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9 (1700-1725).djvu/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二百八十八卷目錄

 茶部彙考五

  爾雅釋木

  唐陸羽茶經序 一之源 二之具 三之造 四之器 五之煮 六之飲

  七之事 八之出 九之略 十之圖

  張又新煎茶水記

  蘇廙十六湯品

  溫庭筠採茶錄辨嗜易苦致

食貨典第二百八十八卷

茶部彙考五

《爾雅》

《釋木》

檟,《苦荼》。

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采者為「茶」,晚取者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茶。」檟:一名苦。

《唐陸羽茶經》

《序》

案《周禮》酒正之職,辨四飲之物,其三曰漿。又漿人之 職,供王之六飲,水漿、醴涼,醫酏入於酒府。鄭司農云: 「以水和酒也。」蓋當時人率以酒醴為飲,謂乎六漿,酒 之醨者也,何得姬公製《爾雅》云:「檟,苦荼。」即不擷而飲 之,豈聖人之純於用乎?亦草木之濟人,取捨有時也。 自周以降,及於國朝茶事,竟陵子陸季疵言之詳矣。 然季疵以前,稱「茗飲者,必渾以烹之,與夫瀹蔬而啜 者無異也。季疵始為經三卷,由是分其源,制其具,教 其造,設其器,命其煮飲之者,除痟而癘去,雖疾醫之 不若也。其為利也,於人豈小哉!」余始得季疵書,以為 備矣。後又獲其《顧渚山記》二篇,其中多茶事。後又太 原溫從雲武威段之,各補茶事十數節,並存於方 冊。茶之事,由周至今,竟無纖遺矣。昔晉杜育有《荈賦》, 季疵有《茶歌》,余缺然於懷者,謂有其具而不形於詩, 亦季疵之餘恨也。遂為十詠,寄天隨子。唐皮日休撰

《一之源》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迺至數十尺。其巴山 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樹如瓜蘆,葉如梔 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栟櫚,葉如丁香,根如胡桃。」

瓜蘆木出廣州,似茶至苦澀,栟櫚蒲葵之屬,其子似茶,胡桃與茶根皆下孕,兆至瓦礫,苗木上排。

「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并。

從草當作茶。其字出《開元文字》者。義從木,當作搽。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茶。其字出《爾雅》。

其名: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周公云:「檟,苦茶。」 陽執戟云:「蜀西南人謂茶曰蔎。」 郭弘農云:「早取為茶,晚取為茗,或一曰荈耳。」

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櫟壤。」按櫟當從石為礫「下者生黃 土。」凡藝而不實,植而罕茂,法如種瓜,三歲可採,野者 上,園者次,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牙者次, 葉卷上葉舒,次陰山坡谷者不堪採掇,性凝滯結瘕 疾。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苦熱 渴凝悶,腦疼目澀,四支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 醐甘露抗衡也。採不時,造不精,雜以卉莽,飲之成疾, 茶為累也。亦猶人參,上者生上黨,中者生百濟新羅, 下者生高麗,有生澤州、易州、幽州、檀州者,為藥無效, 況非此者,設服薺苨,使六疾不瘳,知人參為累,則茶 累盡矣。

《二之具》

籯一曰「籃」,一曰「籠」,一曰「筥。」以竹織之,受五升,或一㪷、 二㪷。三㪷者,茶人負以採茶也。

籯,《漢書》音盈。所謂「黃金滿籯,不如一經。」 顏師古云:「籯,竹器也,容四升耳。」

竈無用𥥛者,釜用脣口者。 甑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籃以箄之。以系之。始其蒸 也,入乎箄;既其熟也,出乎箄。釜涸注於甑中。甑不帶而泥之 又以穀木枝三亞者制之。亞當作椏木椏枝也散所蒸。牙筍并 葉。畏流其膏。

杵臼一曰「碓」,惟恆用者佳。

規,一曰「模」,一曰「棬」,以鐵制之,或圓,或方、或花。

「承」,一曰「臺」,一曰「砧。」以石為之,不然,以槐、桑木半埋地 中,遣無所搖動。

檐一曰「衣」,以油絹或雨衫,單服敗者為之,以檐置承 上,又以規置檐上,以造茶也。茶成,舉而易之。

芘莉,一曰「嬴子」,一曰「旁筤。」以二小竹,長三尺,闊一尺 五寸,柄五寸。以織方眼,如圃人土羅,闊二尺,以列 茶也。

棨一曰「錐刀」柄,以堅木為之,用穿茶也。

《樸一》曰:「鞭,以竹為之,穿茶以解茶也。」

焙鑿地深二尺,闊二尺五寸,長一丈,上作短牆,高二 尺,泥之。

貫,削竹為之,長二尺五寸,以貫茶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