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76 (1700-1725).djvu/5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在己,以正為在民,以枉為在己。故一形有失其形者,

退而自責』』。」今則不然,匿為物而愚不識,大為難而罪 不敢,重為任而罰不勝,遠其塗而誅不至。民知力竭, 則以偽繼之,日出多偽士,民安取不偽。夫力不足則 偽,知不足則欺,財不足則盜。盜竊之行,於誰責而可 乎?

《商子畫策篇》:「國皆有潛法,而無使法必行之法;國皆 有禁姦邪、刑盜賊之法,而無使姦邪盜賊必得之法。 為姦邪盜賊者死刑,而姦邪盜賊不止者,不必得。必 得而尚有姦邪盜賊者,刑輕也。刑輕者,不得誅也;必 得者,刑者眾也。故善治刑者,不善而不賞善,故不刑 而民善,不刑而民得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國」, 故「無刑」也。

《韓非子主道篇》:「不謹其閉,不固其門,虎乃將存。不慎 其事,不掩其情,賊乃將生。弒其主,代其所,人莫不與, 故謂之虎。處其主之側,為姦臣,開其主之忒,故謂之 賊。散其黨,收其餘,閉其門,奪其輔,國乃無虎。大不可 量,深不可測,同合刑名,審驗法式,擅為者誅,國乃無 賊。」

《說難》篇: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 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 而疑鄰人之父。此二人說者皆當矣。厚者為戮,薄者 見疑,則非知之難也,處知則難也。

《解老》篇:「大姦作則小盜隨,大姦唱則小盜和。竽也者, 五聲之長者也。故竽先則鐘瑟皆隨,竽唱則諸樂皆 和。今大姦作則俗之民唱,俗之民唱則小盜必和。故 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而貨資有餘者,是之謂盜竽 矣。」

《說林》篇:鄭人有一子,將宦,謂其家曰:「必築壞牆,是不 善人將竊。」其巷人亦云:「不時築,而人果竊之。」以其子 為智,以巷人告者為盜。

《守道》篇:「古之善守者,以其所重,禁其所輕;以其所難, 止其所易。故君子與小人俱正,盜跖與曾史俱廉。何 以知之?夫貪盜不赴谿而掇金,赴谿而掇金,則身不 全;賁育不量敵,則無勇名;盜跖不計可,則利不成。明 主之守禁也,賁育見侵於其所不能勝,盜跖見害於 其所不能取。故能禁賁育之所不能犯,守盜跖之所」 不能取,則暴者守愿,邪者反正。大勇愿,巨盜貞,則天 下公平,而齊民之情正矣。

人主;離法失人,則危於伯夷;不妄取,而不免於田成、 盜跖之禍。何也?今天下無一伯夷,而姦人不絕世,故 立法度量。度量信,則伯夷不失是,而盜跖不得非。法 分明,則賢不得奪不肖,強不得侵弱,眾不得暴寡。託 天下於堯之法,則貞士不失分,姦人不徼幸。寄千金 於羿之矢,則伯夷不得亡,而盜跖不敢取。堯明於不 「失姦,故天下無邪;羿巧於不失發,故千金不亡,邪人 不售。」而盜跖止如此,故圖不載宰予,不舉六卿,《書》不 著子胥,不明夫差、孫、吳之略,廢盜跖之心伏。「人主廿 服於玉堂之中,而無瞑目切齒傾取之患;人臣垂拱 於金城之內,而無扼腕聚脣嗟唶之禍。服虎而不以 柙,禁姦而不以法,塞偽而不以符」,此賁、育之所患,堯 舜之所難也。故設柙非所以備鼠也,所以使怯弱能 服虎也。立法非所以備曾、史也,所以使庸主能止盜 跖也。為符非所以豫尾生也,所以使眾人不相謾也。 不獨恃比干之死節,不幸亂臣之無詐也。恃怯士之 所能服,握庸主之所易守。當今之世,為人主忠計,為 天下結德者,利莫長於如此。故君人者無亡國之圖, 而忠臣無失身之畫。明於尊位必賞,故能使人盡力 於權衡,死節於官職。通於賁育之情,不以死易生;惑 於盜跖之貪,不以財易身。則守國之道畢備矣。 《外儲說》:南宮敬子問顏涿鄹曰:「季孫養孔子之徒,所 朝服與坐者以十數,而遇賊,何也?」曰:「昔周成王近優 侏儒以逞」意,而與君子斷事,是能成其欲於天下。今 季孫養孔子之徒,所朝服而與坐者以十數,而與優 侏儒斷事,是以遇賊。故曰:不在所與居,在所與謀也。 齊有狗盜之子,與刖危子戲而相誇盜。子曰:「吾父之 裘獨有尾。」危子曰:「吾父獨冬不失褲。」

《六反篇》:「夫姦,必知則備,必誅則止;不知則肆,不誅則 行。夫陳輕貨於幽隱,雖曾、史可疑也。懸百金於市,雖 大盜不取也。不知則曾、史可疑於幽隱,必知則大盜 不取,懸金於市。故明主之治國也,眾其守而重其罪, 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

《呂氏春秋·辨土》篇:「凡耕之道,必始於壚,為其寡澤而 後枯,必厚其」為其《惟厚》而及。者。之堅者耕之 澤。其「而後之上田則被其處,下田則盡其汙,無與 三盜任地。」夫四序參發,大甽小畝,為青魚胠苗,若直 獵地,竊之也。既種而無行,耕而不長,則苗相竊也。弗 除則蕪,除之則虛,則草竊之也。故去此三盜者,而後 粟可多也。

《淮南子時則訓》:「仲春之月行秋令,則其國大水,寒氣 總至,寇戎來征。季秋之月,行冬令,則國多盜賊,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