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9 (1700-1725).djvu/4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二百九十一卷目錄

 茶部彙考八

  考槃餘事茶品 虎丘 天池 陽羨 六安 龍井 天目 採茶 日曬茶

  焙茶 藏茶 諸花茶 擇水 養水 洗茶 候湯 注湯 擇器 滌器 熁盞 擇薪

   擇果 茶效 人品 茶具

  本草綱目茶葉 茶子

  遵生八牋論茶品 採茶 藏茶 煎茶四要 一擇水 二洗茶 三候湯 四擇

  品 試茶三要一滌器 二熁盞 三擇果 茶效 總貯茶器七具 論泉水 石流 清

  寒 甘香 靈水 井水

食貨典第二百九十一卷

茶部彙考八

《考槃餘事》

《茶品》

與《茶經》稍異。今烹製之法。亦與蔡、陸諸前人不同。

《虎丘》

最號精絕,為天下冠。惜不多產,皆為豪右所據。寂寞 山家,無由獲購矣。

《天池》

青翠芳馨,瞰之賞心,嗅亦消渴,誠可稱仙品。諸山之 茶,尤當退舍。

《陽羨》

俗名「羅𡵚」,浙之長興者佳。荊溪稍下細者,其價兩倍 天池,惜乎難得,須親自采收方妙。

《六安》

品亦精,入藥最效。但不善炒,不能發香而味苦,茶之 本性實佳。

《龍井》

不過十數畝,外此有茶,似皆不及。大抵天開龍泓美 泉,山靈特生佳茗以副之耳。山中僅有一二家,炒法 甚精。近有山僧焙者亦妙,真者天池不能及也。

《天目》

為天池、龍井之次,亦佳品也。《地誌》云:「山中寒氣早嚴, 山僧至九月即不敢出,冬來多雪,三月後方通行,茶 之萌芽較晚。」

《采茶》

不必太細,細則芽初萌而味欠足。不必太青,青則茶 已老而味欠嫩。須在穀雨前後,覓成梗,帶葉微綠色 而團且厚者為上,更須天色晴明采之方妙。若閩廣 嶺南多瘴癘之氣,必待日出山霽霧障嵐氣收淨采 之可也。穀雨日晴明采者,能治痰嗽,療百疾。

《日曬茶》

茶有宜以日曬者,青翠香潔,勝於火炒。

《焙茶》

茶采時,先自帶鍋竈入山,別租一室,擇茶工之尤良 者,倍其雇直,戒其搓摩,勿使生硬,勿令過焦,細細炒 燥扇冷,方貯罌中。

《藏茶》

茶宜箬葉而畏香藥,喜溫燥而忌冷濕,故收藏之家, 「先於清明時收買箬葉,揀其最青者,預焙極燥,以竹 絲編之,每四片編為一塊聽用。」又買宜興新堅大罌, 可容茶十斤以上者,洗淨焙乾聽用。山中焙茶,回復 焙一番,去其茶子老葉枯焦者及梗屑,以大盆埋伏, 生炭覆,以竈中敲細赤火,既不生煙,又不易過,置茶 焙下焙之,約以二斤作一焙,別用炭火入大爐內,將 罌懸架其上,至燥極而止,以編箬襯於罌底,茶燥者 扇冷,方先入罌。茶之燥,以拈起即成末為驗。隨焙隨 入,既滿,又以箬葉覆於罌上。每茶一斤,約用箬二兩 口,用尺八紙焙燥封固,約六七層,壓以方厚白木板 一塊,亦取焙燥者,然後於向明淨室高閣之用時,以 新燥宜興小瓶取出,約可受四五兩,隨即包整。夏至 後三日再焙一次,秋分後三日又焙一次,一陽後三 日又焙之,連山中共五焙,直至交新,色味如一罌,中 用淺,更以燥箬葉貯滿之,則久而不浥。

又法:以中罎盛茶十斤一瓶,每瓶燒稻草灰入於大 桶,將茶瓶坐桶中,以灰四面填桶,瓶上覆灰築實。每 用撥開瓶,取茶些少,仍復覆灰,再無蒸壞,次年換灰。 又法:空樓中懸架,將茶瓶口朝下放,不蒸,緣蒸氣自 天而下也。

《諸花茶》

蓮花茶於日未出時,半含白蓮花撥開,放細茶一撮, 納滿蕊中,以麻皮略紮,令其經宿。次早摘花,傾出茶 葉,用建紙包茶焙乾,再如前法,隨意以別蕊製之。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