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6 (1700-1725).djvu/7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志趣由上勵率乎?雖然,士之在學校者,讀聖賢之 書,受教養之恩謂何?而橫議干政,抗直沽名,已非所 宜,況乃操持不固,以利見奪,則豈不羞黌序、衊衣冠 之甚哉?是宋之「太學」,又不得與漢之《鉤黨》同日而語 也矣。

《元代學較》

元太宗六年,設國子總教及提學官,命侍臣子弟十 八人入學,此置學之始也。世祖二十四年,設國子監, 立國學監官生百二十人,蒙古、漢人各半,官給紙劄 飲食,仍隸集賢院。後各道儒司悉以曠官罷。浙西儒 學提舉葉李上議曰:「往者創業之時,軍務甚繁,尚招 致士類。今混一區宇,偃武修文,自當作養人才,以弘 治道。各道儒學提舉及郡教授,實風化所係,不宜罷。」 乃復立提舉司,專令提調學官課諸生,講明治道,上 其成才於太學。學士程鉅夫亦奏請:「重學校之事,慎 師儒之選。京師首善之地,尢當興建國學,選一時名 流為國人矜式,優以餼廩,隆以禮貌,使四方觀感,有 所興起。」上從之。二十八年,令江南諸路學及各縣學 內,設立小學,選老成之士教之。其他先儒過化之地, 名賢經行之所,與好事之家,出錢粟贍學者,並立為 書院。凡師儒之命於朝廷者曰「教授,路府上中州置 之。命於禮部及行省與宣慰司者曰學正、山長、學錄、 教諭,州縣及書院置之。」自京學及州縣學以及書院, 凡生徒之肄業於斯者,守令舉之,臺憲考覈之,或用 為教官,或取為吏屬,往往人才輩出。成宗時,增置蒙 古學正。武宗時,擇衛士子弟充國子學生,又立國子 學積分試貢法,一曰升齋等第,二曰私試規矩,三曰 黜罰科條。仁宗時,命中書平章李孟領國子監令,數 詣國學課試諸生,勉其德業。集賢修撰虞集上《學較 議》曰:「今天下教官,祇以資格注授,生徒皆莫之信,如 此而望師道之立,可乎?宜使守令自求經明行修之 士,身師尊之,以求其德化之及。」時服其言。泰定三年, 更積分而為貢舉,並依世祖舊制。其貢試之法,從監 學所擬,大概與前法略同,而防閑少加嚴密焉。

《明代學較》

明太祖未即位時,即建國子監。二年詔天下府州縣 皆立學,曰:「古昔帝王育人才,正風俗,莫先於學校。今 朕統一天下,復古帝王之舊。內設國子監,念不足盡 延天下之俊。其令郡縣並建學校以作士。師生月廩 食,有司供饌,學官月給俸,講聖道,使日漸於先王之 舊。」八年諭都御史曰:「惟致治在善俗,善俗視教化。教 化行,雖閭閻可化為君子;教化廢,中才不免於小人。 近北方喪亂,人鮮務學。其選太學諸生中年長學優 者,往各郡分教,使人務學而興才。」於是選林百雲等 三百六十人分遣之,而時輟翰林院修撰、檢討為郡 學官。已,復令按察司精考儒學官,不稱者送部別調。 蓋重郡縣學如此。方帝創業初,師行所至,往往先詣 學謁先師,乃視事已,念國學地隘陋不稱,登雞鳴山, 見其下地平敞,去市朝益遠,可使士一耳目於學,莞 然喜曰:「此天所遺,朕以興一代學也。」命集工構造,而 孔子廟建於學東。帝數臨視,為位置規畫。明年成,帝 親詣學祭孔子,服皮弁,執圭,再拜。獻爵,復再拜。乃退。 御彝倫堂,諭祭酒顒曰:「天下言道之中正者莫如儒。 卿等位師表,當以孔子之道為教,弼天下於道。」十四 年以文淵閣學士宋訥為祭酒。時初設學,學徒眾,師 生相訐,教尼不行。上命李文忠以勳臣親重領監事, 助繩糾。訥性嚴重,不妄言笑,以矩矱自檢。撫士恩義 並至。恆寢食堂廂,不休沐私第,諄切訓導,不遺餘力。 而上時時召與問對,亦時時至太學臨觀。後又諭曰: 「諸子入學之日久矣,令歸省其親」,賜父母帛四匹。帝 方創制天下,而育才造士,顧勤備如此。一傳建文,仗 節死義之士有如春草。愈芟愈出,則三十載錫極之 功,七十齡建極之化,猗歟盛哉!永樂時,頒《五經》《四書 大全》《性理大全》於國子監及天下府、州、縣學,敕盡心 講究,毋虛文。於是進宋儒胡安國、蔡沈、真德秀從祀, 禁祀孔子於釋老宮。會鄱陽朱季友詣闕,獻所著書, 毀宋儒以自是。帝怒曰:「此儒之賊也。」令聲其罪,杖之, 悉焚所著書。其彰示好惡端士習如此。至正統中,兩 京祭酒皆得人,北為李文忠時勉,南為陳祭酒敬宗 時,有南陳北李之稱。時勉崇廉恥,抑奔競、別賢否,為 勸懲。且五鼓令起誦讀,夜漏定,二鼓方聽寢。時潛行 省其勤惰,一時人士皆感奮興起。太師英國公輔偕 侯伯二十餘人至,請詣國子監聽講。既至,時勉令諸 生各講《五經》一章。講罷燕飲,諸侯伯咸讓坐,惟英國 公以耆年與祭酒抗禮,餘皆列侍。諸生雅歌投壺如 古儀,迨暮「乃散」,蓋古風也。敬宗力以師道自任,嚴條 教,革舊習,瞽宗之政,肅於朝廷。其後天下府州縣學 生徒頗漫漶不檢,提調官不能制。禮部建請兩直隸 敕御史,十三省按察司敕副使或僉事,提督學校,倣 國子監所定科條,畫所為申督者而遣。成化中,敕提 學各分督所屬官,簿錄諸儒生德業為三等,德行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