲琅琅徹大內,后遣小黃 門蹤跡之,即木鈴聲也。於是敕為建庵,遂以木鈴額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