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9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狄用以淹尸,取其不壞也。其燒剝金銀鎔汁作藥,仍 須解州大鹽為佳。

李時珍曰:《洪範》水曰:「潤下作鹹。」《素問》曰:「水生鹹。」此鹽 之根源也。夫水周流于天地之間,潤下之性,無所不 在。其味作鹹,凝結為鹽,亦無所不在,在人則血脈應 之。鹽之氣味鹹腥,人之血亦鹹腥,鹹走血,血病無多 食鹹,多食則脈凝泣而變色,從其類也。煎鹽者用皂 角牧之。故鹽之味微辛,辛走肺,鹹走腎。喘嗽、水腫、消 渴者,鹽為大忌,或引痰吐,或泣血脈,或助水邪故也。 然鹽為百病之主,百病無不用之。故服補腎藥用鹽 湯者,鹹歸腎,引藥氣入本臟也。補心藥用炒鹽者,心 苦虛,以鹹補之也。補脾藥用炒鹽者,虛則補其母,脾 乃心之子也。治積聚結核用之者,鹽能軟堅也。諸癰 疽眼目及血病用之者,鹹走血也。諸風熱病用之者, 寒勝熱也。大小便病用之者,鹹能潤下也。骨病齒病 用之者,腎主骨,鹹入骨也。吐藥用之者,鹹引水聚也。 能收豆腐,與此同義。諸蠱及蟲傷用之者,取其解毒 也。

蘇頌曰:「唐柳柳州纂《救三死方》云:元和十一年十月 得霍亂,上不可吐,下不可利,出冷汗三大斗許,氣即 絕。河南房偉傳此方,入口即吐,絕氣復通。一法用鹽 一大匙,熬令黃,童子小便一升,合和溫服,少頃吐下, 即愈也。」

附方

煉鹽黑丸, 崔中丞「煉鹽黑丸方,鹽末一升,納粗瓷 瓶中,實築泥頭,初以煻火燒,漸漸加炭火,勿令瓶破, 便赤徹鹽如水汁,即去火待凝,破瓶取出,豉一升熬 煎,桃仁一兩,和麩炒熟,巴豆二兩,去心膜,紙中炒令 油出,須生熟得所,熟即少力,生又損人,四物搗勻,入 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三丸,平旦時服,天行時氣,豉汁 及」茶下。心痛酒下,入口便止血痢飲下。初變水痢後 便止鬼瘧,茶飲下;骨蒸蜜湯下。忌久冷,漿水合藥,久 則稍加之。凡服藥後吐利,勿怪吐利,若多服黃連汁 止之。或遇殺藥人,藥久不動者,更服一兩丸,藥後忌 口二三日,其藥臘月合之,瓷瓶密封,勿令洩氣,一劑 可救百人。或在道途,或在村落,無藥可求。但用此藥 即敵大黃、朴硝數兩。曾用有效。小兒女子不可服。被 攪作也。劉禹錫傳信方

卒中尸遁,其狀腹脹急沖心,或塊起,或牽腰脊者是。 服鹽湯取吐。孫真人方

尸疰、鬼疰,下部蝕瘡:「炒鹽布裹,坐熨之。」藥性論 鬼擊中惡,鹽一盞,水二盞和服,以冷水噀之,即甦。救急 方

中惡心痛,或連腰臍:鹽如雞子大,青布裹燒赤,納酒 中頓服,當吐惡物愈。甄權藥性論

中風腹痛:鹽半斤,熬水乾著口中,飲熱湯二斤,得吐 愈。肘后方

脫陽虛證。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或小腹緊痛。冷汗氣 喘。炒鹽熨臍下氣海取煖。救急方

心腹脹堅,痛悶欲死:鹽五合,水一升,煎服,吐下即定, 不吐更服。梅師方

腹脹氣滿,黑鹽酒服六銖。後魏書

酒肉過多,脹滿不快,用鹽花擦牙,溫水漱下二三次, 即如湯沃雪也。簡便方

乾霍亂病,上不得吐,下不得利,方見《發明》。

霍亂腹痛:炒鹽一包,熨其心腹,令氣透,又以一包熨 其背。救急方

霍亂轉筋,欲死氣絕,腹有暖氣者:以鹽填臍中,炙鹽 上七壯即甦。救急方

肝虛轉筋肝臟氣虛。風冷搏于筋。遍體轉筋。入腹不 可忍。熱湯三斗。入鹽半斤。稍熱浸之。聖惠方

一切腳氣:「鹽三升蒸熟,分裹近壁,以腳踏之,令腳心 熱。」又和槐白皮蒸之,尤良,夜夜用之。食療本草 腳氣疼痛。每夜用鹽擦腿膝至足甲。淹少時。以熱湯 泡洗。有一人病此。曾用驗。救急方

胸中痰飲,傷寒熱病、瘧疾須吐者,並以鹽湯吐之。外臺 祕要方

病後脅脹,《天行》病後兩脅脹滿,熬鹽熨之。外臺祕要方 妊娠心痛不可忍,鹽燒赤酒服一撮。產寶方

妊婦逆生,鹽摩產婦腹,并塗兒足底,仍急爪搔之。千金 方

婦人陰痛,青布裹鹽熨之。藥性論

小兒疝氣,并內弔腎氣,以葛袋盛鹽,於戶口懸之,父 母用手撚,料盡即愈。日華子本草

小兒不尿,安鹽於臍中,以艾灸之。藥性論

小便不通:濕紙包白鹽燒過,吹少許入尿孔中,立通。 普濟方

氣淋臍痛:鹽和醋服之。廣利方

二便不通,鹽和苦酒傅臍中,乾即易。仍以鹽汁灌肛 內,并內用紙裹鹽投水中飲之。家藏方

漏精白濁:雪白鹽一兩,并築緊固濟,煆一日出火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