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6 (1700-1725).djvu/4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均,逐一認定,分別正聲、子聲,則自見得次序分明,不 可只如此空說也。蓋正聲是全律之聲。如黃鐘九寸是也子 聲是半律之聲。如黃鐘四寸半是也一均之內,以宮聲為主,其 律當最長。其商、角、徵、羽之律,若短即用正聲,或有長 者,則只可折半用子聲。此所謂「一均五聲而分正聲、 子聲」之法也。十二律既自有正聲,又皆有子聲,以待 十二均之用。所謂黃鐘、大呂、太蔟無子聲,以其一均 之內,商、角、徵、羽四聲,皆短於本律故也。若以中呂為 宮,則黃鐘為徵,而當用子聲矣。若以蕤賓為宮,則大 呂為徵,而當用子聲矣。若以林鐘為宮,則太蔟為徵, 而當用子聲矣。此十二律所以皆有子聲也。試更用 此推之,當自曉得。不然,即須面論,乃可通也。

元熊氏經說

《律同合聲》

《周禮》六律六同之序,與筭家三分損益之序不同。六 陽律從子至戌左行,六陰呂從丑至卯右行,不以後 世筭法論也。筭法始於張倉,其術有窮,不如周公合 聲之法,一陰一陽,流轉不可勝窮。《周禮》掌樂之官,以 合聲為主,大司樂分樂而序之,皆奏陽歌陰,律呂相 應。太師掌六律六同,以合陰陽之聲。陽聲黃鐘、太蔟、 「姑洗、蕤賓、夷則、無射;陰聲:大呂、應鐘、南呂、函鐘、小呂、 夾鐘」,其序與《司樂》同。函鐘即林鐘,小呂即中呂也。大 胥頒學合聲,教國子者,亦以合聲之法教之。典同辨 天地四方陰陽之聲,制樂器者,亦以合聲之法辨之。 蓋一均之中,止用五正律常虛,七律不用,陰不自成, 陽不自生,合聲則具二均之聲,而陰陽之聲始備。諸 儒言「合聲」,至項氏益詳,其法與乾坤世應納甲之六 辰,及斗之所建,日月之所會,皆相應。黃鐘大呂子與 丑合,在納甲為乾初甲子,應坤四癸丑,在天為斗建 子而日月會。《星紀》,斗建丑而日月會。《元枵》《太蔟》應鐘 寅與亥合,在納甲為乾二甲寅,應坤五癸亥,在天為 斗建寅而日月會。《娵訾,斗建亥而日月會析木。姑洗, 南呂辰與酉合,在納甲為〈乾〉》三,甲辰應坤上,癸酉在 天為斗建辰而日月會大梁。斗建酉而日月會壽星。 蕤賓,林鐘午與未合,在納甲為乾四,甲午應坤初,乙 未,在天為斗建午而日月會鶉首。斗建未而日月會 鶉火。《夷則》,仲呂申與巳合,在納甲為乾五,壬申應坤 二,乙「巳在天為斗建申,而日月會鶉尾,斗建巳,而日 月會實沈。《無射》夾鐘戌與卯合,在納甲為《乾》六,壬戌 應《坤》三,乙卯在天為斗建戌,而日月會大火,斗建卯, 而日月會降婁。」斗常左行,日月常右行。《乾》六陽自子 左行,《坤》六陰自未右行。合聲之法,與天文《易》象相應。 愚案:六陽律左行,自子至戌,在《乾卦》六爻納甲,亦自 子至戌,所謂「陽得當位」也。《六陰呂右行》,本是自丑至 卯,在《坤卦》六爻納甲,乃自未至酉,所謂「陰得對衝」也。 通五聲二變言之,子丑二律合,而十二律皆備。其次 寅亥合,而十二律獨虛子未二辰。其次辰酉合,而十 二律又虛子未、寅、巳四辰。然子有丑,未有午,寅有亥, 巳有申,復為午、未二律相合,而十二律又皆備。其次 申巳合而十二律獨虛丑午二辰。其次戌卯合,而十 二律又虛丑午申亥四辰。然丑有子,午有未,申有巳, 亥有寅,復為子丑二律相合,而十二律又皆備。何以 子丑午未四律合,而十二律皆在焉?試以十二宮橫 推之,子之於丑,午之於未,為陰陽之初,子有父道,未 有母道,最相親切而合,故《十二律》具備於三均之中。 寅亥越子丑而合,本是虛子丑二辰丑取對衝,則虛 子未也。巳申越午未而合,本是虛午未二辰未取對 衝,則虛丑午也。辰酉越巳午未申而合,本是虛巳午 未申四辰巳未取對衝,則虛丑午申亥也。卯戌越亥 子丑寅而合,本是虛亥子丑寅四辰亥丑取對衝則 虛子未、寅、巳也。十二宮隔八數之固,可以見諸律之 流轉。若以六陰辰對衝易位而布於六陽律之間,可 以流水順數,十二均周而復始,無有間斷之處。若去 二變,止存五聲,則黃鐘退取應鐘,至大呂復為黃鐘, 如日月右轉而合氣左轉也。明乎合聲之法,則陽常 為主,陰常為合矣。愚謂筭家執中呂不生黃鐘為說, 此乃筭術之窮,非律呂之窮。觀合聲之法,起黃鐘而 止於夾鐘,循環無端,何莫非黃鐘之流行?六陰辰必 須對衝,必須逆行,正如乾、兌、離、震、巽、坎、艮、坤,逆取其 逆行也,乃所以為順行也。術家但見十二支橫合而 從不合,若知律呂之位,則從橫皆合矣。古者中春之 月日躔奎,而後「習樂,取中氣之應,卯戌之合也。」自合 聲之法廢,筭律之教興,後世郊廟之樂,宮調孤行。不 知案月用律,不取律呂合氣,或以非配偶相剋制之 律,錯雜歌奏,何以召天地之和哉?況《周禮》「奏陽歌陰」, 奏用金石匏竹而在堂下;歌用絲聲和之,而作於堂 上;用陰呂為宮,而歌者在上;用陽律為宮,而奏者在 下,取陰陽交《泰》之象,非深於周公之典者,不足以言 樂。

《律呂別名》

十二律呂之名,經典中惟《周禮》言之最詳,在當時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