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6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帥勵怠惰也。臣以為博士者,道之淵藪,六藝所宗,宜 隨學行優劣,待以不次之位。」帝納之。時有詔議圜丘, 而應書與議者略無幾,其能操筆者未有十人,皆相 從飽食而退。學業廢隕,乃至於此。晉武帝憂勤軍國, 猶復修立學校,太學生初三千人。泰始八年,有司奏 太學生七千餘人。詔已試經者留之,堪受教者令入 學,其餘遣還郡國。惠帝元康元年,以人多猥雜,欲辨 其涇渭,於是制立學官,第五品以上子弟得入國學。 然自正始而後,王衍、何晏、嵇、阮之倫,士溺虛恬,放而 成俗,讎視禮法,流溢無簡。時王坦之非時俗放蕩,不 敦儒教,著《廢莊論》,以為「莊生者,其言詭譎,其義恢誕, 人因藉之以為弊薄之資。於是禮與浮雲俱徂,偽與 利蕩並肆。人以克己為恥,士以無措為通;時無履德 之譽,俗有蹈義之愆。《莊子》之利天下者少而害天下 者多也。」又李充深抑虛浮,嘗著《學箴》,以為「道不可以 一日廢,亦不可以一朝擬;禮不可為千載制,亦不可 以當年止。非仁無以長物,非義無以齊恥,仁義固不 可遠」去其害仁義者而已。然陵夷已久,卒莫能止。晉 元帝初立,軍旅不息,學校未修。王導上書言:「夫風化 之本,在於正人倫;人倫之正,存乎設庠序。今若聿遵 前典,興復道教,擇朝之子弟並入於學,選明博修禮 之士而為之師,化成俗定,莫尚於斯。」帝甚納之。時戴 邈亦上疏曰:「昔仲尼,列國之大夫耳,興禮」修學於洙 泗之間,四方髦俊,裒然向風。今天下豈小於魯、衛,賢 哲乃乏於曩時,勵與不勵故也。或以天下未一,非興 理學之時,此言似是而不然。夫儒道深奧,不可倉卒 而成。古之俊乂,必三年而通一經,比天下平泰,然後 修之,則功成事定,誰與制禮作樂者哉?又貴游之子, 未必有斬將搴旗之才,亦「未有從軍征戍之役,不及 盛年講肄道義,使時珠加磨瑩之功,荊璞發採琢之 榮,不亦良可惜乎!」疏奏納焉。於是始修理學,較孝武 太元時選公卿二千石子弟為生,增造廟屋一百五 十五間,而品課無章,士君子恥與其列。征西將軍庾 亮在武昌開置學宮,明為條制,欲令法清而人貴。又 繕造禮器俎豆之屬,將行大射之禮。亮尋卒,又廢。宋 高祖受命明年,建議國學,未就而崩。文帝雅好藝文, 使丹陽尹廬江何尚之立元學,太子率更令何承天 立史學,司徒參軍謝元立文學,散騎常侍雷次宗立 儒學,為四學。嗚呼!學者所以求道,天下無二道,安有 四學哉?明帝太始中,初置總明觀祭酒一人,有元儒、 文史四科,科置學士一人。齊高帝即位之初,崔祖思 建言,請開文武二學,使人依方習業,優殊者待以不 次。於是詔立國學,以張緒為祭酒,置學生百五十人。 尋以國哀罷。武帝永明三年,詔立學上以國學既立, 省總明觀,召公卿以下子弟,置生二百二十人。時王 儉領國子祭酒,詔於儉宅開學士館,以總明四部書 充之,又詔儉以家為府。自宋世祖好文章,士大夫悉 以文章相尚,無以專經為業者。儉少好禮樂及《春秋》 言論造次必於儒者,由是翕然,更尚儒術。及東昏欲 廢學,國子助教曹思文上表言:「今之國學,即古之太 學。天子入國學,以行禮也;太子入國學,以齒讓也。太 學之異於國學,斯是晉代殊其士庶,異其貴賤耳。」然 貴賤士庶,皆須教國學,太學兩存之可也。梁武帝雅 好儒術,以東晉、宋、齊雖開置國學,不及十年輒廢,無 講授之實,乃詔開五館,建立國學,總以《五經》教授,置 《五經》博士各一人,分主一館,館有數百生,給其餼廩, 其射策通明經者,即除為吏,於是懷經負笈者雲會 矣。又分遣博士祭酒,到州郡立學七年,親臨講肄。且 令皇太子及王侯之子,年可從師者,皆就學受業,又 釋奠於先師,策試胄子,賜訓授之司各有差,亦可謂 優勤矣。然心崇佛教,第以興學養士為美行,故人不 從其令而從其意,人主心術所尚,可不慎哉!陳文帝 承梁季之亂,國學未興。天嘉以後,稍置學官。然時經 喪亂,衣冠殄卒,寇賊未寧,敦獎之方,所未遑也。後魏 武帝初定中原,即於平城立太學,置《五經》博士。明元 時,改國子為中書學,立教授博士。太和中,仍改中書 學為國子,又開皇子之學。及遷都洛陽,詔營國學,樹 小學於四門,大選儒生以為小學博士,雖黌序未立, 而經術彌顯矣。隋文帝平一寰宇,稍賁旌帛,於是四 海九州,強學待問之士,靡不畢集。又觀釋奠之禮,自 京邑達乎四方,皆啟黌校。齊、魯、趙、魏學者尤多,負笈 追師,不遠千里,講誦之聲,道路不絕。中州之盛,自漢、 魏以來,一時而已。及帝暮年,不悅儒術,專尚刑名。迄 仁壽間,遂廢天下之學,唯存國子一所,弟子七十二 人。煬帝即位,復開庠序,國子郡縣之學,盛於開皇之 初。徵辟儒生,遠近畢至,使相與講論得失於東都之 下,納言定其差次以聞。既而窮奢極欲,啟釁邊疆,盜 賊群起,禮義不足以防君子,刑罰不足以威小人,空 有建學之名,而無弘道之實,其風漸墜,以至於亡。

《唐代學較》

「唐始受命,即詔有司立周公、孔子廟於國學。有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