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9 (1700-1725).djvu/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棚。一曰「棧」,以木構於焙,上編木兩層,高一尺,以焙茶 也。茶之半乾升下棚,全乾升上棚。

穿。音釧江東淮南,剖竹為之。巴州峽山,紉榖皮為之。江 東以一斤為上穿,半斤為中穿,四兩五兩為小穿。峽 中以一百二十斤為上穿,八十斤為中穿,五十斤為 小穿。字舊作釵釧之「釧」,字或作貫串,今則不然。如「磨、 扇、彈、鎖、縫」五字,文以平聲書之,義以去聲呼之,其字 以「穿」名之。

育以本制之,以竹編之,以紙糊之。中有隔,上有覆,下 有床,傍有門,掩一扇,中置一器,貯煻煨火,令熅熅然。 江南梅雨時,焚之以火。

「育」 者,以其藏養為名。

《三之造》

凡採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茶之筍者,生爛石沃 土,長四五寸,若薇蕨始抽,陵露採焉。茶之牙者,發於 藂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選其中枝穎拔者採 焉。其日,有雨不採晴,有雲不採晴。採之蒸之,擣之,拍 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乾矣。茶有千萬狀,鹵莽而言 如人靴者,蹙縮然。

京錐文也

《犎牛臆》者廉檐然,浮雲出山者輪菌然,輕飈拂水者 涵澹然。有如陶家之子,羅膏上,以水澄泚之。

謂澄泥也

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經,此皆茶之精腴。 有如竹籜者,枝幹堅實,艱於蒸搗,故其形簁然,有 如霜荷者,莖葉彫沮,易其狀貌,故厥狀委萃然,此皆 茶之瘠老者也。自採至於《封七,經》目自胡靴至於霜 荷八等,或以光黑、平正言嘉者,斯鑒之下也;以皺黃、 坳垤言佳者,鑒之次也;若皆言嘉及皆言不嘉者,鑒 之上也。何者?出膏者光,含膏者皺,宿製者則黑,日成 者則黃,蒸壓則平正,縱之則坳垤,此茶與草木葉一 也。茶之否臧,存於《口訣》。

《四之器》

風爐。灰承

風爐,以銅鐵鑄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緣闊九分,令六分虛中,致其杇墁。凡三足,古文書二十一字。一足云:「坎上巽下,離於中。」一足云:「體均五行,去百疾。」一足云:「聖唐滅虜。」明年鑄其三足之間,設三窗,底一窗以為通飆漏燼之所,上並古文書六字,一窗之上書「伊公」二字,一窗之上書「羹、陸」二字,一窗之上書「氏、茶」二字。所謂伊公羹陸氏茶也。置墆。於其內設三格。其一格有「翟」焉。翟者,火禽也,畫一卦曰《離》;其一格有「彪」焉。彪者,風獸也,畫一卦曰《巽》。其一格有魚焉,魚者,水蟲也,畫一卦曰《坎》。《巽》主風,離主火,坎主水,風能興火,火能熟水,故備其三卦焉。其飾以連葩垂蔓、曲水方文之類。其爐或鍛鐵為之,或運泥為之。其灰承作三足鐵柈抬之。

《筥》。

筥以竹織之,高一尺二寸,徑闊七寸。或用藤作木楦,如筥形織之,六出圓眼,其底蓋若利篋,口鑠之。

炭檛。

炭檛以鐵六稜制之,若今之河隴軍人木吾也。或作「鎚」 ,或作「斧」 ,隨其便也。

《火筴》。

火筴,一名「著若」 ,常用者,圓直一尺三寸,頂平截,無䓗臺、勾鎖之屬,以鐵或熟銅製之。

《鍑》。音輔或作釜或作鬴

鍑以生鐵為之。今人有業冶者,所謂急鐵。其鐵以耕刀之趄,鍊而鑄之。內模土而外摸沙。土滑於內,易其摩滌;沙澀於外,吸其炎焰。方其耳,以正令也。廣其緣,以務遠也。長其臍,以守中也。臍長則沸中,沸中則末易揚,末易揚則其味淳也。洪州以瓷為之,萊州以石為之。瓷與石皆雅器也,性非堅實,難可持久。用銀為之至潔。但涉於侈麗。雅則雅矣。潔亦潔矣。若用之恆。而卒歸於銀也。

交床。

「交床」 以十字交之,剜中令虛,以支鍑也。

夾。

夾以小青竹為之,長一尺二寸,令一寸有節,節已上剖之以炙茶也。彼竹之篠,津潤於火,假其香潔以益茶味,恐非林谷間莫之致。或用精鐵熟銅之類,取其久也。

紙囊。

紙囊以剡藤紙白厚者夾縫之,以貯所炙茶,使不泄其香也。

碾。拂末

碾,以橘木為之,次以梨、桑、桐、柘為之,內圓而外方。內圓備於運行也,外方制其傾危也。內容墮而外無餘木。墮,形如車輪,不輻而軸焉。長九寸,闊一寸七分,墮徑三寸,分中厚一寸,邊厚半寸。軸中方而執圓,其拂末以鳥羽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