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9 (1700-1725).djvu/1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白茯苓、山藥各一兩為末,棗肉和蜜丸梧子大,每棗 湯下三十丸。蓋甘以濟鹹,脾腎兩得也。直指方 下痢肛痛不可忍者,熬鹽包坐熨之。肘后方

血痢不止:白鹽紙包燒研,調粥喫三四次即止也。急救 方

中蠱吐血,或下血如肝,鹽一升,苦酒一升,煎化頓服, 得吐即愈,乃《支太醫方》也。小品方

金瘡血出甚多,若血冷則殺人。宜炒鹽三撮,酒調服 之。梅師方

金瘡中風,煎鹽令熱,以匙抄瀝卻水,熱瀉瘡上,冷更 著,一日勿住,取瘥,大效。肘后方

小兒撮口:鹽頭搗貼臍上灸之。子母祕錄

病笑不休,滄鹽煆赤,研入河水煎沸啜之,探吐熱痰 數升,即愈。《素問》曰:「神有餘,笑不休。」神,心火也,火得風 則焰,笑之象也。一婦病此半年,張子和用此方遂愈。 儒門事親

飲酒不醉。凡飲酒。先食鹽一匕。則后飲必倍。肘后方 明目堅齒去瞖,大利老眼。海鹽以百沸湯泡散清汁, 于銀石器內熬取雪白鹽花,新瓦器盛,每早揩牙漱 水,以大指甲點水洗目,閉坐良久,乃洗面,名「洞視千 里法」,極神妙。永類鈐方

風熱牙痛:「槐枝煎濃湯二盌,入鹽一斤,煮乾炒研」,日 用揩牙,以水洗目。唐瑤經驗方

齒𧏾齒動:鹽半兩,皂莢兩挺,同燒赤研,夜夜揩齒,一 月後並瘥,其齒牢固。食療本草

齒齦宣露,每旦噙鹽,熱水含百遍,五日後齒即牢。千金 方

齒疼出血:每夜鹽末厚封齗上,有汁瀝盡乃臥。其汁 出時,叩齒勿住,不過十夜,疼血皆止。忌豬魚油菜等, 極驗。肘后方

喉中生肉:綿裹著頭,拄鹽揩之,日五六度。孫真人方 《帝鍾》喉風,垂長半寸,煆,食鹽頻點之,即消。聖惠方 風病耳鳴:鹽五升,蒸熱,以耳枕之,冷復易之。肘后方 耳卒疼痛。方同上

目中淚出:鹽點目中,冷水洗數次瘥。范汪方

目中浮瞖遮睛:白鹽生研少許,頻點屢效,小兒亦宜。 直指方

小兒目瞖,或來或去,漸大侵睛,雪白鹽少許,燈心蘸 點,日三五次,不痛不礙,屢用有效。活幼口議

塵物眯目:以少鹽并豉置水中,視之立出。孫真人方 酒。赤鼻白鹽常擦之妙。直指方 口鼻急疳,蝕爛腐臭:斗子鹽、白麪等分為末,每以吹 之。普濟方

面上惡瘡五色者:鹽湯浸綿搨瘡上,五六度即瘥。藥性 論

體如蟲行。風熱也。鹽一斗。水一石。煎湯浴之三四次。 亦療一切風氣。外臺祕要

瘡癬痛痒,初生者嚼鹽頻擦之妙。千金方

手足心毒,風氣毒腫:鹽末、椒末等分,酢和傅之,立瘥。 肘后方

手足疣目:鹽傅上,以舌舐之,不過三度,瘥。肘后方 熱病生𧏾,下部有瘡,熬鹽熨之,不過三次。梅師方 一切漏瘡:故布裹鹽燒赤為末,每服一錢。外臺祕要 臁瘡經年。鹽中黑泥。曬研搽之。永類方 蠼螋尿瘡:鹽湯浸綿搨瘡上。食療本草 蜈蚣咬人,嚼鹽塗之,或鹽湯浸之妙。梅師方

蚯蚓咬毒,形如大風,眉鬢皆落,惟濃煎鹽湯浸身,數 遍即愈。浙西軍將張韶病此,每夕蚯蚓鳴于體,一僧 用此方而安。蚓畏鹽也。經驗方

蜂蠆叮螫,嚼鹽塗之。千金方

解黃蠅毒烏蒙山峽多小黃蠅,生毒蛇鱗中,囓人初 無所覺,漸痒為瘡。勿搔,但以冷水沃之,擦鹽少許,即 不為瘡。方輿勝覽

毒蛇傷螫:嚼鹽塗之,灸三壯,仍嚼鹽塗之。徐伯玉方 《虱出怪病》:臨臥渾身虱出,約至五升,隨至血肉俱壞, 每宿漸多,痛痒不可言狀,唯喫水,臥床,晝夜號哭,舌 尖出血不止,身齒俱黑,脣動鼻開,但飲鹽酢湯,十數 日即安。夏子益奇疾方

解狼毒毒:鹽汁飲之。千金方

藥箭毒氣。鹽貼瘡上。灸三十壯良。集驗方

救溺水死,以大凳臥之,後足放高,用鹽擦臍中,待水 自流出,切勿倒提出水。救急方

潰癰作痒,以鹽摩其四圍,即止。外科糖義

《戎鹽》

《釋名》

胡鹽, 羌鹽。 青鹽。 《禿登》鹽, 陰土鹽。

《大明》曰:「西番所食者,故號戎鹽、羌鹽。」

蘇恭曰:「戎鹽即胡鹽也。沙州名禿登鹽,廓州名為陰 土鹽,生河岸山坂之陰土石間,故名。」

《集解》

《別錄》曰:「戎鹽,生胡鹽山,及西羌、北地、酒泉、福祿城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