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6 (1700-1725).djvu/1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號也。《北夢瑣言》云:「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令狐相國假 溫飛卿新撰,密進之,戒以勿泄,而遽言於人,由是疏 之。」溫詞十四首,載《花間集》,今曲是也。李可及所製蓋 止此,則其舞隊,不過如近世《博踏》之類耳。

望江南

《樂府雜錄》云:「李衛公為亡妓謝秋娘撰《望江南》,亦云 《夢江南》。白樂天作《憶江南》三首,第一江南好」,第二第 三「江南憶。」自注云:「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予考 此曲,自唐至今皆南宮,字句亦同,止是今曲兩段。蓋 近世曲子無單遍者。然衛公為秋娘作此曲,已出兩 名:樂天又名以《憶江南》,又名以《謝秋娘》。近世又取樂 天首句,名以《江南好》:

麥秀兩岐

《文酒清話》云:「唐封舜臣,性輕佻。德宗時,使湖南,道經 全州,守張樂燕之,執杯索麥秀兩岐曲,樂工不能。封 謂樂工曰:『汝山民,亦合聞大朝音律』。守為杖,樂工復 行酒,封又索此曲,樂工前乞侍郎舉一遍,封為唱,徹 發已盡記。於是終席動此曲。封既行,守密寫曲譜,言 封燕席事,郵筒中送與潭州牧。封至潭,牧亦張樂燕」 之倡優作襤褸數婦人抱男女筐筥,歌「麥秀兩岐」之 詞,敘其拾麥勤苦之由,封面如死灰,歸遇全州,不復 言矣。今世傳「麥秀兩岐」,今在黃鐘宮。《唐尊前集》載《和 凝》一曲,與今曲不同。

文漵子

《盧氏雜記》云:「文宗善吹小管,僧文漵為入內得罪流 之,弟子救入院中,藏入家具,猶作師講聲。上采其聲, 製曲曰『文漵子』。」予考《資治通鑑》,敬宗寶曆二年六月 己卯,幸於興福寺,觀沙門文漵。俗講、敬文相繼,年祀 極近,豈有二文漵哉?至所謂俗講,則不曉其意。此僧 以俗談侮聖言,誘聚群小,至使人主臨觀,為一笑之 樂,死尚晚也。今黃鐘宮、大石調、林鐘商、歇拍調,皆有 十拍,今未知孰是,而「漵」字或誤作《序緒》。

後庭花

《南史》云:「陳後主每引賓客對張貴妃等游宴,使諸貴 人及女學士與狎客共賦新詩相贈答,采其尤艷麗 者為曲調。其曲有玉樹後庭花。」《通典》云:「『玉樹後庭花, 堂堂黃鸝留,金釵兩臂垂』。並陳後主造,恆與宮女學 士及朝臣相唱和為詩。時太宗令何胥採其尤輕艷 者為此曲。」予因知後主詩皆以配聲律,遂取一句為 曲名。故前輩詩云:「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鐘動曉樓 空。」又云:「《後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又云:「萬戶千門成 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又云:「綵牋曾襞欺江總,綺閣 塵銷玉樹空。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又 云:「玉樹歌闌海雲黑,花庭忽作青蕪國。」又云:「後庭餘 唱落船窗。」又云:「後庭新聲笑樵牧。」又云:「不知即入宮 前并,猶自聽吹。」玉樹花,吳蜀雞冠花,有一種小者,高 不過五六寸,或紅或淺紅,或白或淺白,目曰後庭花。 又按《國史纂異》:「雲陽縣多漢離宮故地,有樹似槐而 葉細,土人謂之玉樹。」揚雄《甘泉賦》:「玉樹青蔥。」左思以 為假稱珍怪者,實非也,似之而已。予謂雲陽既有玉 樹,即《甘泉賦》中未必假稱陳後主「玉樹後庭花」,或者 以是兩曲,謂詩家或稱「玉樹」,或稱「後庭花」,少有連稱 者。偽蜀時,孫光憲、毛熙震、李珣有《後庭花》曲,皆賦後 主故事,不著宮調,兩段各四句,似令也。今曲在兩段 各六句,亦令也。

鹽角兒

《嘉祐雜志》云:「梅聖俞說,始教坊家人市鹽,於紙角中 得一曲譜,翻之,遂以名令,雙調《鹽角兒令》是也。」歐陽 永叔常制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