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6 (1700-1725).djvu/7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未始非三代之意也。堯舜禹之授受曰:「人心惟危,道 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斯明倫之本也。道心者, 率性之謂也。未雜于人,無聲無臭而顯者也,誠之源 也。人心則雜于人而危矣,偽之端也。見孺子之入井, 「而怵惕而惻隱,率性之道也;從而納交于孺子之父 母焉,要譽于鄉黨朋友焉,則人之心矣;饑而食,渴而 飲,率性之道也;從而極滋味之美焉,恣口腹之饕焉, 則人心矣。」率是道而發于用也,為喜怒哀樂,發皆中 節之和,為《三千三百經》曲之禮,為父子之親,為君臣 之義,為夫婦之別,長幼之序,朋友之信,而天下之達 道盡此矣。舜使契為司徒,以教天下,教以此也。孔子 之聖,所求乎子臣弟友,均曰「未能」,未能乎此也。是明 倫之學,始于孩提之知愛,少長之知敬,則孩提少長 無不能,而及其至,雖聖人有所不能盡也。故明倫之 外無學矣。博學者,學此者也;審問者,問此者也;慎思 者,思此者也;明辨者,「辨此者也,篤行者,行此者也。心 外無事,心外無理,故心外無學。是故於父子盡吾心 之仁,于君臣盡吾心之義,言吾心之忠信,行吾心之 篤敬,懲心忿,窒心慾,遷心善,改心過,處事接物,無往 而非,求盡吾心以自慊者也。譬之植焉,心其根,而學 也者,其培壅灌溉之者也,扶植芟鋤之者也。」今之學 校必由此而教之,而後無沗于建學立師;今之舉業 必由此而精之,而後不悔于敷奏明試;今之仕進必 由此而施之,而後無負于「行義達道」也。

《二業合一》

甘泉子曰:「古之學者本于一,今之學者出乎二。二則 支,支則離,支離之弊也久矣。故文武二而天下無全 材矣,豈惟文武為然?才德二而天下無全人矣,豈惟 才德為然?體用二而天下無知道矣,豈惟體用為然? 行之動靜二而天下無善學矣,豈惟動靜為然?德業 舉業二而天下支離甚矣,非其本然也。孟子之時,其」 楊、墨矣;程子之時,其釋、老矣。故自支離之說興而儒 學壞矣,儒學壞而天理幾乎息矣。嗚呼!知學之壞,而 不知儒者之學之壞也。原本及末,故知合一之說,則 可以化舉業而知道矣。或問:「何為合一說?」執事則敬, 作字則學。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故學在修其二 而復之,一而已矣。

《小學》

「自夫小學與大學二,而今之才遂與古之才異矣。社 學之教與大學之教,曷可二也?然則社學庠序奚別 焉?」曰:「曷請以山木譬諸今夫童蒙也者,非山木勾萌 之時也乎?成人也者,非其根榦具而枝葉花實將不 可禦者乎?夫勾萌根榦同一山木,則固同一生意,惟 于其勾萌而禁其摧折焉,于其根榦具而禁其斧斤」 焉,是則其所以養之者異耳。夫自其勾萌而養之也, 欲其直則直矣,從其曲則曲矣,觀之山木童蒙之教, 其不尤重也哉!或曰:「請問社學庠序之所以同者奚 在?」曰:「天命流行,物與無妄,孩提而知愛其親,長而知 敬其兄。是心也,謂秦之小子與越之小子異乎哉?夫 是心也,秦之小子不異乎越之小子」,謂秦越之成人, 或異乎秦越之小子,然乎?否也。是故灑掃應對,歌詠 舞蹈,小子之教也,而入孝出弟者,其本也;春夏以禮 樂,秋冬以《詩》《書》,成人之教也,而事親從兄者,其本也。 《易》曰:「蒙以養正,聖功也。」因其愛親敬長之良,而訓以 申之,禮以理之,樂以樂之,是謂之養正。孟子曰:「大人 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所謂赤子之心,豈非即其 愛親敬長有不容自已之心?戒慎恐懼,盡而知之,存 而養之,自富貴貧賤以至終食,造次顛沛而不違,是 謂不失。故成人小子,無二心也;社學庠序,無二教也。 社學也者,自其勾萌而養之,使之勃焉進于條達者 也;庠序也者,自其根榦具而益養之,使之翹焉極于 參天摩漢者也。曰:「愛親敬長,此愚夫愚婦所以與知 與能者也,可以舉天下國家而盡之也乎?」曰:「吾未聞 愛其親,有不愛其他人之親者;未聞敬其兄,有不敬 其他人之兄者矣。愛其親而不能愛他人之親,則其 于親也,其必有時愛;有時不愛其愛也,必非由其赤 于之愛達之也乎?敬其兄而不能敬他人」之兄,則其 于兄也,其必有時敬。有時不敬其敬也,必非由其赤 子之敬達之也乎?是故愛其親亦愛他人之親,則老 老之政必行焉,天下之老有不得衣帛而食肉者,其 為圖之必不已也。敬其兄亦敬他人之兄,則子庶民 之政必行焉,天下之民有不獲時使而薄斂者,其為 籌之必不已也。「用是以觀『居其位,忍于牛羊其人民, 而弗之恤』」者,其固以失其愛敬之心,非一朝一夕也 乎?是故由愛敬之心充而至于惡可已。不知「手之舞 之,足之蹈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雖以配天地可也,于 天下國家何有哉?

《訓蒙大意》

王陽明先生《示教讀》曰:「古之教者,教以人倫。後世記 誦辭章之習起,而先王之教亡矣。今教童子,惟當以 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為專。務其栽培涵養之方,則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