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6 (1700-1725).djvu/1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明皇在驪山,命小部音樂於長生殿奏新曲,未有名,

會南方進荔枝,因名《荔枝香》。」三說雖小異,要是明皇 時曲。然史及《楊妃外傳》皆謂帝在驪山。故杜牧之《華 清絕句》云:「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 紅塵妃子笑,無人知道荔枝來。」《遯齋閑覽》非之曰:明 皇每歲十月幸驪山,至春乃還,未嘗用六月。詞意雖 好,而失事實。今歇拍大石調皆有近拍,不知何者為 本曲。

河濫堆

《中朝故事》云:「驪山多飛禽,名河濫堆。明皇御玉笛,採 其聲,翻為曲子名,左右皆傳唱之,播於遠近,人競以 笛效吹。」故張祜詩云:「紅樹蕭蕭閣半開,玉皇曾幸此 宮來。至今風俗驪山下,村笛猶吹河濫堆。」賀方回《朝 天子曲》云:「待月上潮平波艷艷,塞管孤吹新河濫。」即 謂河濫堆。江湖尚有此聲。予未之聞也,嘗以問老樂 工。云「屬夾鐘商。」按《理道要訣》。天寶諸樂名堆作屬 黃鐘羽,夾鐘商,呼雙調。而黃鐘羽則俗呼般涉調,然 《理道要訣》稱「黃鐘羽時,號黃鐘商調」,皆不可曉也。

念奴嬌

元微之《連昌宮辭》云:「力士傳呼覓念奴,念奴潛伴諸 郎宿。」自注云:「念奴,天寶中名倡,善歌。每歲樓下酺宴, 萬眾喧溢,嚴安之、韋黃裳輩闢易不能禁,中樂為之 罷奏。明皇遣高力士大呼樓上曰:『欲遣念奴唱歌,使 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能聽否』?皆悄然奉詔。歲幸溫 湯,時巡東洛,有司潛遣從行而已。」《天寶遺事》云:「念奴 有色善歌,宮妓中第一。帝嘗曰:『此女眼色媚人』。」又云: 「念奴每執板當席,聲出朝霞之上。」今大石調《念奴嬌》, 世以為天寶間所製曲,予固疑之。然唐中葉漸有今 體慢曲子,而近世有填連昌辭入此曲者,後復轉此 曲入道調宮,又轉入高宮大石調。

清平樂

《松窗錄》云:「開元中,禁中初種木芍藥,得四本,紅紫、淺 紅、通白、繁開。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輦從,李龜年 手捧檀板,押眾樂前,將歌之。上曰:『焉用舊詞為命』?龜 年宣翰林學士李白立進清平調詞三章。上命梨園 弟子約格調,撫絲竹,促龜年歌,太真妃笑領歌,意甚 厚。」張君房脞說指此清平樂曲。按明皇宣白進清平 調,乃是令白於清平調中製詞。蓋古樂取聲律高下 合為三,曰清調、平調、側調,此謂三調,明皇止令就擇 上兩調,偶不樂側調故也。況白詞七字絕句,與今曲 不類,而《尊前集》亦載此三絕句,止目曰清平調。然唐 人不深攷,妄指此三絕句耳。此曲在越調,唐至今盛 行,今世又有黃鐘宮、黃鐘商兩音者,歐陽炯稱白有 應制《清平樂》四首,往往是也。

雨淋鈴

《明皇雜錄》及《楊妃外傳》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彌 日,棧道中聞鈴聲,帝方悼念貴妃,采其聲為《雨霖鈴 曲》以寄恨。時梨園弟子惟張野狐一人善觱篥,因吹 之,遂傳乎世。」予攷史及諸家說,明皇自陳倉入散關, 出河池,初不由斜谷路。今劍州梓潼縣地名上亭,有 古今詩刻,記明皇聞鈴之地,庶幾是也。羅隱詩云:「細 雨霏微宿上亭,雨中因感雨淋鈴。貴為天子猶魂斷, 窮著荷衣好涕零。劍水多端何處去,巴猿無賴不堪 聽。少年辛苦今飄蕩,深媿先生教聚螢。」世傳明皇宿 上亭,雨中聞牛鐸聲,悵然而起,問黃幡綽作何語,曰: 「謂陛下特郎當。」特郎當,俗稱不整治也。明皇一笑,遂 作此曲。《楊妃外傳》又載,上皇還京後,復幸華清,侍宮 嬪御多非舊。於望京樓下命張野狐奏《雨淋鈴曲》,上 回顧悽然,自是聖懷耿耿,但吟:「刻木牽絲作老翁,雞 皮鶴髮與真同。須臾弄罷寂無事,還似人生一世中。」 杜牧之詩云:「行雲不下朝元閣,一曲淋鈴淚數行。」張 祜詩云:「雨淋鈴夜卻歸秦,猶是張徽一曲新。長說上 皇和淚教,月明南內更無人。」張徽即張野狐也。或謂 祜詩言上皇出蜀時曲,與《明皇雜錄》《楊妃外傳》不同。 祜意明皇入蜀時作此曲,至《雨淋鈴》夜,卻又歸秦,猶 是張野狐向來新曲,非異說也。元微之《琵琶歌》云:「淚 垂捍撥朱絃濕。水泉嗚咽流鸎澀。因茲倚作《雨淋鈴》, 風雨蕭條鬼神泣。」雙調《雨淋鈴慢》,頗極哀怨,其本曲 遺聲。

春光好

《羯鼓錄》云:「明皇尤愛羯鼓玉笛,云八音之領袖。時春 雨始晴,景色明麗,帝曰:『對此豈可不為判斷』?命取羯 鼓,臨軒縱擊,曲名《春光好》,回顧柳杏,皆已微拆。上曰: 『此一事不喚我作天工乎』?」今夾鐘宮《春光好》,唐以來 多有此曲。或曰:夾鐘宮屬二月之律,明皇依月用律, 故能判斷如神。予曰:二月柳杏拆久矣,此必正月用 二月律催之也。「春光好」,近世或易名《愁倚闌》。

菩薩蠻

《南部新書》及杜陽編云:「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 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遂製此曲。當時倡優李可 及作菩薩隊舞,文士亦往往聲其詞。大中乃宣宗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