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9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力,悅志。」

蘇恭曰:「下氣消食。作飲加茱茰、蔥、薑良。」 陳藏器曰:「破熱氣。除瘴氣。利大小腸。」

王好古曰:「清頭目。治中風昏憒,多睡不醒。」

陳承曰:「治傷暑,合醋治泄痢甚效。」

吳瑞曰:「炒煎飲,治熱毒赤白痢,同芎藭、蔥白煎飲,止 頭痛。」

李時珍曰:「濃煎吐風熱痰涎。」

《發明》

王好古曰:「茗茶氣寒味苦,入手足厥陰經。治陰證湯 藥內入,此去格拒之寒,及治伏陽,大意相似。《經》云:『苦 以泄之,其體下行,所以能清頭目』。」機曰:「頭目不清,熱 熏上也。以苦泄其熱,則上清矣。」且茶體輕浮,采摘之 時,芽蘗初萌,正得春升之氣,味雖苦而氣則薄,乃陰 中之陽,可升可降,利頭目,蓋本諸此。汪穎曰:「一人好 燒鵝炙煿,日常不缺,人咸防其生癰疽,後卒不病。訪 知其人,每夜必啜涼茶一碗,乃知茶能解炙煿之毒 也。」楊士瀛曰:「薑茶治痢,薑助陽,茶助陰,並能消暑,解 酒食毒。且一寒一熱,調平陰陽,不問赤白冷熱,用之 皆良。生薑細切,與真茶等分,新水濃煎服之。蘇東坡 以此治文潞公有效。」李時珍曰:「茶苦而寒,陰中之陰, 沈也,降也,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然火 有五,火有虛實。若少壯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 盛,故與茶相宜。溫飲則火因寒氣而下降;熱飲則茶 借火氣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闓爽,不 昏不睡,此茶之功也。若虛寒及血弱之人,飲之既久, 則脾胃惡寒,元氣暗損,土不制水,精血潛虛,成痰飲, 成痞脹,成痿痺,成黃瘦,成嘔逆,成洞瀉,成腹痛,成疝 瘕,種種內傷,此茶之害也。」民生日用蹈其弊者,往往 皆是,而婦嫗受害更多,習俗移人,自不覺耳。況真茶 既少,雜茶更多,其為患也,又可勝言哉!「人有嗜茶成 癖者,時時咀啜不止,久而傷營傷精,血不華,色黃瘁 痿弱」,抱病不悔,尤可嘆惋。晉干寶《搜神記》載武官周 時,病後啜茗一斛二升乃止。纔減升合,便為不足。有 客令更進五升,忽吐一物,狀如牛脾而有口,澆之以 茗,盡一斛二升,再澆五升,即溢出矣,人遂謂之斛茗。 瘕嗜茶者觀此,可以戒矣。《陶隱居雜錄》言:丹丘子黃 山君服茶,輕身換骨。《壺公食忌》言:「苦荼久」食羽化者, 皆方士謬言,誤世者也。按《唐補闕毋炅荼序》云:「釋滯 消擁,一日之利暫佳;瘠氣侵精,終身之累斯大。」獲益 則功歸茶力,貽患則不謂茶災。豈非福近易知,禍遠 難見乎?又宋學士蘇軾《茶說》云:除煩去膩,世故不可 無茶,然暗中損人不少。空心飲茶,入鹽直入腎經,且 冷脾胃,乃引賊入室也。惟飲食後濃茶漱口,既去煩 膩,而脾胃不知,且苦能堅齒消蠹,深得飲茶之妙。古 人呼茗為「酪奴」,亦賤之也。時珍早年氣盛,每飲新茗 必至數碗,輕汗發而肌骨清,頗覺痛快。中年胃氣稍 損,飲之即覺為害,不痞悶嘔惡,即腹冷洞泄,故備述 諸說,以警同好焉。又濃茶能令人吐,乃酸苦涌泄為 陰之義,非其性能升也。

《附方》

氣虛頭痛:用上春茶末調成膏,置瓦盞內覆轉,以巴 豆四十粒,作二次燒煙熏之,曬乾乳細,每服一字,別 入好茶末,食後煎服,立效。醫方大成

熱毒下痢:孟詵曰:「赤白下痢,以好茶一斤,炙擣末,濃 煎一二盞服。久患痢者,亦宜服之。 《直指》用蠟茶,赤 痢以蜜水煎服,白痢以連皮自然薑汁,同水煎服,二 三服即愈。」 《經驗良方》:「用蠟茶二錢,湯點七分,入麻 油一蜆殼和服。須臾腹痛,大下即止。一少年用之有 效。 一方,蠟茶末,以白梅肉和丸,赤痢甘草湯下,白 痢烏梅」湯下各百丸。 一方建茶合醋煎,熱服即止。 大便下血,榮衛氣虛,或受風邪,或食生冷,或啖炙煿, 或飲食過度,積熱腸間,使脾胃受傷,糟粕不聚。大便 下利清血,臍腹作痛,裡急後重,及酒毒,一切下血,並 皆治之。用細茶半斤碾末,用百藥煎五箇燒存性。每 服二錢,米飲下,日二服。普濟方

產後祕塞,以蔥涎調蠟茶末,丸百丸,茶服自通。不可 用大黃利藥,利者百無一生。郭稽中婦人方

久年心痛,十年、五年者,煎湖茶,以頭醋和勻服之良。 兵部手集

腰痛難轉:煎茶五合,投醋二合,頓服。孟詵食療 嗜茶成癖,一人病此。一方士令「以新鞋盛茶令滿,任 意食盡,再盛一鞋,如此三度,自不喫也。」男用女鞋,女 用男鞋,用之果愈也。集簡方

解諸中毒芽茶、白礬等分碾末,冷水調下。簡便方 痘瘡作癢,房中宜燒茶煙恆薰之。

陰囊生瘡:用蠟面茶為末,先以甘草湯洗,後貼之妙。 經驗方

腳椏濕爛:茶葉嚼爛傅之,有效。攝生方

蠼螋尿瘡,初如糝粟,漸大如豆,更大如火烙,漿炰疼 痛至甚者。速以草茶并蠟茶俱可。以生油調傅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