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76 (1700-1725).djvu/5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祥刑典

 第一百二十八卷目錄

 盜賊部雜錄

 盜賊部外編

祥刑典第一百二十八卷

盜賊部雜錄

《易經繫辭上傳八章》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 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 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 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 之招也。」

《繫辭下傳》二章,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 《管子四傷百匿》篇:「百匿傷上威,姦吏傷官法,姦民傷 俗教,賊盜傷國眾。故曰:常令不審,則百匿勝;官爵不 審,則姦吏勝;符籍不審,則姦民勝;刑法不審,則盜賊 勝。」

《幼官》篇:「障塞不審,不過八日而外賊得間;詭禁不修, 不過六日而竊盜者起。」

《八觀》篇:「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里域不 可以橫通,閭閈不可以毋闔,宮垣關閉不可以不修。 故大城不完,則亂賊之人謀;郭周外通,則姦遁踰越 者作;里域橫通,則攘奪竊盜者不止。」

入州里,觀習俗,聽民之所以化其上,而治亂之國可 知也。州里不鬲,閭閈不設,出入毋時,早晏不禁,則攘 奪竊盜、攻擊殘賊之民毋自勝矣。

《四時篇:四政》曰:「捕姦遁,得盜賊者有賞。」

《七臣七主篇》:「馳車充國者,追寇之馬也。」

《禁藏篇》:「秋行五刑,誅大罪,所以禁淫邪,止盜賊, 明法解:人主之張官置吏也,非徒尊其身,厚奉之而 已也。使之奉主之法,行主之令,以治百姓而誅盜賊 也。」

《老子道德經益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惟施 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 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夸,非道也哉! 淳風章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 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 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 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事而民自富,我好靜 而民自正,我無欲而民自朴。」

《列子天瑞篇》:齊之國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貧。自宋之 齊,請其術,國氏告之曰:「吾善為盜。始吾為盜也,一年 而給,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閭。向氏 大喜,喻其為盜之言,而不喻其為盜之道。遂踰垣鑿 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時,以贓獲罪,沒其先居 之財。向氏以國氏之謬己也,往而怨之。國氏曰:『若為 盜若何』?」向氏言其狀。國氏曰:「嘻!若失為盜之道至此 乎?今將告若矣。吾聞天有時,地有利。吾盜天地之時 利,雲雨之滂潤,山澤之產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築吾 垣,建吾舍,陸盜禽獸,水盜魚鱉,亡非盜也。夫禾稼土 木、禽獸魚鱉,皆天之所生,豈吾之所有?然吾盜天而 亡殃。夫金玉珍寶、穀帛財貨,人之所聚,豈天之所與? 若盜之而獲罪,孰怨哉?」向氏大惑,以為國氏之重罔 己也,過東郭先生問焉。東郭先生曰:「若一身庸非盜 乎?盜陰陽之和以成若生,載若形,況外物而非盜哉? 誠然,天地萬物不相離也,認而有之,皆惑也。國氏之 盜,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盜,私心也,故得罪。有公私者, 亦盜也;亡公私者,亦盜也。公公私私,天地之德。」知天 地之德者,孰為盜邪?孰為不盜邪?

《子華子北宮子仕篇》:「子華子曰:『元者,太初之中氣也。 天帝得之,運乎無窮;后土得之,溥博無疆。人之有元, 百骸統焉。古之制字者,知其所以然,是故能固其元, 為完具之完;殘其所固,為寇賊之寇;加法度焉,為冠 冕之冠。故曰:殘固之謂寇,毀賊則為賊。夫穿垣竇,發 扃鐍,其盜之細也夫』!」

《春秋繁露度制》篇:「大富則驕,大貧則憂,憂則為盜,驕 則為暴。」

《五行變救篇》:「金有變,畢昴為回,三覆有武多兵,多盜 寇,棄義貪財,輕民命,重貨賂,百姓趣利,多姦軌。救之 者,舉廉潔,立正直,隱武行文束甲械。」

《莊子則陽篇》:柏矩學於老聃,曰:「『請之天下遊』。老聃曰: 『已矣,天下猶是也』。又請之,老聃曰:『汝將何始』?」曰:「始於 齊。至齊,見辜人焉,推而強之,解朝服而幕之,號天而 哭之,曰:『子乎,子乎!天下有大菑,子獨先離之,曰:『莫為 盜,莫為殺人。榮辱立然後睹所病,貨財聚然後睹所 爭。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爭,窮困人之身,使無休 時,欲無至此,得乎?古之君人者,以得為在民,以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