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9 (1700-1725).djvu/4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候湯三沸》

《茶經》:「凡候湯有三沸,如魚眼微有聲,為一沸;四向如 湧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則湯老。」

《祕水》

唐祕書省中水最佳,故名「祕水。」

《火前茶》

蜀雅州蒙山頂上火前茶最好。謂禁火以前採者,後 者謂之「火後茶。」

《五花茶》

《蒙頂》又有五花茶,其房作五出。

《文火長泉》

顧況《論茶》云:「前以文火細煙,小鼎長泉。」

《報春鳥》

《顧渚山茶記》:山中有鳥,每至正月二月鳴,云春起也。 至三月四月,云「春去也。」採茶者咸呼為「報春鳥。」

《酪蒼頭》

謝宗論「茶,豈可為酪蒼頭,便應代酒從事。」

《漚花》

又曰:「候蟾背之芳香,觀蝦目之沸湧,故細漚花泛,浮 餑雲騰,昏俗塵勞,一啜而散。」

《換骨輕身》

陶弘景云:「苦茶,換骨輕身。昔丹丘山黃山服之。」

《花乳》

劉禹錫《試茶歌》:「欲知花乳清泠味,須是眠雲跂石人。」

《瑞草魁》

杜牧《茶山》詩云:「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

《白泥赤印》

劉禹錫《試茶歌》云:「何況蒙山顧渚春,白泥赤印走風 塵。」

《茗粥》

茗古不聞食,晉宋已降,吳人採葉煮之,曰「茗粥。」

《顧元慶茶譜》

《序》

余性嗜茗,弱冠時,識吳心遠於陽羨,識過養拙於琴川,二公極於茗事者也。授余收焙烹點法,頗為簡易。及閱唐、宋《茶譜》《茶錄》諸書,法用熟碾細羅為末為餅,所謂小龍團,尤為珍重。故當時有「金易得而龍餅不易得」之語。嗚呼,豈士人而能為此哉!頃見友蘭翁所集《茶譜》,其法於二公頗合,但收採古今,篇什太繁,甚失譜意。余暇日刪校,仍附王友「石《竹爐》。」即《苦節君像》。并分封六事於後。重梓於《大石山房》。當與有「玉川之癖」者共之也。

《茶略》

茶者,南方嘉木,自一尺二尺至數十尺,其巴峽有兩 人抱者。伐而掇之,樹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 實如栟櫚,蔕如丁香,根如胡桃。

《茶品》

茶之產於天下多矣。若劍南有「蒙頂石花」,湖州有顧 渚紫筍,峽州有「碧澗明月」,卭州有火并、思安,渠江有 薄片,巴東有真香,福州有柏巖,洪州有白露,常之陽 羨,婺之「舉巖」,丫山之陽坡,龍安之騎火,黔陽之都濡、 高株,瀘川之納溪、梅嶺之數者,其名皆著品。第之則 石花最上,紫筍次之,又次則「碧澗」「明月」之類是也。惜 皆不可致耳。

《藝茶》

藝茶欲茂,法如種瓜,三歲可採。陽崖陰林,紫者為上, 綠者次之。

《採茶》

團黃有「一旗二鎗」之號,言一葉二芽也。凡早取為茶, 晚取為荈。穀雨前後收者為佳。麤細皆可用。惟在採 摘之時,天色晴明,炒焙適中,盛貯如法。

《藏茶》

茶宜蒻葉而畏香藥,喜溫燥而忌冷濕,故收藏之家, 以蒻葉封裹入焙中,兩三日一次。用火當如人體溫, 溫則去濕潤,若火多則茶焦不可食。

茶諸法

橙茶:將橙皮切作細絲一斤,以好茶五斤焙乾,入橙 絲間和,用密麻布襯墊火箱,置茶於上,烘熱淨綿被 之三兩時,隨用建連紙袋封裹,仍以被焙乾收 用。

蓮花茶於日未出時,將半含蓮花撥開,放細茶一撮, 納滿蕊中,以麻皮略縶,令其經宿。次早摘花,傾出茶 葉,用建紙包茶焙乾,再如前法。又將茶葉入別蕊中, 如此者數次,取其焙乾收用,不勝香美。

木樨、茉莉、玫瑰、薔薇、蘭蕙、橘花、梔子、木香、梅花,皆可 作茶。諸花開時,摘其半含半放蕊之香氣全者,量其 茶葉多少摘花為茶。花多則太香而脫茶韻,花少則 不香而不盡美。三停茶葉一停花,始稱假如木樨花, 須去其枝蔕及塵垢蟲蟻,用磁罐一層茶,一層花,投 間至滿,紙箬縶固,入鍋重湯煮之,取出待冷,用紙封 裹,置火上焙乾收用。《諸花倣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