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9 (1700-1725).djvu/8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如鋗,以銅作之,無緣,受一斗,故云刁斗。」鋗即鈴也。 《拾遺記》:「文帝美人薛靈芸至京師,帝以文車十乘迎 之。車皆鏤金為輪輞,丹畫其轂,軛前有雜寶為龍鳳, 銜百子鈴,鏘鏘和鳴,響於林野。」

《三國吳志甘寧傳》:「寧少有氣力,好游俠,招合輕薄少 年為之渠帥,群聚相隨,挾持弓弩,負眊帶鈴,民聞鈴 聲,即知是寧。」

《晉書荀勖傳》:初,勖路逢趙賈人牛鐸,識其聲。及掌樂, 音韻未調,乃曰:「得趙之牛鐸則諧矣。」遂下郡國,悉送 牛鐸,果得諧者。

《清河康王遐傳》:遐子覃,齊王冏表立為皇太子。既而 河間王顒脅遷大駕,廢覃復為清河王。初,覃為清河 世子,所佩金鈴,欻生隱起如麻粟,祖母陳太妃以為 不祥,毀而賣之。占者以金是晉行大興之祥,覃為皇 嗣,是其瑞也。毀而賣之,象覃見廢不終之驗也。 《郭璞傳》:元帝初鎮建鄴,王導令璞筮之,遇咸之井,璞 曰:「東北郡縣有武名者,當出鐸以著受命之符。」其後 晉陵武進縣人於田中得銅鐸五枚。

《石勒載記》:「勒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訓十餘小學於 襄國四門,簡將佐豪右子弟百餘人以教之,且備擊 柝之衛。」

《佛圖澄傳》:澄能聽鈴音,以言吉凶,莫不懸驗。石勒信 之。鮮卑段末波攻勒,眾甚盛,勒懼,問澄,澄曰:「昨日寺 鈴鳴云,明旦食時,當擒段末波。」勒登城望末波軍,不 見前後,失色曰:「末波如此,豈可獲乎!」更遣夔安問澄, 澄曰:「已獲末波矣。」時城北伏兵出,遇末波,執之。劉曜 攻洛陽,勒將救之,其群下咸諫以為不可。勒以訪澄, 澄曰:「《相輪鈴》音云:『秀支替戾岡,僕谷劬禿當』。」此羯語 也。秀支,軍也。替戾岡,出也。僕谷,劉曜也。劬禿當,捉也。 此言軍出捉得曜也。勒甚悅,遂赴洛距曜,生擒之。勒 死之年,天靜無風,而塔上一鈴獨鳴,澄謂眾曰:「鈴音 云:國有大喪,不出今年矣。」既而勒果死。

《五行志》:「海西公時,庾晞喜為挽歌,自搖大鈴為唱,使 左右齊和。」

《異苑》:晉義熙三年,山陰徐琦出門,見一女子,貌極艷 麗。琦便解銀鈴贈之。女曰:「感君佳貺,以青銅鏡與琦, 便結為伉儷。」

《隋書禮儀志》:「齊永明制玉輅,上施重屋,棲鳳凰,綴金 鈴。」

《南史齊東昏侯本紀》:「莊嚴寺有玉九子鈴,以施潘妃 殿飾。」

《陶弘景傳》:弘景大同二年卒,遺令因所著舊衣上加 生裓裙及臂衣靺冠中法服左肘錄鈴,右肘藥鈴。 《任昉傳》:昉母河東裴氏,高明有德行。嘗晝臥,夢有五 色采旗蓋,四角懸鈴,自天而墜,其一鈴落入懷中,心 悸,因而有娠。占者曰:「必生才子。」

《謝靈運傳》:「靈運曾孫幾卿免官居白楊石井宅,時左 丞庾仲容亦免歸,二人意相得,並肆情誕縱,或乘露 車,歷遊郊野,醉則執鐸挽歌,不屑物議。」

《魏書陳留王虔傳》:「虔武力絕倫,每以常槊細短大作 之,猶患其輕。腹綴鈴於刃下,以其殊異於世,代京武 庫常存而志之。」

《洛陽伽藍記》:「永寧寺有承露金盤三十重,周匝皆垂 金鐸,復有鐵鎖四道,引剎向浮圖四角。鎖上亦有金 鐸,鐸大小如一石甕子浮圖九級,角角皆懸金鐸,合 上下有一百二十鐸。」

《北史齊世祖本紀》:「河清四年三月,有物隕於殿庭,如 赤漆鼓,帶小鈴。」

《波斯國傳》:「城外有人別居,若入城市,搖鈴自別。」 《周書。長孫紹遠傳》:「初紹遠為太常,廣召工人,創造樂 器,土木絲竹,各得其宜。為黃鐘不調,紹遠每以為意。 嘗因退朝,經韓使君佛寺前過,浮圖三層之上,有鳴 鐸焉。忽聞其音,雅合宮調,取而配奏,方始克諧。」 《法苑珠林》:醯羅城中有小塔而多靈異,人以手觸塔 鈴,便大震動。

《開元天寶遺事》:「寧王好聲樂,風流蘊藉,諸王弗如也。 至春時,於後園中,紉紅絲為繩,密綴金鈴,繫於花梢 之上。每有烏鵲翔集,則令園吏掣鈴索以驚之,蓋惜 花之故也。諸宮皆效之。」

《五王宮中》,各於庭中豎長竿,掛五色旌於竿頭,旌之 四垂,綴以小金鈴,有聲。即使侍從者視旌之所向,可 以知四方之風候也。

《太真外傳》:上至斜谷口,屬霖雨彌旬,於棧道中聞鈴 聲隔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因採其聲為「《雨霖鈴曲》, 以寄恨焉。」

《碧雞漫志:雨淋鈴》:世傳明皇宿上亭,雨中聞牛鐸聲, 悵然而起,問黃幡綽作何語,曰:「謂陛下特郎當。」特郎 當,俗稱不整治也。明皇一笑,遂作此曲。

《羯鼓錄》:宋沇一日早於光宅佛寺待漏,聞塔上風鐸 聲,傾聽久之,朝迴復止寺舍,問寺主僧曰:「上人塔上 鐸皆知所自乎?」曰:「不能。」沇曰:「其間有一,是古製,某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