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7 (1700-1725).djvu/9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滅商也。《三成則》舞者從第三位至第四位,極於北而反乎南,象克殷而南還也。《四成則》舞者從北頭第一位卻至第二位,象伐紂之後,疆理南方之國也。《五成則》舞者從第二位至第三位,乃分為左右,象周公居左,召公居右也。綴謂南頭之初位也。《六成則》舞者從第三位而復於南之初位。《樂》至六成而復初位,象武功成而歸鎬京。四海皆崇武王為天子矣。

「《夾》振之而《駟伐》」,盛威於中國也。「分夾而進」,事蚤濟也。 「久立於綴」,以待諸侯之至也。

此又申言武始北出以下事。二人夾舞者而振鐸以為節,則舞者以戈矛四次擊刺,象伐紂也。駟讀為四伐,如四伐、五伐之伐。或曰:象四方征伐。武勝殷而滅國者五十,則亦有東征、西討、南征、北伐之事矣。分,部分也。舞者各有部分,而振鐸者,夾之而進也。濟,猶成也。於武王之事為早成也。舞者久立於行綴之位,象武王待諸侯之集也。

「且女獨未聞《牧野》之語乎?」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 而封黃帝之後於薊,封帝堯之後於祝,封帝舜之後 於陳,下車而封夏后氏之後於杞,投殷之後於宋,封 王子比干之墓,釋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復其位, 庶民弛政,庶士倍祿。濟河而西,馬散之華山之陽,而 弗復乘;牛散之桃林之野,而弗復服;車甲釁而藏之 府庫而弗復用;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將帥之士使 為諸侯,名之曰「建櫜」,然後天下知武王之不復用兵 也。散軍而郊射,左射貍首,右射《騶虞》,而貫革之射息 也。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說劍也。祀乎明堂而民知 孝,朝覲然後諸侯知所以臣,耕籍然後諸侯知所以 敬。五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於太學,天子袒 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冕而總干」,所以教諸侯 之弟也。若此,則周道四達,禮樂交通,則夫《武》之遲久, 不亦宜乎?

孔子「語賓牟賈武樂之。」 詳其言止此。

五經通義

《舞》

王者之樂,有先後者,各尚其德也。以文得之,先文樂, 持羽毛而舞。以武得之,先武舞,持朱干玉戚而舞,所 以增威武也。戚,斧。干,楯也。玉取其德,干取其仁。明當 尚德行仁,以斷斬也。

唐杜佑通典

《舞》

前代樂飲,酒酣必起自舞,詩云「屢舞僊僊」是也。宴樂 必舞,但不宜屢耳。前代譏在屢舞,不譏舞也。漢武帝 樂飲,長沙定王舞是也。魏晉以來,尤重以舞相屬,謝 安以屬桓嗣是也。近代以來,此風絕矣。宋孝武帝大 明中,以鞞、拂、雜舞合之鐘石,施於朝廷;鶴舞、馬舞,《竹 書》《穆天子傳》亦有之。宋鮑昭又有《舞鶴賦》,此舞或時 而有,非樂府所統。今《翔麟》鳳苑廄有蹀馬,俯仰騰躍, 皆合曲節,朝會用樂,則兼奏之。

宋陳暘樂書

《樂舞上》

樂之在耳為聲而可以聽知;在目為容而不可以貌 睹。故先王之制舞也,假干戚羽旄以表其容,發揚蹈 厲以見其意,盡筋骸之力,以要鐘鼓拊會之節,然後 聲容選和,而六樂備矣。然六樂之舞,古今殊號,文武 異用,則《雲門》《大濩》之類,古舞也;《大武》之舞,今舞也;《大 夏》而上,文舞也;《大濩》而下,武舞也。《周官》以之「大合樂」, 教國子,在大司樂,以之正舞位;入學合舞在《大胥》,豈 非以六舞為舞之大者耶?《明堂位》曰:「朱干玉戚,冕而 舞《大武》,皮弁素積,裼而舞《大夏》。」是文舞以羽籥,武舞 以干戚,大舞必用小舞之儀,小舞不必用大舞之章 也。古者帝王之於天下,入則揖遜,出則征誅,其義一 也。然以文得之者,必先乎文;以武得「之者,必先乎武。 堯舜得天下以文者也,故先文舞;湯武得天下以武 者也,故先武舞。各適其時故也。禮以時為大,樂亦如 之。」然則六舞同謂之大,不亦宜乎?今夫文舞九成,武 舞六成,何也?曰:二與四為六而《坤》用之,兩地之數也。 一三五為九而乾用之,參天之數也。文樂陽也,其成 以參天之數;武樂陰也,其成以兩地之數,亦節奏自 然之符也。《傳》曰「夫樂象成者也」,以此。

《樂舞中》

堯命瞽叟作《大章》,以其煥乎其有文章也;黃帝命營 援作《咸池》,以其感物而潤澤之也。蓋五帝之樂,莫著 於黃帝,至堯修而用之,然後一代之樂備矣,故《記》曰: 「《大章》,章之也。」《咸池》備矣。舜紹堯之俊德,而以后夔作 韶;禹成治水之大功,而以皋陶作夏。成湯能護民於 塗炭而澤之,故伊尹為之作《濩》焉;武王能以武定禍 「亂而正之,故周公為之作《武》焉。」是帝樂莫備於堯、舜, 而王樂至三王則無復餘蘊矣。故《記》曰:「『《韶》,繼也;夏,大 也。商周之樂盡矣。」此三才之道所以具,異乎堯之所 謂備也。《雲門》《大章》《大卷》,堯之天道而格於上者也;《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