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5 (1700-1725).djvu/9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天寶六載正月詔大祭祀牲犢量減其數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禮儀志》云云。 天寶十載十一月,詔郊廟並用真玉,諸祀用珉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天寶十載十 一月壬午詔曰:禮神以玉者,蓋取其精潔,表心溫潤, 合德為器有象,正辭乃信,以遠馨香,其在珪璧。頃來 禮神六器及宗廟奠玉,自馮紹正奏後,有司並用珉。 《禮》所謂「君子貴玉而賤珉」,不可用也。朕精禋郊壇,嚴 敬宗廟,奉惟新之祚,庇太平之人,則人力普存,備物 以享,安可以珉代玉,惜費事神?況國家之祈福,有萬 方之助祭,闕典必修,無文咸秩,豈於天地宗廟,奠玉 有虧?自今已後,乾坤六器,宗廟奠玉,並用真玉,諸祀 用珉。如以玉難得大者,寧小其制度,以取其真。

肅宗上元元年制停中小祠享祭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禮儀志》:「上元元 年閏四月,制以歲儉,停中小祠享祭。」

德宗貞元 年王涇撰郊祀錄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按《禮樂志》,「貞元中,太常禮 院修撰王涇考次歷代郊廟沿革之制,及其工歌祝 號,而圖其壇屋陟降之序,為《郊祀錄》十卷。」

貞元十五年,齊抗奏《大中小祀七十條》。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按《唐會要》」云云。

後梁

太祖開平三年制飭有司嚴恭祀事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開平三 年十一月癸巳朔,帝齋於內殿,不視朝。是歲降制:「國 之大事,在祀與戎,祭法所摽,禮經尢重。其齋心必至, 備物精臻。方感召於神祇,乃降通於福祐。近者所司 祭祀,或聞官吏因循,虛破支供,動多虧缺。致陰陽之 失序,仍水旱以為災。每一念思,實多凜若。宜加提舉, 用復敬恭,須委元臣,以專重事。自今應在京大小祀 及諸色祭祀,並委宰臣貽矩專判,躬親點視,無令怠 惰,有失典常。」

後唐

莊宗同光元年詔崇祀百神之祠

按《五代史唐莊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同光元 年四月,莊宗即位,制曰:「山林川澤,祀典神祇,各隨處 差官,崇修祭享。」十月德音,「應有百神祠宇,不得有虧 時祭。」十一月辛丑,敕「天下州縣,所有神祠,本處差官 告祭。」

後晉

出帝天福七年六月即位十一月敕太廟置庫其禮料物色並須精潔

按《五代史晉出帝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天福七 年六月,出帝即位。十一月敕天地宗廟社稷及諸祠 祭等。訪聞自前所司承應。多不精潔。宜令三司豫支 一年。諸司合請祠祭禮料物色等,於太廟置庫。仍差 宗正丞石載仁專主掌,監察御史宋彥昇監庫。兼差 供奉官陳審璘往雒京。於太廟內穩便處擘畫修庫 屋五間,候奉修畢,催促所支禮料物色監送到庫,交 付宋彥昇、石載仁並同點檢入庫。交付訖,供奉官陳 審璘齎交領文狀歸闕。每有祠祭,諸司各請禮料,至 時委監庫御史宋彥昇、宗正丞石載仁旋給付逐司。 其大祠、中祠,兼令監察使點檢饌造,一一須得精潔。 如或更致慢易,本司當準格律科罪。其」祭服祭器,未 有者修製,已有者更仰雅飾。

後周

太祖廣順元年制祠祭牢饌務極豐潔

按《五代史周太祖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廣順元 年正月,太祖即位,制曰:「國之大事,在祀為先。苟不潔 蠲,深為瀆慢。如聞自前祠祭牢饌,頗虧肅敬。今後委 監察御史嚴加覺察,必須豐潔,庶達精誠。稍或不恭, 國有常典。」

廣順三年,修諸祠齋宮。

按《五代史周太祖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廣順三 年三月,西京留守、太子少師楊凝式言,「諸祠祀之所, 並無齋宮,遣前染院使周重興監造,與留司計會,具 料度事件以聞。其太廟郊社要補葺處,仍便檢計。」

世宗顯德元年遣官分祭群祠

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世宗以 顯德元年正月丙申即位,八月丁未,以風雨時若,遣 官分祭群祠。」

顯德三年十一月庚寅,廢「諸祠不在祀典者。」

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紀》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