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2 (1700-1725).djvu/10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景泰間,復加充拓。成化中增高焉。崇禎末,知縣周命 新增修。周圍三百五十丈,高一丈八尺,闊一丈二尺。 池深八尺,闊五尺。門三:東曰賓陽,南曰揆陽,西曰「餞 陽。」每門有樓三間。

道州城池: 舊城夾江,宋淳熙中增築,元末廢。明洪 武初,守禦千戶劉珍改築於江「北。周圍五里九十六 步,高二丈六尺,池深一丈,廣亦如之。門五,曰東南、西 北、小西。」

寧遠縣城池, 明洪武初,築土城。二十九年,展城西 為守禦千戶所營。嘉靖中,知縣周諒重築,壘以石。周 圍四里,高一丈一尺,廣七尺,池深一丈,闊倍之。門五: 東曰文昌,南曰布薰,西曰武定,北曰拱辰,東南曰會 濂。

永明縣城池, 明初為土城,天順中,創立甎城,周圍 三百六十丈,高一丈三尺,廣一丈。東、西、北池深五尺, 闊一丈。南阻江,無池。門四,曰東,曰南、曰西、曰興文門 各有樓。

江華縣城池, 「舊有土牆。明天順六年,始砌以石,覆 以串樓。立東西南北四門,周圍三百六十餘丈,高一 丈,廣八尺。成化間,因苗患,塞西、北二門。」嘉靖間,知府 史朝富增修外城。隆慶二年,知縣蔡光復增廣城東、 南面二百三十五丈。萬曆十一年,知縣江光運增廣 西、北面「二百六十丈,開西、北一門,周圍計八百五十 五」丈,高二丈,廣一丈五尺,池深五尺,闊七尺,門三,曰 東,曰南,曰西,各有樓。

新田縣城池, 即新田營舊址,甃石為之,周圍五百 三十七丈,高一丈五尺,廣五尺,池深五尺,闊一丈。門 四:東曰嵎暘,南曰文明,西曰西成,北曰迎恩,每門有 樓。

枇杷守禦千戶所城池 在永明縣南四十里。明洪 武十四年,築石為之,周圍六百四十八丈,高一丈二 尺,厚一丈,池深一丈,闊三丈。門五,曰東南、西北、小西, 各有譙樓。

桃川守禦千戶所城池 在永明縣西南四十里。明 洪武二十九年築,周圍五百五十丈,高一丈五尺,厚 一丈,池深一丈五尺,闊如之。門四,曰東西、南、北各有 譙樓。

錦田守禦千戶所城池 在江華縣西南一百八十 里。明洪武初築,弘治間重修。周圍三百二十四丈,高 一丈,闊五尺。池深五尺,闊如之。門二,曰東西,各有譙 樓。

寶慶府

寶慶府城池 晉邵陵郡。在城北二里,即楚白公勝 所築,後移治稍南。明洪武間,總制胡海洋造。城高二 丈五尺,圍一千五百二十九丈,計九里十三步。西南 月城二。順治十二年,偏沅巡撫袁廓宇增修,建門四: 東曰朝天,西曰定遠,南曰大安,北曰「慶豐。」邵陽縣附 郭。

新化縣城池, 宋熙寧五年「建。成化十三年,知縣雷 沖增築城垣,高一丈,厚四尺,架木覆瓦。明正德十四 年,知縣郭轔即舊址創砌石城,周圍七百六十丈,計 四里三分,高一丈。門四:東曰通濟,西曰永隆,北曰拱 辰,南曰進寶。」

城步縣城池, 舊城圍五里三分,高一丈八尺,闊八 尺,上覆串樓二百二十間。明嘉靖丙寅,署印判官徐 機因南城臨江,增東西各二十四丈,串樓各二十四 間。至嘉靖三十八年,知縣竹密建議用石砌。

武岡州城池, 明洪武初,江陰侯吳良增築舊壘為 城,周圍七百四十六丈,高二丈,闊八尺,上豎戰樓七 百六十四間。門四:東曰「宣恩」,西曰「定遠」,南曰「濟川」,北 曰「迎祥。」正德十三年,知州龔震又建一門,曰「新南。」嘉 靖二十九年,岷康王又奏添土城一座。

新寧縣城池, 舊無城,明景泰辛未,知縣唐榮徙治 於舊縣西,築土城。成化庚寅,甃石,高一丈五尺,周圍 數百步,計二里。門四:東曰迎陽,南曰永阜,西曰懷遠, 北曰「拱極。」

岳州府

岳州府城池, 自春秋時,楚子使王孫由于城麇。三 國吳魯肅城巴丘,晉陶侃亦城巴丘,在府東八里。宋 元嘉十六年,因魯肅舊圍增築,內跨岡嶺,外濱三江。 歷代俱仍其舊。有門曰楚澤,曰碧湘,曰「會泉。」明洪武 四年,始拓而築之。二十五年,指揮音亮重加甃砌,周 一千四百九十八丈,計七里,高二丈六尺有奇,雉堞 一「千三百六十有六,高四尺,為門者六。」永樂間廢昌 江門。萬曆末,又廢水西門。今門四:東曰朝陽,西曰「岳 陽」,南北各以方名,咸有月城。東、南門外各有橋者一。 北鑿河,周千餘丈,深二丈,闊二十餘丈,即古湟也。西 濱大江。隆慶初,副使施篤臣築土堤禦水。六年,同知 鍾崇文於岡上加砌女城,自南徂北,周數百丈,高六 尺。《巴陵縣》附郭。

臨湘縣城池, 舊無城,明成化十一年,知縣唐涓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