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76 (1700-1725).djvu/10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宋書前廢帝本紀》:「元嘉二十六年,世祖鎮尋陽,子業

留京邑。三十年,世祖入伐,元凶被囚侍中下省,將見 害者數矣,卒得無恙。世祖踐祚,立為皇太子。」

《明帝本紀》:「廢帝景和末,上入朝,被留停都。廢帝誅害 宰輔,殺戮大臣,恆慮有圖之者,疑畏諸父,並拘之殿 內。遇上無禮,遂收上付廷尉。一宿被原,將加禍害者, 前後非一。既而害上意定,明旦便應就禍。上先已與 腹心阮佃夫、李道兒密共合謀,於時廢帝左右,人人 有異志,惟有宋越、譚金、童太乙等數人為其腹心,眾 並畏服之,故莫敢動。是夕,越等外宿,佃夫、道兒因結 壽,寂之等殞廢帝於後堂,十一月二十九日夜也。事 定,上未知所為。建安王休仁稱臣,奉引升西堂,登御 座,召見諸大臣。雖未即位,凡眾事悉稱令書施行。」 《南史到彥之傳》:「彥之少子仲度,仲度子撝,字茂謙,襲 爵建昌公。宋明帝立,擢為太子洗馬。撝」資籍豪富,厚 自奉養,供一身一月十萬。宅宇山池,伎妾姿藝,皆窮 上品。才調流贍,善納交遊。愛伎陳玉珠,明帝遣求,不 與,逼奪之。撝頗怒,帝令有司誣奏,將殺之。撝入獄,數 宿鬚鬢皆白。免死,繫尚方。

《宋書蕭思話傳》:「思話除南沛郡太守,未及就徵,索虜 南寇,檀道濟北伐,既而迴師,思話懼虜大至,乃棄鎮 奔平昌。思話先使參軍劉振之戍下邳,聞思話奔,亦 委城走。虜定不至,而東陽積聚已為百姓所焚。由是 徵下廷尉,仍繫尚方。初,在青州,常所用銅斗,覆在藥 廚下,得二死雀,思話曰:『斗覆而雙雀殞,其不祥乎』?」既 而被繫,

《謝方明傳》:「方明為驃騎長史,南郡相。嘗年終江陵縣 獄囚事無輕重,悉散聽歸家,使過正三日還到,罪應 入重者有二十餘人。綱紀以下,莫不疑懼。時晉陵郡 送故主簿弘季盛、徐壽之並隨在西,固諫以為昔人 雖有其事,或是記籍過言,且當今民情偽薄,不可以 古義相許。方明不納,一時遣之。囚及父兄皆驚喜涕 泣,以為就死無恨。至期,有重罪二人不還,方明不聽 討捕。其一人醉不能歸,逮二日乃反,餘一囚十日不 至。五官朱千期請見,欲白討之。方明知為囚事,使左 右謝五官,不須入囚,自當反囚。逡巡墟里,不能自歸。 鄉村責讓之,率領將送,竟無逃亡者,遠近歎服。」 《南史王曇首傳》:「曇首孫志,字次道,為東陽」太守郡獄 有重囚十餘冬至日悉遣還家過節皆反惟一人失 期志曰:「此自太守事主者勿憂」明旦果至以婦孕吏 人益歎服之。

《陳書高祖本紀》,永定元年:「冬十月,西討都督周文育、 侯安都於郢州敗績,囚於王琳。」

《王瑒傳》:瑒弟瑜,字子珪,亦知名,美容儀,早歷清顯,年 五十官至侍中。永定元年,使於齊,以陳郡袁憲為副, 齊以王琳之故,執而囚之。齊文宣帝每行,載死囚以 從,齊人呼曰「供御囚。」每有他怒,則召殺之,以快其意。 瑜及憲並危殆者數矣,齊僕射楊遵彥憫其無辜,每 救護之。天嘉二年還朝。

《張種傳》:「種字士苗,累賜無錫嘉興縣侯秩。嘗於無錫 見有重囚在獄,天寒,呼出曝日,遂失之。世祖大笑而 不深責。」

《北史蕭撝傳》:「撝入周為上州刺史。嘗至元日,獄中囚 繫悉放歸家,聽三日然後赴獄。諸囚荷恩,依限而至, 吏人稱其惠化。」

《太平御覽·北史》曰:「後魏元麗拜雍州刺史,為政嚴酷, 吏人患之。其妻崔氏誕一男,麗遂出州獄,囚死及徒 流案未申臺者,一時放免。」

《隋書劉曠傳》:「開皇初,為平鄉令,在職七年,風教大洽。 獄中無繫囚,爭訟絕息。囹圄盡皆生草,庭可張羅。及 去官,吏人無少長,號泣於路,將送數百里不絕。」 《薛胄傳》:「胄除兗州刺史,及到官,繫囚數百,胄剖斷旬 日便了,囹圄空虛。」

《柳儉傳》:「儉拜蓬州刺史,獄訟者庭遣,不為文書,約束 佐史,從容而已,獄無繫囚。」

《煬帝本紀》:大業十年「七月甲子,高麗遣使請降,囚送 斛斯政。上大悅。」

《魏德深傳》:「德深初為文帝挽郎,轉館陶長。時有櫟陽 令渤海高世衡,蕭令彭城劉高,城皋令弘農劉熾,俱 有恩惠。大業之末,長史多贓汙。衡高及熾,清節逾勵, 風教大洽,獄無繫囚,為吏人所稱。」

《太平御覽·唐書》曰:「韋仁壽,隋大業末為蜀郡司法書 佐,獄無冤囚,其有罪者,臨時就戮,猶西向為仁壽禮 佛而死。」

《唐書刑法志》:「貞觀六年,太宗親錄囚徒,閔死罪者三 百九十人,縱之還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詣 朝堂,無後者。太宗嘉其誠信,悉原之。」

《狄仁傑傳》:「仁傑以地官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會 為來俊臣所搆,捕送制獄。於時訊反者,一問即承,聽 減死。俊臣引仁傑置對,答曰:『有周革命,我乃唐臣,反 固實』。俊臣乃挺繫其屬王德壽以情,謂曰:『我意求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