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9 (1700-1725).djvu/4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臭公子道,銅鐵鉛錫,腥苦且澀,無油瓦瓶,滲水而有 土氣。用以煉水。飲之逾時惡氣纏口而不得去。亦不 必與猥人俗輩言也。

宣廟時有茶盞,料精式雅,質厚難冷,瑩白如玉,可試 茶色,最為要用。蔡君謨取建盞,其色紺黑,似不宜用。

《滌器》

茶甌茶盞茶匙生鉎致損茶味,必須先時洗潔則美。

《熁盞》

凡點茶,必須熁盞令熱,則茶面聚乳,冷則茶色不浮。

《擇薪》

凡木可以煮湯,不獨炭也。惟調茶在湯之淑慝。而湯 最惡煙,非炭不可。若暴炭膏薪,濃煙蔽室,實為茶魔。 或柴中之麩,火焚餘之虛炭,風乾之竹篠樹梢,燃鼎 附瓶,頗甚快意。然體性浮薄,無中和之氣,亦非湯友。

《擇果》

茶有真香,有真味,有正色。烹點之際,不宜以珍果香 草奪之。奪其香者,松子、柑、橙、木香、梅花、茉莉、薔薇、木 樨之類是也。奪其味者,番桃、楊梅之類是也。凡飲佳 茶,去果方覺清絕,雜之則無辨矣。若必曰所宜核桃、 榛子、杏仁、欖仁、菱米、栗子、雞豆、銀杏、新筍、蓮肉之類, 精製或可用也。

《茶效》

人飲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 除煩去膩。人固不可一日無茶,然或有忌而不飲,每 食已輒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去,而脾胃自清。凡肉之 在齒間者,得茶滌之,乃盡消縮,不覺脫去,不煩刺挑 也。而齒性便苦,緣此漸堅密,蠹毒自去矣。然率用中 下茶。

《人品》

茶之為飲,最宜精行修德之人,兼以白石清泉,烹煮 如法,不時廢而或興,能熟習而深味,神融心醉,覺與 醍醐甘露抗衡,斯善賞鑒者矣。使佳茗而飲非其人, 猶汲泉以灌蒿萊,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未識其趣,一 吸而盡,不暇辨味,俗莫甚焉。司馬溫公與蘇子瞻嗜 茶、墨,公云:「茶與墨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 欲輕,茶欲新,墨欲陳。蘇曰:「奇茶妙墨俱香。」公以為然。 唐武曌博學有著述,才,性惡茶,因以詆之。其略曰:釋 滯消壅,一日之利暫佳;瘠氣侵精,終身之害斯大。獲 益則收功茶力,貽患則不為茶災。豈非福近易知,禍 遠難見。

李德裕奢侈過求,在中書時,不飲京城水,悉用惠山 泉。時謂之《水遞》,清致可嘉,有損盛德。

傳稱「陸鴻漸闔門著書,誦詩擊木,性甘茗荈,味辨淄 澠,清風雅趣,膾炙古今。鬻茶者至陶其形置煬、突間, 祀為茶神」,可謂尊崇之極矣。嘗考《蠻甌志》云:「陸羽采 越江茶,使小奴子看焙,奴失睡,茶燋爍不可食。羽怒, 以鐵索縛奴而投火中。殘忍若此,其餘不足觀也已 矣。」

《茶具》

《苦節君》 《湘竹風罏》。

《建城》 藏茶箬籠。

湘筠焙: 焙茶箱,蓋其上以收火氣也,隔其中以有 容也,納火其下,去茶尺許,所以養茶色香味也。 《雲屯 泉缶》。

烏府 盛炭籃:

《水曹 滌器桶》。

《鳴泉 煮茶罐》。

《品司》 編竹為簏,收貯各品葉茶。

「沈垢」 古茶洗。

分盈 水杓,即《茶經》,水則每兩升用茶一兩。

執權 準茶秤,每茶一兩,用水二升。

合香 藏日支茶瓶,以貯司品者。

「歸潔 竹筅箒」,用以滌壺 漉塵 洗茶籃。

「商象。」 古石鼎。

遞火 銅火斗。

降紅 銅火著,不用聯索。

《國風 湘竹扇》。

注:「春 茶壺。」

靜沸 竹架,即《茶經》支腹。

運鋒 《鑱果刀》。

啜香 茶甌。

《撩》雲: 「竹茶匙。」

甘鈍 《木碪墩》

納敬 《湘竹茶橐》。

《易》持 納茶,雕漆祕閣。

受污 拭抹布。

《本草綱目》

《釋名》

蘇頌曰:「郭璞云:早采為茶,晚采為茗,一名荈,蜀人謂 之苦茶。」陸羽云:「其名有五:一茶、二檟、三蔎、四茗、五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