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9 (1700-1725).djvu/2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茶匙》

茶匙要重,擊拂有力,黃金為上,人間以銀鐵為之,竹 者輕,建茶不取。

《湯瓶》

瓶要小者易候湯,又點茶注湯有準。黃金為上。人間 以銀鐵或瓷石為之。

《子安試茶錄》

《序》

「隄𩠐七閩,山川特異。峻極迴環,勢絕如甌。其陽多銀 銅,其陰孕鉛鐵。厥土赤墳,厥植惟茶。會建而上,群峰 益秀,迎抱相向,草木叢條。水多黃金,茶生其間,氣味 殊美。豈非山川重複,土地秀粹之氣鍾於是,而物得 以宜歟?」北苑西距建安之洄溪二十里而近,東至東 宮百里而遙。

姬名有三十六,《東宮》其一也。

過洄溪,踰東宮,則僅能成餅耳。獨北苑連屬諸山者 最勝。北苑前枕溪流,北涉數里,茶皆氣弇,然色濁,味 尤薄惡,況其遠者乎?亦猶橘過淮為枳也。近蔡公作 《茶錄》亦云:「隔溪諸山,雖及時加意製造,色味皆重矣。」 今北苑焙,風氣亦殊。先春朝隮常雨霽,則霧露昏蒸, 晝午猶寒,故茶宜之。茶宜高山之陰,而喜日陽之早。 自北苑鳳山,南直苦竹園頭,東南屬張坑頭,皆高遠 先陽處,歲發常早,芽極肥乳,非民間所比。次出壑源 嶺,高土決地,茶味甲於諸焙。丁謂亦云:「鳳山高不百 丈,無危峰絕崦,而岡阜環抱,氣勢柔秀,宜乎嘉植靈 卉之所發也。」又以建安茶品甲於天下,疑山川至靈 之卉,天地始和之氣,盡此茶矣。又論石乳出壑嶺斷 崖缺石之間,蓋草木之仙骨。丁謂之記錄建溪茶事 詳備矣。至於品載,止云北苑、壑源嶺及《總記》官私諸 焙千三百三十六耳。近蔡公亦云:唯北苑、鳳凰山連 屬諸焙,所產者味佳,故四方以建茶為目,皆曰北苑。 建人以近山所得,故謂之壑源。好者亦取壑源口南 諸葉,皆云彌珍絕。傳致之間,識者以色味品第,反以 壑源為疑。今書所異者,從二公紀土地勝絕之目,具 疏園隴百名之異,香味精粗之別,庶知茶於草木為 靈最矣。去畝步之間,別移其性,又以佛嶺、葉源、沙溪 附見,以質二焙之美,故曰《東溪試茶錄》自東宮西溪、 南焙北苑,皆不足品第,今略而不論。

《總敘焙名》

「《北苑》諸焙,或還民間,或隸北苑。」 《前書》未盡,今始終其事。

《舊記》:建安郡官焙三十有八,自南唐歲率六縣民採 造,大為民間所苦。我宋建隆以來,環北苑近焙,歲取 上供外焙,俱還民間而裁稅之。至道年中,始分游坑、 臨江、汾、常、西濛、洲西、小豐、大熟六焙隸劍南,又免五 縣茶民,專以建安一縣民力裁足之,而除其口率泉。 慶曆中,取蘇口、曾坑、石坑重院還屬北苑焉。又《丁氏 舊錄》云:「官私之焙千三百三十有六,而獨記官焙三 十二,東山之焙十有四:北苑龍焙一,乳橘內焙二,乳 橘外焙三,重院四,壑嶺五,渭源六,范源七,蘇口八,東 宮九,石坑十,連溪十一,香口十二,火梨十三,開山十 四。南溪之焙十有二,下瞿一,濛洲東二,汾東三,南溪 四,斯源五,小香六,際會七,謝坑八,沙」龍九,南鄉;十,中 瞿,十一,黃熟,十二西溪之焙四,慈善西一,慈善東二, 慈惠三,船坑四,北山之焙二慈善東一,豐樂二。

《北苑》曾坑石坑附

建溪之焙三十有二,北苑首其一,而園別為二十五, 苦竹園頭甲之,鼯鼠窠次之,張坑頭又次之,苦竹園 頭連屬窠坑在大山之北,園植北山之陽,大山多修 木,叢林鬱蔭相及。自焙口達源頭五里,地遠而益高, 以園多苦竹,故名曰「苦竹。」以高遠居眾山之首,故曰 「園頭。」直西定山之隈,土石迴向如窠然,南挾泉流積 陰之處,而多飛鼠,故曰鼯鼠窠。其下曰小苦竹園。又 西至於大園,絕山尾,疏竹蓊翳,昔多飛雉,故曰雞藪 窠。又南出壤園、麥園,言其土壤沃,宜麰麥也。自青山 曲折而北,嶺勢屬如貫魚,凡十有二,又隈曲如窠巢 者九,其地利為九窠十二壟,隈深絕數里,曰廟坑,坑 有山神祠焉。又焙南直東嶺,極高峻,曰教練壟。東入 張坑,南距苦竹帶北,岡勢橫直,故曰「坑坑。」又北出鳳 凰山,其勢中跱,如鳳之首。兩山相向,如鳳之翼,因取 象焉。鳳凰山東南至於袁雲壟,又南至於張坑。又南 最高處曰張坑頭,言昔有袁氏,張氏居於此,因名其 地焉。出袁雲之北平下,故曰「平園。」絕嶺之表曰「西際」, 其東為「東際。」焙東之山,縈䊸如帶,故曰「帶園。」其中曰 中歷坑。東又曰馬鞍山。又東黃淡窠,謂山多黃淡也。 絕東為林園,又南曰柢園,又有蘇口焙,與北苑不相 屬,昔有蘇氏居之。其園別為四,其最高處曰曾坑際 上,又曰尼園。又北曰官坑上園。下坑園慶曆中始入 北苑,歲貢有曾坑上品一斤,叢出於此。曾坑山淺土 薄,苗發多紫,復不肥乳,氣味殊薄,今歲貢以苦竹園 茶充之,而蔡公《茶錄》亦不云:曾坑者佳。又石坑者,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