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9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凝結,碾之則鏗然可驗,其為精品也。有得於言意之 表者,可以心解。又有貪利之民,購求外焙已采之芽, 假以製造,碎已成之餅,易以範模。雖名氏采製似之, 其膚理色澤,何所逃於鑒賞哉!

《白茶》

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崖 林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過四、五 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於二、三胯而已。芽英不 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為常品。須製造精 微,運度得宜,則表裡昭徹,如玉之在璞,它無與倫也。 淺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羅碾》

碾以銀為,熟鐵次之。生鐵者,非掏揀搥磨所成,間有 黑屑藏於隙穴,害茶之色尢甚。凡碾為製,槽欲深而 峻,輪欲銳而薄。槽深而峻則底有準而茶常聚;輪銳 而薄則運邊中而槽不戞。羅欲細而面緊,則絹不泥 而常透。碾必力而速,不欲久,恐鐵之害色;羅必輕而 平,不厭數,庶已細者不耗。惟再羅則入湯輕泛,粥面 光凝盡茶之色。

《盞》

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燠發茶采色也。 底必差深而微寬。底深則茶宜立而易於取乳,寬則 運筅旋徹不礙擊拂。然須度茶之多少,用盞之大小。 盞高茶少則掩蔽茶色,茶多盞小則受湯不盡。盞惟 熱則茶發立耐久。

《筅》

《茶筅》以筋竹老者為之,身欲厚重,筅欲疎勁,本欲壯 而末必眇,當如劍瘠之狀。蓋身厚重,則操之有力而 易於運用;筅疏勁如劍瘠,則擊拂雖過而浮沫不生。

《缾》

缾宜金銀小大之制,惟所裁給。注湯害利,獨缾之口 嘴而已。嘴之口差大而宛直,則注湯力緊而不散。嘴 之末欲圓小而峻削,則用湯有節而不滴瀝,蓋湯力 緊則發速,有節不滴瀝則茶面不破。

《杓》

杓之大小,當以可受一盞茶為量。過一盞則必歸其 餘,不及則必取其不足。傾杓煩數,茶必冰矣。

《水》

水以清輕甘潔為美,輕甘乃水之自然,獨為難得。古 人品水,雖曰「中泠、惠山為上」,然人相去之遠近,似不 常得,但當取山泉之清潔者,其次則井水之常汲者 為可用。若江河之水,則魚鼈之腥,泥濘之汙,雖輕甘 無取。凡用湯以魚目蟹眼連繹迸躍為度,過老則以 少新水投之就火,頃刻而後用。

《點》

點茶不一,而調膏繼刻,以湯注之,手重筅輕,無粟文 蟹眼者,謂之「靜面點」。蓋擊拂無力,茶不發立,水乳未 浹,又復增湯,色澤不盡,英華淪散,茶無立作矣。有隨 湯擊拂,手筅俱重,立文泛泛,謂之「一發點」。蓋用湯已 故,指腕不圓,粥面未凝,茶力已盡,雲霧雖泛,水腳易 生。妙於此者,量茶受湯,調如融膠,環注盞畔,勿使侵 茶,勢不欲猛,先須攪動茶膏,漸加擊拂,手輕筅重,指 遶腕旋,上下透徹,如酵糵之起麪,疏星皎月,燦然而 生,則茶之根本立矣。第二湯:自茶面注之,周回一線, 急注急上。茶面不動,擊拂既力,色澤漸開,珠璣磊落。 三湯:多寡如前。擊拂漸貴輕勻,周環旋復,表裡洞徹, 粟文蟹眼,泛結雜起,茶之色十,已得其六、七。四湯:尚 嗇。筅欲轉稍寬而勿速,其清真華彩,既已煥發,雲霧 漸生。五湯:乃可少縱。筅欲輕勻而透達,如發立未盡, 則擊以作之,發立已過,則拂以斂之,結浚靄,結凝雪, 茶色盡矣。六湯:以觀立作,乳點勃結,則以筅著居,緩 遶拂動而已。七湯:以分輕清重濁,相稀稠得中,可欲 則止,乳霧洶湧,溢盞而起,周回旋而不動,謂之咬盞。 宜勻其輕清浮合者飲之。《桐居錄》曰:「茗有餑,飲之宜 人,雖多不為過也。」

《味》

夫茶以味為上,香甘重滑,為味之全。惟北苑壑源之 品兼之。其味醇而乏風骨者,蒸壓太過也。茶鎗乃條 之始萌者,木性酸、鎗過長,則初甘重而終微澀。茶旗 乃葉之方敷者,葉味苦、旗過老,則初雖留舌而飲徹 反甘矣。此則芽胯有之,若夫卓絕之品,真香靈味,自 然不同。

《香》

茶有真香,非龍麝可擬。要須蒸及熟而壓之,及乾而 研,研細而造,則和美具足。入盞則馨香四達,秋爽灑 然。或蒸氣如桃人夾雜,則其氣酸烈而惡。

《色》

點茶之色,以純白為上真,青白為次,灰白次之,黃白 又次之。天時得於上,人力盡於下,茶必純白。天時暴 暄,芽萌狂長,采造留積,雖白而黃矣。青白者,蒸壓微 生;灰白者,蒸壓過熟。壓膏不盡,則色青暗;焙火太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