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9 (1700-1725).djvu/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純束野麏,裛似雪之驢;鮓異陶瓶河鯉,操如瓊之粲。 茗同食粲酢,顏望柑免,千里宿舂,省三月種聚,小人 懷惠,大懿難忘。

陶弘景《雜錄》:苦茶輕換膏,昔丹丘子黃山君服之。 《後魏錄》:瑯琊王肅仕南朝,好茗飲蓴羹。及還北地,又 好羊肉酪漿。人或問之:「茗何如酪?」肅曰:「茗不堪與酪 為奴。」

《桐君錄》:「西陽、武昌、廬江、晉陵好茗,皆東人作清茗。茗 有餑,飲之宜人。凡可飲之物,皆多取其葉。天門冬、扷 揳取根,皆益人。」又巴東別有真茗茶,煎飲令人不眠。 俗中多煮檀葉并大皁李作茶,並冷。又南方有瓜蘆 木,亦似茗,至苦澀,取為屑茶飲,亦可通夜不眠。煮鹽 人但資此飲,而交廣最重,客來先設,乃加以香芼輩。 《坤元錄》:辰州漵浦縣西北三百五十里無射山云:「蠻 俗當吉慶之時,親族集會歌舞於山上,山多茶樹。」 《括地圖》:「臨遂縣東一百四十里有茶溪。」

山謙之《吳興記》:「烏程縣西二十里有溫山,出御荈。」 《夷陵圖經》:「黃牛、荊門、女觀、望州等山,茶茗出焉。」 《永嘉圖經》:「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

《淮陰圖經》:「山陽縣南二十里有茶坡。」

茶陵《圖經》云:茶陵者,所謂陵谷生茶茗焉。《本草·木部》: 茗,苦茶,味甘、苦,微寒,無毒。主瘻瘡,利小便,去痰渴熱, 令人少睡。秋採之苦,主下氣,消食。注云:「春採之。」 《本草·菜部》:苦茶,一名茶,一名選,一名游冬。生益州川 谷山陵道傍,凌冬不死。三月三日採乾。注云:「疑此即 是今茶,一名茶,令人不眠。」《本草》注:按《詩》云:「誰謂茶苦。」 又云:「堇茶如飴,皆苦菜也。」陶謂之苦茶,木類非菜。流 茗春採,謂之苦茶。

《枕中方》:「療積年瘻。苦茶、蜈蚣並炙令香熟,等分,搗篩, 煮甘草湯洗,以末傅之。」

《孺子方》:療小兒無故驚蹶,以苦茶、蔥鬚煮服之。

《八之出》

山南以峽州上。

峽州生遠安、宜都、夷陵三縣山谷。

「襄州」,《荊州》次。

襄州生南鄣縣山谷;荊州生江陵縣山谷。

衡州。下。

生衡山、茶陵二縣山谷。

金州。梁州,又下。

《金州》生西城、安康二縣山谷。《梁州》生襄城、金牛二縣山谷。

淮南以光州上。

生光山縣「黃頭港」 者,與《峽州》同。

《義陽郡》舒州。次。

生義陽縣鍾山者,與《襄州》同。《舒州》生太湖縣潛山者,與《荊州》同。

壽州。下。

「盛唐縣生霍山」 者,與「衡山」 同也。

蘄州,黃州,又下。

蘄州「生黃梅縣山谷,黃州生麻城縣山谷」 ,並與《荊州》《梁州》同也。

浙西以湖州上。

湖州,「生長城縣顧渚山谷,與峽州、光州同,生山桑、儒師二寺;白茅山懸腳嶺,與襄州、荊南、義陽郡同,生鳳亭山伏翼閣、飛雲、曲水二寺;啄木嶺,與壽州、常州同,生安吉、武康二縣山谷,與金州、梁州同。」

常州,次

常州義興縣生君山,懸腳嶺北峰下。與荊州義陽郡同。生圈嶺,善權寺,石亭山,與舒州同。

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

宣州生宣城縣「雅山」 ,與蘄州同;太平縣生上睦,「臨睦」 ,與「黃州同;杭州臨安、於潛二縣生上目山」 ,與舒州同;錢塘生天竺、靈隱二寺;睦州生桐廬縣山谷;歙州生婺源山谷,與衡州同。

潤州、蘇州,又下。

潤州「江寧縣生傲山,蘇州長洲縣生洞庭山」 ,與《金州》、蘄州、梁州同。

劍南以彭州上。

「生九隴縣馬鞍山至德寺棚口」 ,與襄州同。

綿州,《蜀州》。次

綿州龍安縣生松嶺關,與荊州同。其西昌、昌明、神泉縣西山者並佳。有過松嶺者,不堪採。蜀州青城縣生「丈人山」 ,與綿州同。青城縣有散茶、木茶。

邛州。次雅州。瀘州。下。

雅州。「百丈山。」 名山瀘州。瀘州者。與《金州》同也。

眉州漢州,又下。

眉州丹校縣生鐵山者,漢州綿竹縣生竹山者,與潤州同。

浙東以越州上。

餘姚縣生瀑布泉,嶺曰「仙茗」 ,大者殊異,小者與襄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