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9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煎茶四要》

《一擇水》

凡水泉不甘,能損茶味之嚴,故古人擇水最為切要。 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山水乳泉漫流者為上,瀑湧 湍激勿食,食久令人有頸疾。江水取去人遠者,井水 取汲多者。如蟹黃,混濁鹹苦者,皆勿用。

《二洗茶》

凡烹茶,先以熱湯洗茶葉,去其塵垢冷氣,烹之則美。

《三候湯》

凡茶須緩火炙,活火煎。活火謂炭火之有焰者,當使 湯無妄沸,庶可養茶。始則魚目散布,微微有聲;中則 四邊泉湧,纍纍連珠。終則騰波鼓浪,水氣全消,謂之 「老湯。」三沸之法,非活火不能成也。

凡茶少湯多則雲腳散,湯少茶多則乳面聚。

《四擇品》

凡瓶,要小者易候湯,又點茶注湯有應。若瓶大啜存, 停久味過,則不佳矣。《茶銚》茶瓶,銀錫為上,瓷石次之 耳。

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 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坯色異, 皆不及也。

《茶三要》

《一滌器》

茶瓶茶盞茶匙生鉎致損茶味,必須先時洗潔則美。

《二熁盞》

凡點茶,先須熁盞令熱,則茶面聚乳,冷則茶色不浮。

《三擇果》

茶有真香,有佳味,有正色。烹點之際,不宜以珍果香 草雜之。奪其香者,松子、柑橙、杏仁、蓮心、木香、梅花、茉 莉、薔薇、木樨之類是也。奪其味者,牛乳、番桃、荔枝、圓 眼、水梨、枇杷之類是也。奪其色者,柿餅、膠棗、火桃、楊 梅、橙橘之類是也。凡飲佳茶,去果方覺清絕,雜之則 無辯矣。若必曰所宜,核桃、榛子、瓜仁、藻仁、菱米、欖仁、 栗子、雞豆、銀杏、山藥、筍乾、芝麻、莒蒿、萵苣、芹菜之類, 精製或可用也。

《茶效》

人飲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 除煩去膩。人固不可一日無茶,然或有忌而不飲,每 食已輒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去,而脾胃健旺。

凡肉之在齒間者。得茶漱滌之。乃盡消縮。不覺脫去。 不煩刺挑也。而齒性便苦。緣此漸堅密。蠹毒自已矣。 然率用中下茶。出蘇文

《馮時可茶錄》

《總敘》

茶一名檟,又名蔎、名茗、名荈。檟,苦茶也。蔎則西蜀語, 茗則晚取者。《本草》「荈甘檟苦」,《羽經》則稱「檟甘荈苦。」茶 尊為經,自陸羽始。《羽經》稱:茶味至寒,採不時,造不精, 雜以卉莽,飲之成疾。若採造得宜,便與醍醐甘露抗 衡,故知茶全貴採造。蘇州茶飲遍天下,專以採造勝 耳。徽郡向無茶,近出松蘿茶,最為時尚。是茶始比丘 大方,大方居虎丘最久,得採造法。其後於徽之松蘿 結庵,採諸山茶於庵焙製。遠邇爭市,價倏翔湧,人因 稱松蘿茶,實非松蘿所出也。是茶比天池茶稍麤,而 氣甚香,味更清,然於虎丘能稱仲不能伯也。松郡佘 山亦有茶,與天池無異,顧採造不如。近有比丘來,以 虎丘法製之,味與松蘿等。老衲亟逐之曰:「無為此山 開羶徑而置火坑。蓋佛以名為五欲之一,名媒利,利 媒禍物且難容,況人乎?」

鴻漸伎倆磊塊,著是《茶經》,蓋以逃名也。示人以處其 小,無志於大也。意亦與韓康市藥事相同,不知者乃 謂其宿名。夫羽惡用名?彼用名者,且經六經而經茶 乎?張步兵有云:「使我有身後名,不如生前一杯酒。」夫 一杯酒之可以逃名也,又惡知一杯茶之欲以逃名 也?

芘莉一曰篣筤,茶籠也。犧,木杓也,瓢也。永嘉中,餘姚 人虞洪入瀑布山採茗,遇一修真道士云:「吾丹丘子, 祈子他日甌犧之餘,乞相遺也。」故知神仙之貴茶久 矣。

《茶經》用水,以山為上,江為中,井為下。山勿太高,勿多 石,勿太荒遠。蓋潛龍巨虺所蓄毒多於斯也。又其瀑 湧湍激者,氣最悍,食之令頸疾。惠泉最宜人,無前患 耳。

江水取去人遠者,井取汲多者,其沸如魚目,微有聲, 為一沸;緣邊如湧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 過此水老不可食也。沫餑,湯之華也,華之薄者曰沬, 厚者曰餑,皆《茶經》中語。大抵畜水惡其停,煮水惡其 老,皆於陰陽不適,故不宜人耳。

熊明遇羅𡵚茶記===
《七則》
===

產茶處山之夕陽勝於朝陽廟。後山西向,故稱佳,總 不如洞山南向受陽氣,特專稱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