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6 (1700-1725).djvu/13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承和 皇太子在其宮,有會以行。若駕出,則撞黃鐘, 奏《承和》。出太極門而奏《采茨》,至於嘉德門而止。其還 也亦然。

祖孝孫本梁《十二雅》以作十二和,故可采也。周太祖迎魏帝入關,平荊州,大獲梁氏之樂,乃更為《九夏》之奏,皇帝出入奏《皇夏》,賓出入奏《昭夏》,蕃國客出入奏《納夏》,有功臣出入奏《章夏》,皇后進羞奏《齊夏》,宗室會聚奏《族夏》,上酒宴樂奏《陔夏》,諸侯相見奏《鷔夏》,雖曰本於成周,賓揆之樂,抑亦取於梁氏《十二雅》。有其議而未能行,後復變更。大抵自兩朝以來,祀饗之章,隨時改易,任理不任音,任情不任樂,明樂之人不能主樂,主樂之司未必明樂,所行非所作,所作非所行。惟梁武帝自曉音律,又詔百司各陳所聞,帝自糾擿前違,裁成《十二雅》,付之大樂,自此始定。雖制作非古,而音聲有倫,準十二律以法天之成數,故世世因之而不能易也。

祀饗別聲序論

《正聲》者,常祀饗之樂也;《別聲》者,非常祀饗之樂也。出 於一時之事,為可歌也,故備於《正聲》之後。

漢三侯之章

《大風歌》,亦曰「《風起》之詩。」 高祖既定天下,過沛與故 人父老飲,極懽哀之情而作是詩。令沛中童兒百二 十人習而歌之。至孝惠時,以沛宮為原廟,令歌兒習 吹以相和,得以四時歌舞於廟,常以百二十人為之。 文、景之間,禮官亦肄業。

漢房中祠樂十七章

《房中樂》,本周樂,秦改曰《壽人》,漢惠改曰《安世樂》。 《房 中樂》者,婦人禱祠於房中也,故宮中用之。漢《房中祠 樂》,乃高祖唐山夫人所作也。高祖好楚聲,故《房中樂》 楚聲也。孝惠二年,使樂府令夏侯寬備其簫管,更名 曰《安世樂》。

隋房內曲二首

《地厚 天高》 高祖龍潛時,頗好音樂,常倚琵琶作 歌二首,名曰《地厚天高》,託言夫婦之義,因即取之為 皇后房內曲,命嫁人并登歌,上壽並用之。

梁武帝述佛法十曲

善哉!    大樂    大歡。

《天道    仙道    神王》,

龍王    滅過惡,   除愛水,

斷《苦轉》。

陳後主四曲

《黃鸝留   玉樹》,《後庭花》,

「《金釵》兩臂垂」, 或言隋煬帝作。

《堂堂》。

北齊後主二曲

《無愁》    伴侶。

唐七朝五十五曲 舞曲夷樂並不在此

《傾杯曲》 長孫無忌作。

「《樂社》樂曲」, 魏徵作:

《英雄樂曲》, 虞世南作。

《黃驄疊曲》, 太宗破寶建德也。乘馬名「黃驄驃。」及征 高麗,死於道,頗哀之,命樂工製《黃驄疊曲》。

右四曲,太宗因內宴,詔無忌等作之,皆宮調也。

景雲《河清歌》, 亦名《燕歌》。高宗即位,景雲見河水清, 張文收采古義為此歌焉。

《慶善樂》   《破陣樂》   《承天樂》

一,《戎大定樂》 將伐高麗,宴洛陽城門,觀屯營教舞, 按親征用武之勢。

《八紘同軌》,《樂 象》高麗平,天下大定。

《夷美賓曲》, 遼東平,李勣作是曲以獻。

右七曲,高宗朝所作也。

立部伎八曲

太常「選坐部伎無性識者,退入《立部伎》。」 又選立部伎無性識者,退入《雅樂》部,則雅聲可知。

一《安舞》   二《太平樂》, 《安舞太平》並周、隋遺音。 三《破陣樂》,  四《慶善樂》,  五《大定樂》。

六、《上元樂》  ;七、《聖壽樂》  ;八、《光聖樂》。

坐部伎六曲

一《燕樂》   二《長壽樂》。

三《天授樂》, 武后天授年作。

《四鳥歌萬歲樂》 武后時,有鳥能人言萬歲。

五《龍池樂》 明皇為平王時,賜第隆慶坊。坊之南地 忽變為池,中宗泛以厭其祥。明皇即位,乃作《龍池樂》 六《小破陣樂》

《夜半樂》 明皇自潞州還京師,舉兵,夜半誅韋后,故 作《夜半樂》《還京樂》。

《還京樂·   文成曲》, 明皇作:

霓裳羽衣曲: 河西節度使楊敬忠獻。一說羅公遠 與明皇遊月宮,見仙女數百,皆素練霓裳舞。問其曲, 曰《霓裳羽衣》。帝默記其音調而還,故作是曲。

《元真道曲》, 道士司馬承禎奉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