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9 (1700-1725).djvu/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荈賦》所謂「水,則岷方之注。揖彼清流。」

「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湧湍漱勿食之, 久食令人有頸疾。又多別流於山谷者,澄浸不洩,自 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潛龍蓄毒於其間,飲者可決之 以流其惡,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遠者, 井取汲多者。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湧 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 也。初沸則水合。量調之以鹽味。謂棄其啜。餘無迺 「而鍾其一味乎?」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筴環激湯 心,則量未當中心而下。有頃,勢若奔濤濺沫,以所出 水止之,而育其華也。凡酌置諸盌,令沫餑均。沫餑,湯 之華也。華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餑,細輕者曰花,如棗 花漂漂然於環池之上,又如迴潭曲渚,青萍之始生, 又如晴天爽朗,有浮雲鱗然。其沫者,若綠錢浮於水 渭,又如菊英墮於樽俎之中。餑者以滓煮之,及沸,則 重華累沫,皤皤然若積雪耳。《荈賦》所謂「煥如積雪煜 若春」𧀮有之第一,煮水沸而棄其沬之上有水膜如 黑雲母,飲之則其味不正,其第一者為雋永。

徐縣、全、縣二反。至美者曰雋永。雋,味也;永,長也。史長曰雋水。《漢書》蒯通著《雋永》二十篇也。

或留熟以貯之。以備《育華》救沸之用。諸第一與第二 第三盌次之。第四第五盌外。非渴甚莫之飲。凡煮水 一升。酌分五盌。

盌數少至三,多至五,若人多至十,加兩爐。

乘熱連飲之。以重濁凝其下。精英浮其上。如冷則精 英隨氣而渴。飲啜不消亦然矣。茶性儉不宜廣。則其 味黯淡。且如一滿盌啜半而味寡。況其廣乎。其色縮 也。其罄也。

《香至美》曰:音備。

其味甘。檟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

《一本》云:「其味苦而不甘,檟也;甘而不苦,荈也。」

《六之飲》

翼而飛,毛而走,呿而言此三者,俱生於天地間,飲啄 以活,飲之時義遠矣哉!至若「救渴飲之以漿,蠲憂忿 飲之以酒,蕩昏寐,飲之以茶。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聞於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揚雄、司馬相如,吳有韋 曜,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滂 時浸俗,盛於國朝,兩都并荊俞。

「俞」 當作「渝。」 巴渝也。

間,以為比屋之飲。飲有觕茶、散茶末茶餅。茶者,乃斫 乃熬,乃煬乃舂,貯於瓶缶之中,以湯沃焉,謂之「痷茶。」 或用蔥、薑、棗、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揚令 滑,或煮去沬,斯溝渠間棄水耳,而習俗不已。於戲!天 育萬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獵淺易。所庇者屋,屋 精極;所著者衣,衣精極;所飽者飲食,食與酒皆精極 之。茶有九難:一曰造,二曰別,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 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飲。陰採夜焙,非造也;嚼 味嗅香,非別也;羶鼎腥甌,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 飛湍壅潦,非水也;外熟內生,非炙也;碧粉縹塵,非末 也;操艱攪遽,非煮也;夏興冬廢,非飲也。夫珍鮮馥烈 者,其盌數三,次之者盌數五。若坐客數至五行三盌, 至七行五盌,若六人已下,不約盌數,但闕一人而已。 其雋永補所闕人。

《七之事》

「三皇,炎帝神農氏,周、魯周公旦,齊相晏嬰,漢仙人丹 丘子黃山君司馬,文園令相如,揚執戟雄,吳歸命侯 韋太傅弘嗣,晉惠帝劉司空琨,琨兄子兗州刺史演, 張黃門孟陽傅司隸、咸江洗馬統,孫參軍楚,左記室 太沖陸,吳興納,納兄子會稽內使俶,謝冠軍安石,郭 弘農璞,桓,揚州溫,杜舍人毓,武康小山寺釋法瑤,沛」 《國夏侯愷》,《餘姚虞洪》,《北地傅巽》,《丹陽弘君舉》,《高安任 育長》。

育長任瞻字,元本遺「長」 字,今增之。

宣城秦精,燉煌單道開,剡縣陳務妻廣陵老姥,河內 山謙之,後魏瑯琊王肅,宋新安王子鸞,鸞弟豫章王 子尚,鮑昭妹令暉,《八公山》沙門譚濟,《齊世祖武帝》,梁 劉廷尉陶先生弘,景皇朝徐英公勣。

《神農食經》:「茶茗久服,人有力,悅志。」

周公《爾雅》:「檟苦茶。」《廣雅》云:「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 餅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飲,先炙令赤色,搗末置瓷 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薑橘子芼之。其飲醒酒,令人 不眠。」

《晏子春秋》:「嬰相齊景公時,食脫粟之飯,炙三戈五卵, 茗菜而已。」

司馬相如《凡將篇》:「烏啄,桔梗,芫華,款東,貝母,木蘗,蔞 芩草,芍藥,桂,漏蘆,蜚廉,雚菌,荈詫,白斂,白芷,菖蒲,芒 消,莞椒,茱茰。」 《方言》:「蜀西南人謂茶曰蔎。」

《吳志韋曜傳》:「孫皓每饗宴,坐席無不率以七勝為限, 雖不盡入口,皆澆灌取盡,曜飲酒不過二升。皓初禮 異,密賜茶荈以代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