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6 (1700-1725).djvu/1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二十六舅母者,請王侃歌送酒,三女側聽,十四姨曰: 『何名也』?侃對曰:『喝馱子』。十四姨曰:『非也。此曲單州營 妓教頭葛大姐所撰新聲,梁祖作四鎮時,駐兵魚臺』」, 值十月二十一日生日,大姐獻之。梁祖令李振填詞, 付後騎唱之,以押馬隊,因謂之葛大姐。及戰得勝,因 始流傳河北,軍中競唱以押馬隊,故訛曰《喝馱子》。莊 皇入洛,亦歌此曲,謂左右曰:「此亦古曲,葛氏但更五 七聲耳。」李珣、杜瓊樂有《鳳臺曲》,注云:俗謂之喝馱子, 不載何宮,謂今世道調宮有慢句讀,與古不類耳。

蘭陵王

《北齊史》及《隋唐嘉話》,稱齊文襄之子長恭,封蘭陵王, 與周師戰,常著陣圖對敵,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 軍。武士共歌謠之,曰「《蘭陵王》入陳曲。」今越調《蘭陵王》, 凡三段,二十四拍,或曰遺聲也。此曲聲犯正宮,管色 用「大凡」字,大一字、「勾」字,故亦名大犯。又有大石調《蘭 陵王慢》,殊非舊曲。周齊之際,未有前後十六拍慢曲 子耳。

虞美人

脞說稱起於項籍《虞兮》之歌。予謂後世以此命名可 也,曲起於當時,非也。曾宣子夫人魏氏作《虞美人草 行》,有云:「三軍散盡旌旗倒,玉帳佳人坐中老。香魂夜 逐劍光飛,青血化為原上草。芳魂寂寞寄寒枝,舊曲 聞來似斂眉。」又云:「當時遺事久成空,慷慨尊前為誰 舞。」亦有就曲誌其事者,世以為工。其詞云:「帳前草。軍 情變。月下旌旂亂。褫衣推枕愴離情。遠風吹下楚歌 聲。正三更,撫騅欲上重相顧。艷態花無主。手中蓮鍔 凜秋霜。九泉歸去是仙鄉。恨茫茫。」黃載萬追和之,壓 倒前輩矣。其詞云:「世間離恨何時了。不為英雄少。楚 歌聲起霸圖休,一似水東流。蔓葛荒葵城隴暮。玉貌 知何處。至今芳草解婆娑,只有當時魂魄未消磨。」按 《益州草木記》:雅州名山縣出虞美人草,如雞冠,花葉 兩相對,為唱《虞美人》曲,應拍而舞,他曲則否。《賈氏談 錄》:褒斜山谷中有虞美人草,狀如雞冠,大葉相對,歌 唱《虞美人》,則兩葉如人拊掌之狀,頗中節。《酉陽雜俎》 云:「舞草出《三雅》,獨莖三葉,葉如決明,一葉在莖之端, 兩葉居莖之半,相對」,人或近之。歌及抵掌謳曲,葉動 如舞。《益州方物圖贊》改「虞」作「娛」,云:今世所傳《虞美人 曲》,下音俚調,非楚虞。作意,其草纖柔,為歌氣所動, 故其莖至小者,或若動搖,美人以為妙耳。《筆談》云:「高 郵桑景舒,性知音,舊聞虞美人草,逢人作《虞美人曲》, 枝葉皆動,他曲不然,試之如所傳,詳其曲,皆吳音也。 他日取琴試,用吳音製一曲,對草鼓之,枝葉皆動,乃 因曰:『《虞美人操》,其聲調與舊曲始末不相近,而草輒 應之者,律法同管也』。」今盛行江湖間,人亦莫知其如 何為具。《吳東齋記事》云:「虞美人草,唱他曲亦動,傳者 過矣。」予考六家說,各有異聞,《方物圖贊》最穿鑿無所 稽據。舊曲固非虞姬作,若謂下音俚調,嘻其甚矣。亦 聞蜀中數處有此草,予皆未之見,恐種族類則所感 歌亦異。然舊典三,其一屬中呂調,其一中呂宮,近世 轉入黃鍾宮。此草應拍而舞,應舊曲乎?新曲乎?《桑氏 吳音》,合舊曲乎?新曲乎?恨無可問者,又不知吳草與 蜀產有異同否耶?

安公子

《通典》及《樂府雜錄》稱煬帝將幸江都,樂工王令言者, 妙達音律,其子彈胡琵琶,作《安公子曲》。令言驚問,那 得此,對曰:「宮中新翻。」令言流涕曰:「慎毋從行。」宮,君也。 宮聲往而不返,大駕不復回矣。據《理道要訣》,唐時安 公子在太蔟角,今已不傳。其見於世者,中呂調有近 般涉調,有令言尾聲,皆無所歸宿。亦異矣。

水調歌

《理道要訣》所載唐樂曲,南呂商,時號水調。予數見唐 人說水調各有不同,予因疑水調非曲名,乃俗呼音 調之異名。按《隋唐嘉話》,煬帝鑿汴河,自制《水調歌》,非 水調中制歌也。世以今《水調歌》為煬帝自製,今曲乃 中呂調,而唐所調南宮商,則今俗呼中管林鍾商也。 《脞說》云:「水調河,傳煬帝將幸江都時所製,聲韻悲切」, 帝樂之。《水調河傳》,但有去聲。此說與安公子事相類, 蓋《水調》中《河傳》也。《明皇雜錄》云:「祿山犯闕,議欲遷幸, 帝置酒樓上,命作樂。有進《水調歌》者曰:『山川滿目淚 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 秋鴈飛』。上問誰為此曲?曰:『李嶠』。上曰:『真才子』。不終飲 而罷。此《水調》中一句七字曲也。白樂」天《聽水調》詩云: 「五言一遍最殷勤,調少情多但有因。不會當時翻曲 意,此聲腸斷為何人?」《脞說》亦云:「水調第五遍,五言調 聲最愁苦。」此水調中一句五字曲,又有多遍,似是大 曲也。樂天詩又云:「時唱一聲《新水調》,旁人謾道採菱 歌。」此水調中新腔也。《南唐近事》云:「元宗留心內寵,宴 私擊鞠無虛日。嘗命樂工楊花飛奏《水調詞》進酒,花 飛惟唱『南朝天子好風流』一句,如是數四,上悟,覆桮 賜金帛。」此又一句七字。然既曰命奏水調詞,則是今 《楊花飛》水調撰詞也。外史檮杌云:「王衍泛舟,巡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