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7 (1700-1725).djvu/9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池》,堯之地道而格於下者也。《韶》則舜繼堯之樂也。繼 其天道,如天之無不覆燾;繼其地道,如地之無不持 載,雖甚盛德,蔑以加於此矣。《周官》六樂皆謂之「大』,此 言夏大,何也?」曰:「禮以時為大,故六樂同謂之大;以義 為別,故夏特謂之大,豈非以王道始於此而亦謂之 大邪?五帝殊時,不相沿樂,此特以堯舜言之,又何也?」 曰:「《書》斷自唐虞,則樂斷自堯舜,固聖人定書正樂之 意也。」

《樂舞下》

夫舞所以節八音,八音克諧而樂成焉,故舞必以八 人為列,自天子達於士,降殺以兩。眾仲曰:「天子用八, 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傳》曰:「天子舞行八佾,諸侯舞 行六佾,大夫舞行四佾,士舞行二佾。」鄭伯納晉悼公 女樂二八,晉賜魏絳以一八。用是推之,服虔所謂「天 子八八,諸侯六八,大夫四八,士二八」,不易之論也。然 則舞行綴遠,豈其六佾歟?舞行綴短者,豈其四佾歟? 杜預以為,凡天子、諸侯、大夫、士之舞,一列遞減二人, 至士四人而止,豈復成樂舞耶?世衰道微,禮樂交喪 於天下。諸侯僭天子者有之,大夫僭諸侯者有之。及 其甚也,大夫不僭諸侯而僭天子,陪臣不僭大夫而 僭諸侯。魯公初去八佾而獻諸侯,僭天子而知反正 者也。季氏舞八佾於庭,大夫,僭天子而不知反正者 也。彼豈知舜以樂舞賞諸侯之意哉?蔡邕《月令章句》 曰:「每佾八人,各服冕而執戚,有俯仰張翕之容,行列 短長。」然質之禮經,「冕而舞《大武》,皮弁素積而舞《大夏》。」 又曰:「天子冕而總干,冕而舞《大夏》,諸侯之僭禮也。」是 冕而舞《大武》,皮弁舞《大夏》,天子所以樂皇尸與老更 之服而已,非舞工賤士所宜服也。然則舞工所服,武 舞當以韋弁,文舞當以爵弁矣。

鄭樵通志

《文武舞序論》

古有六舞,後世所用者,《韶》《武》二舞而已。後世之舞,亦 隨代皆有制作,每室各有形容。然究其所常用及其 制作之宜,不離是文、武二舞也。臣疑三代之前,雖有 六舞之名,往往其事所用者,亦無非是文、武二舞。故 孔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武》盡美矣,未盡善也」,不 及其他。誠以舞者聲音之形容也,形容之所感發,惟 二端而已。自古制治不同,而治具亦不離文武之事 也。然《雲門》《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凡六舞之名,《南 陔》《白華》《華黍》《崇丘》《由庚》《由儀》凡六笙之名,當時皆無 辭,故簡籍不傳,惟師工以譜奏相授耳。古之樂,惟歌 詩則有辭,笙舞皆無辭。故《大武》之舞,秦始皇改曰五 行之舞,《大韶》之舞,漢高祖改曰《文始之舞》。魏文帝復 《文始》曰《大韶舞》,《五行舞》曰《大武舞》,並有譜無辭,雖東 平王蒼有《武德舞》之歌,未必用之。大抵漢、魏之世,舞 詩無聞。至晉武帝泰始九年,荀勖曾典樂,更文舞曰 《正德》,武舞曰《大豫》,使郭夏、宋識為其舞節,而張華為 之樂章。自此以來,舞始有辭,舞而有辭,失古道矣。

蔡元度毛詩名物解

《舞》

先王之制舞,文以羽籥,武以干戚。蓋羽,容也;籥,聲也。 聲名以昭之,文物以紀之者,文也,故於文舞用之。干 以捍其內,戚以誅其外者,武也,故於武舞用之。此《大 舞》也。干與戚並陳,羽與籥兼用。若夫《少舞》,則干而已, 無戚也。而《舞師》所謂「教國子以少舞」,而有曰《干舞》也; 羽而已,無籥也;而《舞師》所謂「教國子以少舞」,而有曰 「羽舞也。文舞所以有羽而無籥,武舞所以有干而無 戚者,何也?」曰:「象文德之小者以為儀而已,故止於羽 焉;象武功之小者以為捍而已,故止於干焉。蓋干,武 舞之小者,而大舞謂之《萬》;《羽》,文舞之小者,而大舞謂 之《籥》。萬者,眾之至也;籥者,和之至也。《易》曰:『以此毒天 下,而民從之』,則仁不足以善群,義不」足以得眾,非先 王所以成文武之道也。以武為毒天下,則知文為和 天下。籥,聲也。萬,數也。聲,陽也;數,陰也。文德以陽言,武 德以陰言,故先王制名法之。

舞部藝文一

《觀舞賦》
并序     後漢張衡

客有觀舞於《淮南》者,美而賦之曰:

音樂陳兮旨酒施。擊靈鼓兮吹參差,叛淫衍兮漫陸 離。於是飲者皆醉,日亦既昃,美人興而將舞,乃修容 而改襲。服羅縠之雜錯,申綢繆而自飾。拊者啾其齊 列,盤鼓煥以駢羅,抗修袖以翳面,展清聲而長歌。歌 曰:「驚雄遊兮孤雌翔,臨歸風兮思故鄉。搦纖腰兮互 折,嬛傾倚兮低昂。增芙蓉之紅華兮,光灼爍以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