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9 (1700-1725).djvu/3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則色昏赤。

《藏焙》

數焙則首面乾而香減,失焙則雜色剝而味散。要當 新芽初生即焙,以去水陸風濕之氣。焙用熟火,置爐 中,以靜灰擁合七分,露火三分,亦以輕灰糝覆,良久, 即置焙簍上,以逼散焙中潤氣,然後列茶於其中,盡 展角焙,未可蒙蔽,候火速徹覆之。火之多少,以焙之 大小增減,探手爐中,火氣雖熱,而不至逼人手者為 良。時以手挼茶體,雖甚熱而無害,欲其火力通徹茶 體爾。或曰:「焙火如人體溫,但能燥茶皮膚而已。」內之 濕潤未盡,則復蒸暍矣。焙畢,即以用久竹漆器中緘 藏之,陰潤勿開。終年再焙,色常如新。

《品名》

名茶各以聖產之地,葉如耕之平園台星岩,葉剛之 高峯青鳳髓,葉思純之大嵐,葉嶼之屑山,葉五崇抃 之羅漢上水,桑芽、葉堅之碎石窠,石臼窠。一作穴窠葉瓊、 葉輝之秀皮林,葉師復、師貺之虎岩,葉椿之無又岩芽, 葉懋之老窠園,葉各擅其美,未嘗混淆,不可概舉。 後相爭相鬻,互為剝竊,參錯無據。不知茶之美惡,在 於製造之工拙而已,豈岡地之虛名所能增減哉!焙 人之茶,固有前優而後劣者,昔負而今勝者,是亦園 地之不常也。

《外焙》

世稱外焙之茶,臠小而色駁,體耗而味淡,方之正焙, 昭然則可。近之好事者,筴笥之中,往往半之蓄外焙 之品。蓋外焙之家,久而益工,製之妙,咸取則於壑源, 傚像規模,摹外為正。殊不知其臠雖等而蔑風骨,色 澤雖潤而無藏蓄,體雖實而縝密乏理,味雖重而澀 滯乏香,何所逃乎外焙哉?雖然,有外焙者,有淺焙者。 蓋淺焙之茶,去壑源為未遠,製之能工,則色亦瑩白, 擊拂有度,則體亦立湯。惟甘重香滑之味,稍遠於正 焙耳。于治外焙,則迥然可辨。其有甚者。又至於採柿 葉桴欖之萌,相雜而造,味雖與茶相類,點時隱隱如 輕絮泛然,茶面粟文不生,乃其驗也。桑苧翁曰:「雜以 卉莽,飲之成病。」可不細鑒而熟辨之。

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

《序》

陸羽《茶經》、裴波《茶述》者,皆不第建品。說者但謂二子 未嘗至建,而不知物之發也,固自有時。蓋昔者山川 尚閟,靈芽未露,至於唐末,然後北苑出為之最。是時 偽蜀時辭臣王文錫作《茶譜》,亦第言建有紫筍,而臘 面乃產於福。五代之季,屬建,南唐歲率諸縣民采茶 北苑,初造研膏,繼造臘面,既又製其佳者,號曰京鋌。 聖朝開寶末下。南唐太平興國初,特置龍鳳模,遣使 即北苑造團茶,以別庶飲,龍鳳茶蓋始於此。又一種 茶,藂生石崖,枝葉尢茂,至道初,有詔造之,別號「石乳」, 又一號「的乳」,又一種號「白乳。」蓋自龍鳳與「京石」、的白 四種紹出,而臘面降為下矣。蓋龍鳳等茶,皆太宗朝 所制,至咸平初,丁晉公曹閩始載之於《茶錄》。慶曆中, 蔡君謨將漕,創小龍團以進,被旨仍歲貢之。自小團 出,而龍鳳遂為次矣。元豐間,有旨造密雲龍,其品又 加於小龍團之上。紹聖間,改為「瑞雲翔龍。」至大觀初, 今上親製《茶論》二十篇,以白茶者與常茶不同,偶然 出,非人力可致,於是白茶遂為第一。既又製之,已細 茶。及試新銙,貢新銙自三色細第出,而瑞雲、翔龍顧 為下矣。凡茶芽數品,最上曰小芽,如雀舌鷹爪,以其 勁直纖挺,故號芽茶。次曰揀芽,乃一芽帶一葉者,號 一鎗一旗;次曰中芽,乃一芽帶兩葉,號一鎗兩旗。其 帶三葉四葉,皆漸老矣。芽茶早春極少,景德中,建守 周絳為《補茶經》,言「芽茶只作早茶」,馳奉萬乘,嘗之可 矣,如一鎗一旗,可謂奇茶也。故一鎗一旗號揀芽,最 為挺特。光正舒王《送入閩中詩》云:「新茗齋中試一旗」, 謂揀芽也。或者乃謂茶芽未展為鎗,已展為旗,指舒 王此詩為誤,蓋不知有所謂揀芽也。夫揀芽猶貴重 如此,而況芽茶以供天子之新嘗者乎?芽茶絕矣,至 於水芽,則曠古未之聞也。宣和庚子歲,漕臣鄭公可 問始創為「銀線水芽。」蓋將已揀熱芽再剔去,祇取其 心一縷,用珍器貯,清泉漬之,光明瑩潔,若銀線然。以 製方寸新銙,有小龍蜿蜒其上,號「龍團勝雪。」又廢白 的石乳鼎,造花銙二十餘色。初貢茶皆入龍腦,至是 慮奪真味,始不用焉。蓋茶之妙,至勝雪極矣,故合為 首冠。然猶在白茶之次者,以白茶上之所好也。異時 郡人黃儒撰《品茶要錄》,極稱當時靈芽之富,謂使陸 羽數子見之,必爽然自失。蕃亦謂「使黃君而閱今日」, 則前此者未足詫焉。然龍焙初興,貢數殊少,累增至 於元符,以斤計者,一萬八千,視初已加數倍而猶未 盛,今則為四萬七千一百斤有奇矣。此數見范達所省龍焙美成茶 錄達茶官也《白茶勝雪》以次,厥名實繁。今列於左,使好事 者得以觀焉。

貢:「新銙,大觀二年造」  ;「試新銙,政和二年造; 白茶,政和二年造」   ;「龍團勝雪,宣和二年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