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2 (1700-1725).djvu/1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波》。

茶陵州城池, 宋紹定中,劉子邁築,東南枕江,鑄犀 江岸,以殺水勢。周圍五里,高二十五丈,廣如之,池深 一丈,闊六十五丈。門五,曰「聚星」、迎薰、朝天、紫微、「通湘。」 康熙十七年,知州熊應昌復開一門,曰「大成」,合舊門 為六。

衡州府

衡州府城池, 始於周顯德間。自宋迄明,累費增築, 圍一千二百七十丈八尺,合七里三十步,高二丈五 尺,甃以石,蔭以串屋,凡七門。東「賓日鬩江」,南《迴鴈》西 安,西「望湖」,北「瞻岳」,東北「瀟湘門」,各建層樓於上。明崇 禎戊寅,桂藩增築之,高五尺,厚五尺。池濠自南而西 至北,三面袤八百二十六丈,深八尺,闊十三丈,週迴 於西南,匯流於東北,其迤東一帶,則以湘水環繞為 塹。衡陽縣附郭。

衡山縣城池: 縣故無城,明正德十二年,知縣鄒岡 始築土垣。嘉靖元年,知縣彭簪甃以石,圍四百九十 六丈,高二丈四尺。上有串屋,闢六門,門各有敵樓。城 南門曰「迎恩」,東南曰「觀湘」,曰「通津」,曰「便民」,北曰「朝天」, 西北曰「望岳。」

耒陽縣城池 明正德六年,知縣王睿始建土城,內 外俱用甎石包砌,周圍計五百五十丈有奇,高一丈 七尺,厚一丈二尺,建門五,曰「環秀、振武、迎恩、興文、通 津。」

常寧縣城池 邑。舊無城。明洪武二十八年,始立木 柵。正統八年,易柵為城。天順八年改用石甃。萬曆元 年,知縣陶敬圖更築。內外俱用青石裹砌,上用石覆, 為永久計,精整迥非他城所及。康熙七年,知縣張問 明修理舊城,圍六百四十七丈,高一丈五尺,厚一丈 二尺。城東門曰「青陽」,南曰「臨柱」,西曰「西江」,北曰「望湘」, 至今完固。

安仁縣城池: 「安仁舊為鎮場,未有城郭。明成化二 十二年,知縣吳興始築土城。正德間,知縣韓宗堯拓 其地,甃以石。知縣袁達繼之,迺畢功。徑圍四百五十 五丈六尺,高一丈九尺。闢五門,東仰高,南來薰、啟秀, 西觀瀾,北迎恩。」

酃縣城池, 邑舊無城,明知縣陶璐、易宗周相繼築 之。圍四百八十丈,高一丈五尺,上蔭以瓦屋四百八 十間。舊有四門:東曰「弘文」,西曰「安濟」,南曰「迎恩」,北曰 「鎮武。」

桂陽州城池 州城拓於宋乾德四年,明成化四年 重甃以石。圍五百二十八丈。東南高二丈一尺,厚一 丈三尺;西北高二丈二尺,厚一丈。為垛一千三百。門 有四:東曰「朝陽」,南曰「迎薰」,西曰「聚寶」,北曰「拱極。」後以 東門不利學宮,別開小東門而閉。其舊城上舊覆以 屋,崇禎十年撤去之,為陽城。城下有壕,向有八池,崇 禎十年,濬為「長池」,後浚為「方池。」康熙十一年,壕池水 漬牆底,知州董之輔築堤培其下,城以無患,至今賴 之。

臨武縣城池, 明天順七年累土為之。成化元年易 以磚石。崇禎三年重修。順治十一年,知縣吳從謙撤 去舊日城堞,覆瓦為陽。城周五百八十二丈,高二丈, 厚一丈二尺有奇,為堞千二百八十。門有四:東曰「迎 暉」,南曰「來薰」,西曰「鎮遠」,北曰「拱極」,各建敵樓。城西南 隅臨溪通小門以便汲。自東以北迤西鑿壕池,廣二 丈,「深八尺,自南迤西,因武溪為池,城下築石岸以為 水防。」

藍山縣城池 舊無城,明天順八年,始建土城,周五 百二十丈,高一丈三尺,厚八尺。城堞六百四十,為樓 六百四十間,土門四座。正德間,始用石包砌,覆以甎, 列雉五百有奇。東南臨江,西北有塹。後形家以北門 當縣治學宮,後言不便。東、南二門舜水衝擊,各增築 月城并城樓各一座。天啟元年,易串樓為平城。門有 四:東曰熙陽,南曰南薰,西曰永安,北曰「拱辰。」

嘉禾縣城池, 縣設自明崇禎十二年,畫民田為城 基,周圍計四里三分,譙樓、雉堞俱無。

永州府

永州府城池, 即古零陵郡城,創於漢武帝元鼎六 年。自漢至五代,皆仍其舊。宋咸淳始廓而增焉。元因 之,明洪武初,更新之。周圍計九里二十七步,高三丈, 廣一丈四尺五寸。東北二面,池深二丈,闊如之。西阻 瀟水,無池。西南至東隄水為池。東一門曰正東,南二 門曰正南太平,西三門曰正西永安、瀟湘,北一門曰 正北,門各有樓。《零陵縣》附郭。

祁陽縣城池 舊城在今治東南。明景泰中移築今 地。成化、崇禎間,逓築之,基址視舊益大。城周圍七里, 高二丈,廣一丈二尺,池深一丈,闊如之。建門六:正東 曰「渡春」,正西曰「控粵」,正南曰「長樂」、「望祁」,東南曰「鎮南」, 東北曰「進賢。」順治十二年,知縣童欽承建城樓於六 門。

東安縣城池, 舊無城,洪武初,始築土城,僅圍縣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