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6 (1700-1725).djvu/1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詩章相襲,自然相應如此,後之人則遠矣。」 按:《郊祀十九章》,皆因一時之盛事為可歌也,而作是詩,各有其名,然後隨其所用,故其詩可採。魏晉則不然,但即事而歌,如夕牲之時則有《夕牲歌》,降神之時則有《降神歌》,既無偉績之可陳,又無題名之可紀,故其詩不可得而採。如隨廟立舞、《酌獻、登歌》,各逐時代而非流通,亦不可得而援也。惟梁武帝本「周九夏」 之名,以作《十二雅》,庶可備編采之後。

梁武帝雅歌十二曲

俊雅, 取《禮記》司徒論選士之秀者而升之學,曰俊 士也。眾官出入奏《俊雅》,二郊、太廟、明堂三朝同用。 皇雅, 取《詩皇矣》「上帝臨下有赫」也,皇帝出入奏《皇 雅》,二郊、太廟同用。

《引雅》, 取《詩》「君子萬年永錫祚」引也。皇太子出入奏 之,三朝用焉。

寅雅 取《尚書周官》「貳公弘化,寅亮天地」也。王公出 入奏《寅雅》,三朝用焉。

《介雅》, 取《詩》「君子萬年,介爾景福」也。上壽酒奏《介雅》, 三朝用焉。

《需雅》, 取《易》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也。食舉 奏《需雅》,三朝用焉。

雍雅 取《禮記》「大享客出以雍徹」也。徹饌奏《雍雅》,三 朝用焉。

滌雅, 取《禮記》「帝牛必在滌三月」也。牲出入,奏《滌雅》, 北郊、明堂、太廟同用。

牷雅 取《春秋左傳》「牲牷肥腯」也。薦毛皿,奏《牷雅》,北 郊、明堂、太廟同用。

諴雅 取《尚書》「至諴感神」也。南北郊、明堂、太廟,並同 用《諴雅》,降神及迎送奏之。

獻雅: 取《禮記祭統》「尸飲五,君洗玉爵獻卿。」今之飲 福酒,亦古獻爵之義也。皇帝飲酒奏《獻雅》,北郊、明堂、 太廟同用。

禋雅 取《周禮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也。北郊、 明堂、太廟之禮,埋燎俱奏《禋雅》。

「有《宗廟之樂》,有《天地之樂》,有《君臣之樂》。尊親異制,不可以不分;幽明異位,不可以無別。」 按漢叔孫通始定廟樂,有降神、納俎、登歌、《薦祼》等曲;武帝始定郊祀之樂,有《十九章之歌》。明帝始定《黃門鼓吹》之樂,天子所以宴群臣也。嗚呼!《風》《雅》《頌》三者不同聲,天地、宗廟、君臣三者不同禮。自漢之失,合雅而風,合《頌》而《雅》,其樂已失而其禮猶存。至梁武十二曲成,則郊廟、明堂三朝之禮,展轉用之,天地、宗廟、君臣之事同其事矣,此禮之所以亡也。雖曰本周九夏而為《十二雅》,然《九夏》自是樂奏,亦如《九淵》《九莖》,可以播之絲竹,有譜無辭,而非《雅》《頌》之流也。

唐雅樂十二和曲

《豫和》 以降天神,「冬至祀圜丘,上辛祈穀,孟夏雩,季 秋享明堂,朝日、夕月,巡狩告於圜丘,燔柴告至,封祀 泰山,類於上帝」,皆以圜鐘為宮,三奏黃鐘為角,太蔟 為徵,姑洗為羽,各一奏,文舞六成。五郊迎氣,黃帝以 黃鐘為宮,赤帝以函鐘為徵,白帝以太蔟為商,黑帝 以南呂為羽,青帝以姑洗為角,皆文舞六成。

「《順和》 以降地祇,夏至祭方丘,孟冬祭神州地祇,春 秋社,巡狩告社,宜於社,禪社首山」,皆以函鐘為宮,太 蔟為角,姑洗為徵,南呂為羽,各三奏,文舞八成。望於 山川,以蕤賓為宮,三奏。

《永和》 以降人鬼,時享、禘祫,有事而告謁於廟,皆以 黃鐘為宮,三奏。大呂為角,太蔟為徵,應鐘為羽,各二 奏,文舞九成。祀先農,皇太子釋奠,皆以姑洗為宮,文 舞三成。送神各以其曲一成。蜡兼天地人,以黃鐘奏 《豫和》,蕤賓、姑洗、太蔟奏《順和》,無射、夷則奏《永和》,六均 皆一成以降神,而送神以《豫和》。

《肅和》 登高以奠玉帛:於天神,以大呂為宮;於地祇, 以應鐘為宮;於宗廟,以圜鐘為宮;祀先農、釋奠,以南 呂為宮;望於山川,以函鐘為宮。

《雍和》: 凡祭祀以入俎,天神之俎,以黃鐘為宮;地祇 之俎,以太蔟為宮;人鬼之俎,以無射為宮;又以徹豆。 凡祭祀,俎入之後,接神之曲亦如之。

《壽和》: 凡以酌獻飲福,以黃鐘為宮。

《太和》 以為行節,亦以黃鐘為宮。凡祭祀,天子入門 而即位,與其升降,至於還次,行則作,止則止。其在朝 廷,天子將自內出,撞黃鐘之鐘,右五鐘應,乃奏之。其 禮畢,興而入,撞蕤賓之鐘,左五鐘應,乃奏之,皆以黃 鐘為宮。

《舒和》 以出入二舞,及皇太子、王公群后、國老,若皇 后之妾御、皇太子之宮臣出入門,則奏之。皆以太蔟 為商。

昭和 皇帝、皇太子以舉酒。

《休和》 皇帝以飯,以肅拜三老,皇太子亦以飯,皆以 其月之律均。

正和 皇后受冊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