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9 (1700-1725).djvu/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精,終身之累斯大。獲益則歸功茶力,貽患則不謂茶 災,豈非福近易知,禍遠難見?」

《唐書陸贄傳》:「贄字敬輿,蘇州嘉興人。十八第進士,中 博學宏辭,調鄭尉,罷歸。壽州刺史張鎰有重名,贄往 見,語三日,奇之,請為忘年交。既行,餉錢百萬,曰:『請為 母夫人一日費』。贄不納,止受茶一串,曰:『敢不承公之 賜』。」

《隱逸傳》:「陸羽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復州竟陵人。不 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諸水濱畜之。既長,以《易》自筮,得 《蹇》之《漸》,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乃以陸為氏,名 而字之。幼時,其師教以旁行書,答曰:『終鮮兄弟,而絕 後嗣,得為孝乎』?師怒,使執糞除圬塓以苦之。又使牧 牛三十,羽潛以竹畫牛背為字,得張衡《南都賦》,不能」 讀,危坐效群兒,囁嚅若成誦狀。師拘之,令薙草莽,當 其記文字,懵懵若有遺,過日不作,主者鞭苦,因歎曰: 「歲月往矣,奈何不知書?」嗚咽不自勝,因亡去。匿為優 人,作詼諧數千言。天寶中,州人酺吏署羽伶師,太守 李齊物見異之,授以書。遂廬火門山。貌侻陋,口吃而 辯,聞人善若在己。見有過者,規切至忤人。朋友燕處, 意有所行輒去,人疑其多嗔,與人期雨雪,虎狼不避 也。上元初,更隱苕溪,自稱桑苧翁。闔門著書,或獨行 野中,誦詩擊木,裴回不得意,或慟哭而歸,故時謂「今 接輿」也。久之,詔拜羽太子文學,徙太常寺太祝,不就 職。貞元末卒。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 尢備,天下益知飲茶矣。時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煬突 間,祀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論,復廣著茶之功。御 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臨淮,知伯熊善煮茶,召 之。伯熊執器前,季卿為再舉杯。至江南,又有薦羽者, 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為禮,羽愧之,更著 《毀茶論》。其後尚茶成風,時回紇入朝,始驅馬市茶。 《雲仙雜記》:「陸鴻漸採越江茶,使小奴子看焙,奴失睡, 茶燋爍,鴻漸怒,以鐵繩縛奴,投火中。」

《續博物志》:楚人陸鴻漸為《茶論》并煎炙之法,造茶具 二十四事,以都統籠貯之。常伯熊者,因廣鴻漸之法, 伯熊飲茶過度,遂患風氣。或云「北人未有茶,多黃病, 後飲病多腰疾偏死。」

《事詞類奇》德宗好煎茶加酥椒之類,李泌戲曰:「旋末 翻成碧玉池,添酥散作琉璃眼。」

《唐國史補》:常魯公使西蕃,烹茶帳中,贊普問曰:「此為 何物?」魯公曰:「滌煩療渴,所謂茶也。」贊普曰:「我此亦有。」 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壽州者,此舒州者,此顧渚者,此 蘄門者,此昌明者,此㴩湖者。」 《因話錄》:兵部員外郎李約天性嗜茶,能自煎,謂人曰: 「茶須緩火炙,活火煎。」活火謂炭火之焰者也。客至不 限甌數,竟日執持茶器不倦。曾奉使行至陝州硤石 縣東,愛渠水清流,旬日忘返。

《玉泉子》:昔有人授舒州牧,李德裕謂之曰:「到彼郡日, 天柱峰茶可惠三角。」其人獻之數十斤,李不受退還。 明年罷郡,用意精求,獲數角投之。德裕閱而受曰:「此 茶可以消酒食毒。」乃命烹一甌沃於肉食內,以銀合 閉之。詰旦,因視其肉,已化為水,眾服其廣識。

《蠻甌志》:「樂天方入關,劉禹錫正病酒。禹錫乃餽菊苗 虀蘆菔脯,換取樂天六班茶二囊以醒酒。」

《唐書庾敬休傳》:「敬休以戶部侍郎兼魯王傅。初,劍南 西川、山南道歲征茶,戶部自遣巡院主之,募賈人入 錢京師。太和初,崔元略奏責本道主當歲以四萬緡 上度支,久之,逗留多不至,敬休始請置院秭歸,收度 支錢,乃無逋沒。」

《舊唐書。宣宗紀》:大中三年,東都進一僧,年一百三十 歲。宣宗問服何藥而致,僧對曰:「臣少也賤,素不知藥, 性惟嗜茶,凡履處惟茶是求,或遇百碗,不以為厭。」因 賜名茶五十斤,命居保壽寺,名飲茶所曰茶寮。 《杜陽雜編》:同昌公主,上每賜饌,其茶則有綠華紫英 之號。

《唐書隱逸傳》:「陸龜蒙嗜茶,置園顧渚山下,歲取租茶, 自判品第。張又新為《水說》七種,其二『慧山泉,三虎丘 井,六松江人助其好者,雖百里為致之』。」

《茶譜》:「甫里先生陸龜蒙嗜茶,置園於顧渚山下,歲入 茶租,自為品題,以繼《茶經》。」

《唐書循吏傳》:何易于為益昌令,鹽鐵官榷取茶利,詔 下所在毋敢隱。易于視詔書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 可活,矧厚賦毒之乎』?命吏閣詔。吏曰:『天子詔,何敢拒? 吏坐死,公得免竄邪』?對曰:『吾敢愛一身移暴于民乎? 亦不使罪爾曹』。即自焚之。觀察使素賢之,不劾也。」 《劉建鋒傳》:建鋒為武安軍節度使。建鋒死,將吏推馬 殷為留後,其屬高郁教殷民得自摘山收茗筭,募高 戶置邸閣居茗,號「八床主人」,歲入筭數十萬,用度遂 饒。

《藩鎮傳》:劉仁恭為盧龍軍節度使,禁南方茶,自擷山 為茶,號山曰「大恩」,以邀利。

《雲仙雜記》:《覺林院志》「崇收茶三等,待客以驚雷莢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