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76 (1700-1725).djvu/10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飲食之味,以待秋後處決焉。先王之用刑,其仁義之兼盡也如此夫!

囚繫部藝文一

《慮囚制》
唐·中宗

《禮》防君子,自昔通規;律禁小人,由來共貫。朕情存革 務,志在懲愆,欲申作解之恩,慮開徼倖之路,非所以 納人軌物,垂裕後昆。既屬陽和之辰,宜敦耕稼之業。 三農啟候,方陳敬愛之規;百姓為心,爰軫泣辜之念。 將申慮降,再釋狴牢,庶無滯禁之冤,仍示小懲之戒。 其都城之內見禁囚徒,朕特親慮,仍令所司具為條 「例奏聞。」

《失囚判》
白居易

圜土不嚴,罪人其遁,亡而由己,誠曰慢官。獲則因人, 其何補過?相彼維甲,所謂攸司,不念恪居,儆於羑里。 旋聞失守,逸乃楚囚,雖非故縱所因,曾是慢常而致。 徒稱勿佚,未可塞違;得於他人,自是疏網無漏失其 所職,豈可出柙不科。無貪假手之功,固合甘心於責。

《乞斷向綬》
宋·包拯

「臣竊聞太常博士傅瑩,近滄州制勘迴向綬准前飜 變一行千繫九十餘人,依舊收禁。」竊緣向綬飜變,前 後三四次,況證驗分明,絕無疑慮,原情至重,坐死猶 輕,若候具案定罪,必致淹延月日。干連人等,盛暑之 際,枉被禁繫,實可傷憫。其向綬欲望只據累次勘到 罪狀,特行重斷,俾幽冤得伸,狡吏知懼。

《縱囚論》
歐陽修

「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刑入於死者,乃罪 大惡極,此又小人之尢甚者也。寧以義死,不苟幸生, 而視死如歸」,此又君子之尢難者也。方唐太宗之六 年,錄大辟囚三百餘人,縱使還家,約其自歸以就死。 是以君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尢者,以必能也。其囚及 期,而卒自歸無後者,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 「也。此豈近於人情?」或曰:「罪大惡極,誠小人矣,及施恩 德以臨之,可使變而為君子。蓋恩德入人之深,而移 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為此,所以求此名也。 然安知夫縱之去也,不意其必來以冀免,所以縱之 乎?又安知夫被縱而去也,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所 以復來乎?夫意其必來而縱之,是上」賊下之情也;意 其必免而復來,是下賊上之心也。吾見上下文相賊 以成此名也,烏有所謂施恩德與夫知信義者哉?不 然,太宗施德於天下,於茲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為 極惡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視死如歸而存信義,此 又不通之論也。然則何為而可?曰:縱而來歸,殺之無 赦,而又縱之,而又來,則可知為恩德之致爾。然此必 無之事也。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爾。若 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乎?不 可為常者,其聖人之法乎?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 於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

《啟諸南明侍郎》
明·徐渭

某生來蠢躁,動輒顛迷。當其在外而縱也,辟如蝦蟹 跳躑於葦蕭,瞚瞚然不知遠害而全身;及今戴盆而 錮也,辟如雉兔觸𦊰於籠牢,盻盻焉不知伏處而待 命。是以過求非分,屢干台嚴,而寬宥有加,憫憐無已。 垂頭傾耳,繼之以泣。蓋雉兔之待鼎鐺,但知號己之 急;而雲雨之救枯槁,自有乘時之施。某敢不馴伏躁 迷。勉體德意,忍死以待。儻承照於收榆,即復就烹,亦 安心於結草。

又             前人

伏念渭小人立身無狀,墮囚有年,等諸奇數。愛欲其 生不勝,惡欲其死之多。然在鄉人,不善惡之,猶有善 者好之之幸。但憐惜之心,或奪於顧忌,扶持之力,遂 阻於迴翔。非有大慈悲,具菩薩之行。兼以猛擔當,奮 龍象之雄。豈肯舍己而耘田,終於道旁之築室。此蓋 伏遇門下霄表星辰,朝端麟鳳。一言一動,而天下倚 為輕重;萬舉萬當,而斯世無所猜忌。猥以死灰,加之 噓息;得諸祕奇,感而涕零。非曰尺箋之上,敢書謝悰。 特以方寸之傾,不能緘默。譬如蠱瘵在床,雖至親視 為惡疾,而有共棄之謀;迨和緩入戶,則病者一聞藥 香,而興必起之念。「道義所在,天地共臨,恩德罔酬,結 銜猶負。自今已往,庶幾終於玉成,從」此餘生,並是付 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