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6 (1700-1725).djvu/1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舟子皆衣錦,偶自製《水調銀漢曲》。」此水調中製《銀漢 曲》也。今世所唱中呂調水調歌,乃造以俗呼音調異 名者。曲雖有尾,亦各有五言兩句,決非樂天所聞之 曲。《河傳》唐詞存者二,其一屬南呂宮,凡前段平韻,後 仄韻;其一乃《今怨王孫曲》,屬無射宮,以此知煬帝所 制。《河傳》不傳已久。然歐陽永叔詞內《河傳》附越調亦 然。《王孫曲》今世《河傳》乃仙呂調,皆非也。

萬歲樂

《唐史》云:「明皇分樂為二部:堂下立奏,謂之立部伎;堂 上坐奏,謂之坐部伎。」六曲而《鳥歌》《萬歲樂》居其四。《鳥 歌》者,武后作也,有能人言萬歲,因以制樂。《通典》云:「《鳥 歌萬歲樂》,武后所造,時宮中養鳥,能人言,嘗稱萬歲, 為樂以象之。舞三人,衣緋大袖,並畫鴝鵒冠,作鳥象。」 又云:「嶺南有鳥,似鴝鵒,能言,名吉了。」異哉!武后凶忍 「之極,至聞鳥歌萬歲,乃欲集慶厥躬,在眾人則欲速 死,在己身則欲久長,世無是理也。」按《理道要訣》,唐時 太簇商樂曲有《萬歲樂》,或云即《鳥歌萬歲樂》也。又《舊 唐史》元和八年十月,汴州劉弘撰《聖朝萬歲樂譜》三 百首以進。今黃鍾宮亦有《萬歲樂》,不知起前曲或後 曲。

夜半樂

《唐史》云:「明皇自潞州還京師,夜半舉兵誅韋皇后,製 《夜半樂》《還京樂》二曲。」《樂府雜錄》云:「明皇自潞州入,平 內難,半夜斬長樂門關,領兵入宮,後撰《夜半樂》曲。」今 黃鍾宮有三臺《夜半樂》,中呂調有慢,有近拍,有序,不 知何者為正。

何滿子

白樂天詩云:世傳滿子是人名,臨就刑時曲始成。一 曲四詞歌八疊,從頭便是斷腸聲。」自注云:「開元中,滄 州歌者姓名,臨刑進此曲以贖死,上竟不免。」元微之 《何滿子歌》云:「何滿能歌能宛轉,天寶年中世稱罕。嬰 刑繫在囹圄間,水調哀音歌憤懣。梨園弟子奏元宗, 一唱承恩羈紲緩。便將何滿為曲名。《御譜新題樂府 纂》甚矣,帝王不可妄有所好也。明皇奏音律,而罪人 遂欲進曲贖死。然元、白平生交友聞見記問,獨紀此 事少異。《盧氏雜說》云:「甘露事後,文宗便殿觀牡丹,誦 舒元輿《牡丹賦》,嘆息泣下,命樂適情,宮人沈翹翹舞 《何滿子》詞云:『浮雲蔽曰日』。上曰:『汝知書耶』?乃賜金臂 環。」又薛逢《何滿子》詞云:「繫馬宮槐老,持桮店菊黃。故 交今不見,流恨滿川光。」立成四句,樂天所謂一曲四 詞,庶幾是也。歌八疊,疑有和聲,如漁父、小秦王之類。 今詞屬雙調,兩段各六句,內五句各六字,一句七字。 五代時,尹鶚、李珣亦同。其他所作,往往只一段,而六 句各六字,皆無復有五字者。字句既異,即知非舊曲。 《樂府雜錄》云:「『靈武刺史李靈曜置酒,坐客姓駱,唱《何 滿子》,皆稱妙絕。白秀才者曰:『家有聲奴歌此曲,音調 不同』。召至令歌,發聲清越,殆非常音』。駱遽問曰:『莫非 宮中『胡』二字否』?妓熟視曰:『君豈梨園駱供奉邪』?相對 泣下,皆明皇時人也。張祜作《孟才人嘆》云:『偶因歌態 詠嬌嚬,傳唱宮中十二春。卻為一聲何滿子,下泉須 弔孟才人』。」其序稱武宗疾篤,孟才人以笙歌獲寵者, 密侍左右。上目之曰:「『吾當不諱,爾何為哉』?指笙囊泣 曰:『請以此就縊』。」上憫然,復曰:「妾嘗藝歌,願對上歌一 曲,以洩憤。」許之。乃歌一聲,《何滿子》,氣亟立殞。上令醫 候之,曰:「肌尚溫而腸已絕。」上崩,將徙柩,舉之愈重。議 者曰:「非候才人乎?」命其櫬,至乃舉。祜有《宮詞》云:「故國 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其詳 不得而聞也。

凌波神

《開元天寶遺事》云:帝在東都,夢一女子,高髻廣裳,拜 而言曰:「妾凌波池中龍女,久護宮苑,陛下知音,乞賜 一曲。」帝為作《凌波曲》,奏之,池上神出波間。《楊妃外傳》 云:上夢豔女,梳交心髻,大袖寬衣,曰:「妾是陛下凌波 池中龍女,衛宮護駕實有功,陛下洞曉鈞天之音,乞 賜一曲。」夢中為鼓明琴,作《凌波曲》。後於凌波池奏新 曲。池中波濤湧起,有神女出池心,乃夢中所見女子, 因立廟池上,歲祀之。《明皇雜錄》云:「女伶謝阿蠻,善舞 《凌波曲》,出入宮中及諸姨宅,妃子待之甚厚,賜金粟 妝臂環。」按《理道要訣》,天寶諸樂曲,多有《凌波神》二曲。 其一在林鐘宮,云時號道調宮。然今之林鐘宮,即時 號南呂宮,而道調宮即古之仲呂宮也。其一在南呂 商,云時號水調,今南呂商,則俗呼中管林鐘商也,皆 不傳。問諸樂工,云:「舊見《凌波曲譜》,不記何宮調也。世 傳用之歌吹,能招來鬼神,因是久廢。」豈以龍女見形 之故,相承為能招來鬼神乎?

荔枝香

《唐史·禮樂志》云:帝幸驪山,楊貴妃生日,命小部張樂, 長生殿奏新曲,未有名。會南方進荔枝,因名曰《荔枝 香。脞說》云:「太真妃好食荔枝,每歲忠州置急遞上進, 五日至都。天寶四年夏,荔枝滋甚,比開籠時,香滿一 室。供奉李龜年撰此曲進之,宣賜甚厚。」《楊妃外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