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76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囚繫部藝文二

《拘幽操》

《古今樂錄》曰:「謂紂拘文王於羑里也 。」 《兩山墨談》曰:「此操見《通鑑外紀》,其辭意怨誹淺激,非文王語也。」

《殷道溷溷》,浸濁煩兮。朱紫相合,不別分兮。迷亂聲色, 信讒言兮。炎炎之虐,使我愆兮。幽閉牢穽,由其言兮。 遘我四人,憂勤勤兮。

《幽歌》并序
漢·趙幽王友

《漢書》曰:「幽王友,高帝之子。孝惠時,友以諸呂女為后,不愛,愛他姬。諸呂女讒之於太后,太后怒,召趙王置邸,令衛圍守之。趙王餓,乃作歌,遂幽死。」

諸呂用事兮劉氏微,迫脅王侯兮彊授我妃。我妃既 妒兮誣我以惡。「讒女亂國兮上曾不寤。我無忠良兮 何故棄國?自快中野兮,蒼天與直。于嗟不可悔兮寧 早自賊。為王餓死兮誰者憐之?」呂氏絕理兮託天報 讎。

《幽憤詩》并序
魏·嵇康

《晉書》云:「東平呂安,服康高致,康友而善之。後安為兄所枉訴,以事繫獄,辭相證引,遂復收康。康謹言行,一旦縲絏,乃作《幽憤詩》。」 按鍾會有憾於康,時呂安兄巽姦通安妻,巽為大將軍長史,遂搆誣將害安。鍾會為大將軍所善,因勸大將軍誅康。康又有《與呂長悌絕交書》甚詳,其間曰:「阿都開悟,每喜足下有此弟,足下許吾不擊都,以子父六人為誓。吾乃感足下重言慰解都,都遂釋然。何意足下包藏禍心,密表擊都,今都獲罪,吾為負之。吾之負都,由足下之負吾也。」 蓋康嘗為安致解於其兄,兄紿其和,密致其罪,康悔,因為是書,與其兄絕交,遂牽連入獄。《幽憤》之詩,正志其事,所以有「內負宿心,外恧良朋」 之語。《魏氏春秋》謂呂巽誣其弟安不孝,安引康為證,康義不負心,保明其事。向子期《思舊賦序》云:「余少與嵇康、呂安居止接近,其人並有不羈之才。然嵇意遠而疏,呂心曠而放,其終各以事見法。」

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煢靡識,越在繈緥。母兄鞠育, 有慈無威。恃愛肆姐,不訓不師。爰及冠帶,憑寵自放, 抗心希古,任其所尚。託好《老》《莊》,賤物貴身,志在守樸, 養素全真。曰余不敏,好善闇人。子玉之敗,屢增惟塵, 大人含弘,藏垢懷恥。民之多僻,政不由己。惟此褊心, 顯明臧否,感悟思愆。怛若創痏,欲寡其過,謗議沸騰。 「性不傷物,頻致怨憎。昔慚柳惠,今愧孫登,內負宿心, 外恧良朋。仰慕嚴鄭,樂道閑居,與世無營,神氣晏如。 咨予不淑,嬰累多虞,匪降自天,實由頑疏,理弊患結, 卒致囹圄,對答鄙訊,縶此幽阻,實恥訟冤,時不我與, 雖曰義直,神辱志阻,澡身滄浪,豈云能補。嗈嗈鳴鴈, 奮翼北遊,順時而動,得意忘憂。嗟我」憤歎,曾莫能儔。 事與願違,遘茲淹留。窮達有命,亦又何求?古人有言, 「善莫近名。」奉時恭默,咎悔不生。萬石周慎,安親保榮。 世務紛紜,祇攪予情。安樂必誡,乃終利貞。煌煌靈芝, 一年三秀。予獨何為?有志不就。懲難思復,心焉內疚。 庶勗將來,無馨無臭。采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嘯長吟, 頤性養壽。

《婺州被囚》
隋·虞綽

窮達雖有命,逋逃誠負累。背恩已偷生,臨危未能死。 待罪既不測,中心悵無已。厚顏羞朋友,囚心愧妻子。 聖日始東扶,徂年迫西汜。方違盛明代,永向幽泉裡。 況當此春節,物候驚田里。桃蹊日影亂,柳徑秋風起。 動植皆順性,嗟余獨淪恥。投筆不重陳,此情寄知己。

《慚問囚》
元·稹

司馬子微壇上頭,與君深結白雲儔。尚平邨落擬連 賣,王屋山泉為別游。各待陸渾求一尉,共資三徑便 同休。那知今日蜀門路,帶月夜行緣問囚。

《獄多重囚》
宋·楊億

鐵鎖銀鐺眾,金科伏念頻。絕聞空獄奏,深媿片言人。 清潁黃公接,甘棠召伯鄰。懷賢不能繼,多辟豈由民。

《訊囚》
唐·庚

參軍坐廳事,據案嚼齒牙。引囚到庭下,囚口爭喧譁。 參軍氣益振,聲厲語益切。「自古官中財,一一民膏血。 為吏掌管籥,反竊以自私。人不汝誰何,如摘頷下髭。 事老惡自張,証佐日月明。推窮見毛脈,那可口舌爭。」 有囚奮然出,請與參軍辨。參軍心如眼,有睫不自見。 「參軍在場屋,薄薄有聲稱。只今作參軍,幾時得騫騰。」 無功食國祿,去竊能幾何。上官乃容隱,曾不加譴訶。 囚今信有罪,參軍宜揣分。等是為貧計,何苦獨相困。 參軍噤無語,反顧吏卒羞。包裹琴與書,明日吾歸休。

《獄中紅苔》
明·楊繼盛

寒柝凄凄哀怨絕,陰雲黯黯鬱愁結。西風滿地苔痕 紅,盡是渭囚冤淚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