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6 (1700-1725).djvu/7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

 第十九卷目錄

 學校部總論二

  圖書編太學總敘 學校總論一 學校總論二 二業合一 小學 訓蒙大意

  明朝學校始末

  范竹溪集語錄一則

  古今治平略三代學較 兩漢學較 魏晉六朝學較 唐代學較 宋代學較

   元代學較 明代學較

選舉與第十九卷

學校部總論二

圖書編

《太學總敘》

《禮書》曰:「四代之學,虞則上庠、下庠,夏則東序、西序,商 則右學、左學,周則東膠、虞庠。」而周又有辟雍、成均、瞽 宗之名,則上庠、東序、右學。東膠,大學也,故國老於之 養焉;下庠、西序、左學,虞庠,小學也,故庶老於之養焉。 《記》曰:「天子設四學。」蓋周之制也。周之辟雍則成均也, 東膠即東序也,瞽宗即右學也。蓋以其明之以法,和 「之以道,則曰辟雍;以其成其虧,均其過不及,則曰成 均;以習射事則曰序,以糾德行則曰膠;以樂祖在焉 則曰瞽宗;以居右焉則曰右學。」蓋周之學,成均居中, 其左東庠,其右瞽宗,此太學也。虞庠在國之西郊,小 學也。《記》曰:「天子視學,命有司行事,祭先師先聖焉。卒 事,遂適東序,設三老五更之席。」又曰:「食三老五更于 太學,所以教諸侯之弟;祀先賢于西學,所以教諸侯 之德。夫天子視學,則成均也,命有司行事,祭先聖先 師焉,即祀先賢于西學也。祀先賢于西學,則祭于瞽 宗也。有司卒事,適東序,設三老五更之席,即養國老 于東膠也。養國老于東膠,即祀三老五更于太學也。」 然則商之右學,在周謂西學,亦謂瞽宗。夏之東序,在 周謂東膠,亦謂太學。蓋夏學上東而下西,商學下右 而上左,周之所存,特其上者耳。則右學東序,蓋與成 均並建于一丘之上。成均頒學政,右學祀學祖東序。 養老更右學東序,不特存其制而已,又因其所上之 方而位之也。夫諸侯之學,小學在內,大學在外。故《王 制》言「『小學則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以其選士由內 以升于外,然後達于京故也。天子之學,小學居外,大 學居內。故《文王世子》言『凡語于郊,然後于成均取爵 于上尊』。以其選士由外以升于內,然後達于朝故也。」 江陵項氏《松滋縣學記》曰:「學制之可見于書者,自五 帝始。其名曰《成均》,說者曰『以成性也』。有虞」氏始即學 以藏粢,而命之曰庠,又曰「米廩」,則自其孝養之心發 之也。夏后氏以射造士,如《行葦》矍相之所言,而命之 曰「序」,則以檢其行也。商人以樂造士,如夔與大司樂 所言,而命之曰「學」,又曰「瞽宗」,則以成其德也。學之音 則校,校之義則教也。蓋至于商,所以教者備矣。周人 修而兼用之,內即近郊,並建四學:虞庠在北,夏序在 東,商校在西。當代之學居中南面,而三學環之,命之 曰「膠」,又曰「辟雍。」「郊」言其地,璧言其象,皆古今假借字 也。其外亦以四學之制參而行之。凡侯國皆立當代 之學,而損其制曰泮、宮。凡鄉皆立虞庠,州皆立夏序, 黨皆立商校。于是四代之學達于天下,夫人而習聞 之。故今百家所記,參錯不同者無他,皆即《周制》雜指 而互言之。

《學校總論一》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所謂學校 至不一也。然惟國學有司樂、司成專主教事,而州閭 鄉黨之學,則未聞有司職教之任者。及考《周禮地官》, 「黨正各掌其黨之政令教治,孟日屬民而讀法,祭祀 則以禮屬民。」「州長掌其州之教治政令,考其德行道 藝,糾其過惡而勸戒之。」然後知黨正即一黨之師也, 「州長即一州之師也」,以至下之為比長、閭胥,上之為 鄉遂大夫,莫不皆然。蓋古之為吏者,其德行道藝俱 足為人之師表,故發政施令,無非教也。以至「使民興 賢,出使長之,使民興能,入使治之。」蓋役之則為民,教 之則為士,官之則為吏,鈞此人也。秦漢以來,儒與吏 始異趣,政與教始殊途,于是曰郡守,曰縣令,則吏所 以治其民;曰博士官,曰文學掾,則師所以教其弟子。 二者漠然不相為謀,所用非所教,所教非所用。士方 其從學也,曰習讀,及進而登仕版,則棄其《詩》《書》《禮》《樂》 之舊習,而從事乎簿書期會之新規。古人有言曰:「吾 聞學而後入政,未聞以政學者。」後之為吏者,皆政學 者也。自其以政學,則儒者之學術皆筌蹄也,國家之 學宮皆芻狗也,民何由而見先王之治哉?又況異途 捷徑,旁午雜出,蓋未嘗學而升者滔滔也。於是所謂 「學」者,姑視為粉飾太平之一事,而庸人俗吏直以為 無益于興衰理亂之故矣。

《學校總論二》

王陽明先生論國家立學校之意曰:「三代皆所以明 人倫。」今之學宮皆以明倫為名,則其所以立學者,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