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76 (1700-1725).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遷,公為我引楊執柔為黨,公且免死』。仁傑歎曰:『皇天 后土,使仁傑為此乎』!即以首觸柱,血流沫面,德壽懼」 而謝。守者寖弛,即丐筆書帛,置楮衣中,好謂吏曰:「方 暑,請付家徹絮。」仁傑子光遠得書上變,后遣使案視, 俊臣命仁傑冠帶見使者,私令德壽作《謝死表》,附使 以聞。后乃召見仁傑,謂曰:「承反,何耶?」對曰:「不承反,死 笞掠矣。」示其表曰:「無之。」后知代署,因免死。武承嗣屢 請誅之,后曰:「命已行,不可返。」時同被誣者,鳳閣侍郎 任知古等七族悉得貸。御史霍獻可以首叩殿陛苦 爭,欲殺仁傑等。乃貶仁傑彭澤令,邑人為置生祠。 《唐臨傳》:「臨為萬泉丞,有輕囚久繫。方春,農事興,臨說 令可且出囚使就畎畝,不許。臨曰:『有所疑。丞執其罪, 令移疾,臨悉縱歸,與之約,囚如期還』。」

《張文琮傳》:「文琮子錫,久視初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 臺平章事,代其甥李嶠為宰相。請還廬陵王,不為張 易之所右。與鄭杲俱知選,坐洩禁中語。又賕謝鉅萬。 時蘇味道亦坐事,同被訊,繫鳳閣,俄徙司刑三品院。 錫按轡專道,神氣不懾,日膳豐鮮無損貶味道徒步 赴逮,席地菜食。武后聞之,釋味道,將斬錫,既而流循」 州。

《雲溪友議》。浙東孟簡尚書六衙按覆囚徒,其間一人 自曰:魯人孔顒,獻詩啟云:「偶壽長街柳陰吟詠,忽被 都虞候拘縲數日,責以罪名,敢露血誠,伏請申雪。」孟 公立以賓客待之,批其狀曰:「薛陟不知典教,豈辯賢 良,驅遣健徒,憑陵國士。殊無畏憚,輒恣威權,翻成刺 許之賓,何異吠堯之犬。然以久施公效,尚息杖刑。退」 補散將,外鎮收管。孔生詩曰:「有箇將軍不得名,唯教 健卒喝書生。尚書近日清如鏡,天子官街不許行。」 《唐書呂元膺傳》:「元膺為蘄州刺史,嘗錄囚,囚或白父 母在,明日歲旦不得省為恨,因泣下。元膺惻然,悉釋 械歸之,而戒還期。吏白不可,答曰:『吾以信待人,人豈 我違』。如期而至,自是群盜感愧,悉避境」去。

《太平御覽論衡》曰:「李元長為政,欲知囚情,以梧桐為 人,象囚之形,鑿地為埳,臥木囚其中。罪正者,木囚不 動,冤侵奪者,木囚動出。」不知囚之精神著木人耶?料 天神之氣,動木囚也。

《遼史太宗本紀》:「天顯七年三月己丑,林牙迪离畢指 斥乘輿,囚之。」

《景宗本紀》:乾亨二年六月「己亥,喜隱復謀反,囚於祖 州。」

《聖宗本紀》:統和二十四年「五月壬寅朔,幸炭山清暑。 幽皇太妃胡輦於懷州,囚夫人夷懶於南京,餘黨皆 生瘞之。」

《耶律鐸臻傳》:淳欽皇后稱制,惡鐸臻,囚之。誓曰:「鐵鎖 朽,當釋汝。」既而召之,使者欲去鎖,鐸臻辭曰:「鐵未朽, 可釋乎。」后聞嘉歎,趣召釋之。

《宋史張齊賢傳》:齊賢為江南西路轉運副使。先是,諸 州罪人多錮送闕下,路死者十常五六。齊賢道逢南 劍、建昌、虔州所送,索牒視之,率非首犯,悉伸其冤抑, 因力言於朝。後凡送囚至京,請委強明吏慮問,不實 則罪及原問官屬。自是江南送罪人者為減大半。 《賈黯傳》:「黯權知開封府,兩軍獄囚歲瘐死者眾,而吏 不」任其責。黯言:「吏或怠於視囚,飢渴疾病因以致死。 請歲計死者多少而賞罰之。」

《厚德錄》:孫莘老知福州時,民有欠市易錢者,繫獄甚 眾。適有富人出錢五百萬葺佛殿,請於莘老。莘老徐 曰:「汝輩所以施錢者何也?」眾曰:「願得福耳。」莘老曰:佛 殿未甚壞,又無露坐者,孰若與其錢為獄囚償官,遂 使數百人釋枷鎖之苦,其得福豈不多乎。富人不得 已諾之,即日輸官,囹圄遂空。

宋蘄宗說嘗攝滄州鹽務,縣里有繫囚坐殺人,法當 死,宗說疑之,會犯者言「其母年九十,病甚,願一別母 而死。」宗說憫然,釋囚縛,令人與俱往。既而吏獲所殺 人者。

《溫公瑣語》:「蔡確鞫相獄,朝士被係者,確令獄卒與之 同室而處,同席而寢,飲食旋溷,共在一室,置盆於前。 諸家饋食者,羹飯餅餌悉投其中,以杓攪而均分飼 之,累旬不問。幸得其問,無罪不承。」

《談苑》:蘇軾以吟詩有譏訕,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 御史臺差官追取。是時李定為中書丞,對人太息,以 為人才難得,求一可使逮軾者,少有如意。於是太常 博士皇甫僎被遣以往。僎攜一子二臺卒,倍道疾馳。 駙馬都尉王詵與子瞻游厚,密遣人報蘇轍。轍時為 南京幕官,乃亟走介往湖州報軾,而僎行如飛不可 及。至潤州,適以子病求醫,留半日,故所遣人得先之。 僎至之日,軾在告,祖無頗權州事。僎徑入州,廨具靴 袍,秉笏立庭下,二臺卒夾侍,白衣青巾,顧盼獰惡,人 心洶洶不可測。軾恐不敢出,乃謀之無頗。無頗云:「事 至於此,無可奈何,須出見之。」軾議所以服,自以為得 罪,不可以朝服。無頗云:「未知罪名,當以朝服見也。」軾 亦具靴袍秉笏立庭下,無頗與職官皆小幘列軾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