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5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豐而成於元祐。至崇寧復有所增損,乃若「圜丘之罷, 合祭天地;明堂專以英宗配帝,悉罷從祀群臣;大蜡 分四郊,壽星改祀老人;禧祖已祧而復,遂為始祖。即 景靈宮建諸神御殿,以四孟薦享,虛禘祭,去牙槃食, 卻尊號。」此熙寧、元豐變禮之最大者也。

元豐五年,《郊廟禮文》書成,編類以進。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玉海》,元豐五年四月壬 戌,郊廟奉祀禮文成書三十卷,目錄一卷。崇文院校 書楊全編類以進。

元豐六年,詳定禮文所定《正祀儀》: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元豐六年,詳定禮 文所言:本朝昊天上帝、皇地祇、太祖位各設三牲,非 尚質貴誠之義。請親祠圜丘、方澤,正配位皆用犢,不 設羊豕俎及鼎七,有司攝事亦如之。又簠簋尊豆皆 非陶器,及用龍杓,請改用陶,以樿為杓。」又請「南北郊 先行升煙瘞血之禮,至薦奠畢,即如舊儀,於壇坎燔 瘞牲幣。又北郊皇地祇及神州地祇當為坎瘞,今乃 建壇燔燎,非是。請今祭地,祝版、牲幣並瘞於坎。又《祀 儀》,惟昊天上帝、皇地祇高禖燔瘞犢首,自感生帝、神 州地祇而下,皆不燔瘞牲體,殊不應典禮。請自今昊 天上帝、感生帝皆燔牲首以報陽。皇地祇、神州太社、 太稷凡地之祭,皆瘞牲之左髀以報陰。薦享太廟,亦 皆升首於室。」又言:「古者祭祀用牲,有豚解,有體解,薦 腥則解為十一體。今親祠南郊,正配位之俎,不殊左 右胖,不分貴賤,無豚解、體解之別。請郊廟薦腥解,其 牲兩體、兩肩、兩脅、并脊為七體,左右胖俱用,其載於 俎,以兩體左端、兩肩、兩脅次之,脊居中,皆進末。至薦 熟,沈肉於湯,止用右胖」,髀不升俎,前後肱骨離為三, 曰肩、臂、臑。後髀股骨去體離為二,曰肫、胳。前脊謂之 正脊,次直謂之脡脊,闊於脡脊謂之橫脊,皆二骨。脅 骨最後二為短脅,旁中二為正脅,最前二為代脅。若 升俎,則肩、臂臑在上端,膞胳在下端,脊脅在中央。其 俎之序,則肩、臂臑、正脊、脡脊、代脅、短脅、膞胳凡十一 體,而《骨體升俎進神坐前,如少牢禮,皆進下。其牲體 各預以半為腥俎,半為熟俎,腸胃、膚俎亦然。又請親 祠飲福酒訖,倣〈儀禮〉》佐食摶黍之說,命太官令取黍 於簋,摶以授祝,祝受以豆,以嘏乎黃帝而無嘏辭。又 本朝親祠南郊習儀於壇所,明堂習儀於大慶殿,皆 近於瀆。伏請南郊習儀於青城,明堂習儀於尚書省, 以遠神為恭。又賜胙:三師:三公,侍中、中書令,門下中 書侍郎,尚書左右丞,知樞密、同知院事,禮儀、儀仗、鹵 簿頓遞使,牛羊、豕、肩、臂臑各五;太子、三師、三少,特進、 觀文大學士,學士,御史大夫,六尚書,金紫、銀青光祿 大夫,節度使,資政殿大學士,觀文,翰林資政,端明、龍 圖、天章、寶文承旨,侍講、侍讀學士,左、右散騎常侍,尚 書列曹侍郎,龍圖、天章、寶文直學士,光祿正議,通議 大夫,御史中丞,太子賓客、詹事,給事中,中書舍人,節 度觀察留後,左、右諫議,龍圖、天章、寶文待制,太中、中 大夫,祕書殿中丞,太常、宗正卿,牛豕、肩、臂、臑各三,入 內內侍省押班副都知,光祿卿監,禮官博士,牛、羊、脊、 脅各三。太祝,奉禮《司尊彝》:「郊社太廟宮闈令監牲牢, 供應祠事內官,羊、髀、膞、胳三,應執事職掌、樂工門幹、 宰手、馭馬、馭車人,並均給脾、肫、胳、觳及腸、胃膚之類。

徽宗崇寧三年置尚食局專掌祠事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職官志》:「崇寧三年,置尚 食局,大官令,惟掌祠事。」

大觀四年頒吉禮及祭服制度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大觀初,置議禮局 於尚書省,命詳議檢討官具禮制本末,議定請旨。三 年書成,為《吉禮》二百三十一卷,《祭服制度》十六卷,頒 焉。」

按《玉海》,「大觀四年二月九日戊寅,修成《大觀新編禮 書吉禮》二百三十一卷,《祭服制度》十六卷,《祭服圖》一 冊,詔行之。」

政和元年春正月壬申毀京師淫祠

按:《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政和三年,班「《五禮新儀》,改定祀典。」

按《宋史徽宗本紀》,政和三年夏四月庚戌,班《五禮新 儀》。按《禮志》,政和三年,《五禮新儀》成,凡二百二十卷。 增置禮直官,許士庶就問新儀,而詔開封尹王革編 類通行,刊本給天下,使咸知禮意。以熒惑、陽德觀帝 鼐、坊州朝獻聖祖、應天府祀大火為「大祀雷神」;歷代 帝王寶鼎、牡鼎、蒼鼎、岡鼎、彤鼎、阜鼎、皛鼎、魁鼎、會應 廟、慶成軍祭后土為「中祀」;山林、川澤之屬州縣祭社 稷,祀風伯、雨師、雷神為「小祀,餘悉如故。」

政和四年太常少卿葛勝仲續纂《太常祠祀儀制》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玉海》,政和四年葛勝仲 為太常少卿。續纂太常祠祀儀制格目。每歲大祠凡 九十有六,中祠凡二十有九。小祠凡一十有四。每祠 為一卷,歲再祀。或四時祀。或月祀。若祭名異而祀儀 相類。則合一卷,凡四十八卷,標錄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