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2 (1700-1725).djvu/5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慶都縣城池, 「唐武德四年築,周圍四里,高三丈,廣 二丈,池深、闊俱七尺。」

容城縣城池, 唐竇建德所築,周圍三里一十五步, 高二丈五尺,廣一丈,池深一丈五尺,闊三丈五尺。康 熙元年,知縣趙士麟磚砌裡牆一週。

完縣城池, 隋仁壽時所築,周圍九里十三步,高二 丈五尺,廣一丈五尺,池深一丈,闊二丈。

蠡縣城池, 漢封「蠡吾侯所築,周圍八里有奇,高二 丈五尺,廣一丈,池深一丈八尺,闊二丈。崇禎十二年, 砌以磚。」

雄縣城池, 舊在太平社。後漢獻帝時,公孫瓚分據 幽燕,遷置今地。周圍九里三十步,高三丈五尺,廣一 丈五尺,池深一丈,闊三丈。宋景德初,西上閣使李充 鎮撫是州,因水患,特築外城,其寬闊皆倍舊制。 祁州城池 周圍四里三百三十九步,高二丈五尺, 廣七尺,池深五尺,闊四丈。門三:東曰迎曦,南曰拱辰, 西曰「德星。」

深澤縣城池 明正統「中,知縣高文修築,周圍四里 一百六十七步,高二丈五尺,廣一丈,池深一丈,闊一 丈。」

束鹿縣城池 「舊城係元至正十八年,總兵元帥八 旦所築。明天啟二年,巡撫張鳳翔于舊城之南三十 五里新圈頭市築今城。周圍六里一百四十步,高三 丈一尺,廣一丈六尺,池深闊俱二丈。」

安州城池, 宋楊延朗所築,周圍五里三十步,高二 丈五尺,廣一丈,池深一丈五尺,闊一丈。門四:東曰熙 皋,西曰保釐,南曰咸和,北曰「永清。」

高陽縣城池 「明天順間,知縣曾能創築,周圍四里 一百一十步,高二丈三尺,廣一丈二尺,池深七尺,闊 二丈。崇禎時,始甃以磚石。」

新安縣城池, 金章宗所築。元至元二十二年,沒於 水。明洪武中,復城「之。周圍七里十三步,高四丈,廣九 尺,池深一丈,闊一丈四尺。」

易州城池 相傳戰國時孫操所築。周圍九里十三 步,高四丈二尺,廣一丈,池深一丈,闊三丈,門二:東曰 「迎暉」,西曰「靖遠。」萬曆五年,巡撫孟重甃以磚石。 淶水縣城池, 舊城在距馬河西,後被水衝圮,徙置 今地。周圍三里八十五步,高二丈,廣一丈,池深八尺, 闊二丈。崇禎時,易土以磚。

河間府

河間府城池, 宋熙寧中,安撫使李肅之建。永樂元 年,設河間衛守之。萬曆六年,知府朱裳始磚其敵臺。 十年,知府燕好爵奏請,始甃以磚石。周圍十六里,高 三丈二尺,廣一丈五尺,池深二丈,闊五丈。門四:東曰 阜春,南曰登瀛,西曰瀛西,北曰拱極。角樓四,敵臺、警 鋪各四十一。河間縣附郭。

獻縣城池, 金天會中,知州高揆建,周圍六里,高二 丈五尺,廣二丈,池深一丈,闊三丈。

阜城縣城池, 始建莫考。明成化間,知縣林恭奏廣 其址,築之。隆慶元年,知縣王臣「易以磚陴,周圍五里, 高二丈二尺,廣一丈五尺,池深一丈,闊三丈。」

肅寧縣城池, 宋景德二年建,周圍六里,高二丈八 尺,廣二丈,池深一丈,闊四丈。天啟間,重修為磚城。 任丘縣城池, 「舊傳漢平帝時築,周圍五里九十九 步,高三丈七尺,廣三丈,池深三丈,闊五丈。」萬曆三十 八年,知縣侯提封始修磚城。

交河縣城池, 明洪武「間,知縣周以仁創建,周圍六 里,高二丈五尺,廣二丈,池深一丈二尺,闊三丈。 青縣城池, 宋始建,周圍五里,高二丈五尺,廣二丈, 池深一丈,闊三丈。」

靜海縣城池, 始建莫考。周圍六里,高二丈五尺,廣 一丈八尺,池深一丈,闊三丈。

寧津縣城池, 金始建,周圍三里,高二丈五尺,廣二 丈,池深一丈,闊一丈五尺。

景州城池, 元始建,周圍五里,高一丈五尺,廣一丈, 池深一丈,闊二丈。門四:東曰東作,南曰南和,西曰西 成,北曰「北拱。」

吳橋縣城池 明成化二年,知縣張鐸建,周圍四里, 高二丈五尺,廣一丈五尺,池深二丈,闊三丈。崇禎十 一年,知縣余尚春改建磚城。

東光縣「城池 始建莫考,周圍六里,高二丈五尺,廣 二丈,池深一丈,闊三丈。」明崇禎十三年,增修磚城。 「故城縣城池 始建莫考,周圍五里,高二丈五尺,廣 一丈九尺,池深一丈,闊三丈。」

滄州城池, 明永樂初,自舊滄州遷今治,置千戶所 守之。天順五年,知州賈忠始築磚城,周圍八里,高二 丈五尺,廣二丈二尺,池深一丈五尺,闊四丈五尺。門 五:東曰「鎮海」,南曰「阜民」,西曰「望瀛」,北曰「拱極」,小南門 曰「迎薰。」

南皮縣城池, 始建莫考,周圍三里,高二丈一尺,廣 一丈五尺,池深一丈,闊二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