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9 (1700-1725).djvu/5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痛乃止。勝金方

風痰顛疾:茶芽卮子各一兩,煎濃汁一碗服,良久探 吐。摘元方

霍亂煩悶:茶末一錢,煎水,調乾薑末一錢,服之即安。 聖濟總錄

月水不通,茶清一瓶,入沙糖少許,露一夜服,雖三箇 月胎亦通,不可輕視。鮑氏方

痰喘咳嗽,不能睡臥:好末茶一兩,白僵蠶一兩為末, 放盌內蓋定,傾沸湯一小盞,臨臥再添湯點服。瑞竹堂方

《茶子》

《氣味》

苦寒有毒。

《主治》

李時珍曰:「喘急欬嗽,去痰垢;擣仁洗衣,除油膩。」

《附方》

上氣喘急,時有欬嗽:茶子、百合等分為末,蜜丸梧子 大。每服七丸,新汲水下。聖惠方

喘嗽。齁。不拘大人小兒,用糯米泔少許磨茶子滴 入鼻中,令吸入口服之。口咬竹筒,少頃涎出如線,不 過二、三次,絕根屢驗。經驗良方

頭腦鳴響,狀如蟲蛀,名「大白蟻。」以茶子為末,吹入鼻 中,取效。楊拱醫方摘要

《遵生八牋》

《論茶品》

茶之產於天下多矣。若劍南有「蒙頂石花」,湖州有「顧 渚紫筍」,峽州有「碧澗明月」,邛州有「火井、思安」,渠江有 薄片,巴東有真香,福州有柏巖,洪州有「白露」,常之陽 羨,婺之「舉巖」,丫山之「陽坡」,龍安之「騎火」,黔陽之「都濡、 高株」,瀘川之「納溪」、「梅嶺」之數者,其名皆著品。第之則 石花最上,紫筍次之,又次則「碧澗」「明月」之類是也。惜 皆不可致耳。若近時虎丘山茶,亦可稱奇,惜不多得。 若天池茶,在穀雨前收細芽炒得法者,青翠芳馨,嗅 亦消渴。若真𡵚茶,其價甚重,兩倍天池,惜乎難得,須 用自己令人採收方妙。又如浙之六安,茶品亦精,但 不善炒,不能發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實佳,如杭之龍 泓即龍井也茶真者,天池不能及也。山中僅有一二家,炒 法甚精。近有山僧焙者亦妙,但出龍井者方妙。而龍 井之山,不過十數畝,外此有茶,似皆不及。附近假充, 猶之可也。至於北山、西溪,俱充龍井,即杭人識龍井 茶味者,亦少,以亂真多耳。意者天開龍井美泉,山靈 特生佳茗以副之耳。不得其遠者,當以天池、龍井為 最。外此天竺、靈隱為龍井之次。臨安於潛生於天目 山者,與舒州同,亦次品也。茶自浙以北皆較勝,惟閩、 廣以南,不惟水不可輕飲,而茶亦宜慎。昔鴻漸未詳 嶺南諸茶,乃云「嶺南茶味極佳。」孰知嶺南之地多瘴 癘之氣,染著草木,北人食之,多致成疾,故當慎之。要 當採時,待其日出,山霽霧障,山嵐收淨,採之可也。茶 團、茶片,皆出碾磑,大失真味。茶以日曬者佳甚。青翠 香潔,更勝火炒多矣。

《採茶》

團黃有「一旗」「一鎗」之號,言一葉一芽也。凡早取為茶, 晚取為荈。穀雨前後收者為佳,粗細皆可用。惟在採 摘之時,天色晴明,炒焙適中,盛貯如法。

《藏茶》

茶宜蒻葉而畏香,藥,喜溫燥而忌冷濕,故收藏之家, 以蒻葉封裹入焙中,兩三日一次。用火當如人體溫, 溫則去濕潤,若火多則茶焦,不可食矣。

又云:「以中罎盛茶,十斤一瓶,每年燒稻草灰入大桶 茶瓶座,桶中以灰四面填桶,瓶上覆灰築實。每用撥 灰開瓶,取茶些少,仍復覆灰,再無蒸壞,次年換灰為 之。」

又云:「空樓中懸架,將茶瓶口朝下放,不蒸。原蒸自天 而下,故宜倒放。」

若上二種芽茶,除以清泉烹外,花香雜果俱不容入。 人有好以花拌茶者,此用平等細茶拌之,庶茶味不 減,花香盈頰,終不脫俗。如「橙茶」、蓮花茶,於日未出時, 將半含蓮花撥開,放細茶一撮,納滿蕊中,以麻皮略 縶,令其經宿,次早摘花,傾出茶葉,用建紙包茶,焙乾。 再如前法,又將茶葉入別蕊中,如此者數次,取其焙 乾收用。不勝香美。

木樨、茉莉、玟瑰、薔薇、蘭蕙、橘花、梔子、木香、梅花,皆可 作茶。諸花開時,摘其半含半放,蕊之香氣全者,量其 茶葉多少,摘花為拌。花多則太香而脫茶韻,花少則 不香而不盡美。三停茶葉一停花,始稱假。如木樨花, 須去其枝蔕及塵垢蟲蟻,用磁罐一層花,一層茶,投 間至滿,紙箬縶固,入鍋重湯煮之,取出待冷,用紙封 裹,置火上焙乾收用。《諸花倣此》。

《煎茶四要》

《一擇水》

凡水泉不甘,能損茶味,故古人擇水最為切要。山水 上,江水次,井水下。山水乳泉漫流者為上,瀑湧湍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