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8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文帝天嘉元年嘉德殿學士沈不害上書請立國學從之

按:《陳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沈不害傳》,「天嘉初,除衡 陽王府中記室參軍,兼嘉德殿學士。自梁季喪亂,至 是國學未立,不害上書曰:『臣聞立人建國,莫尚於尊 儒;成俗化民,必崇於教學。故東膠西序,事隆乎三代; 環林璧水,業盛於兩京。自淳源既遠,澆波已扇,物之 感人無窮,人之逐欲無節。是以設訓垂範,啟導心靈。 譬彼染藍,類諸琢玉』」,然後人倫以睦,卑高有序,忠孝 之理既明,君臣之道攸固。執禮自基,魯公所以難侮; 歌樂已細,鄭伯於是前亡。《干戚》舞而有苗至,《泮宮》成 而淮夷服,長想洙泗之風,載懷淹稷之盛,有國有家, 莫不尚已。梁太清季年,數鍾否剝,強寇外侵,姦回內 奰,朝聞鼓鼙,夕照烽火,洪儒碩學,解散甚於坑夷;五 典九丘,湮滅渝乎帷蓋。《成均》自斯墜業,瞽宗於是不 修裒成之祠,弗陳裸享;釋菜之禮,無稱俎豆。頌聲寂 寞,遂踰一紀。後生敦悅,不見函丈之儀;晚學鑽仰,徒 深倚席之歎。陛下繼曆升統,握鏡臨㝢,道洽寰中,威 加無外。濁流已清,重氛載廓,含生熙阜,品庶咸亨。宜 其弘振禮樂,建立庠序,式稽古典,紆跡儒宮,選公卿 門子皆入于學,助教博士,朝夕講肄,使擔簦負笈,鏘 鏘接衽,方領矩步,濟濟成林。如切如磋,聞《詩》聞《禮》,一 年可以功倍,三冬於是足用。故能擢秀雄州,揚庭觀 國,入仕登朝,資優學以自輔;莅官從政,有經業以治 身。轖駕列庭,青紫拾地。古者王世子之貴,猶與國子 齒,降及「漢儲,茲禮不墜。暨乎兩晉,斯事彌隆,所以見 師嚴而道尊者也。皇太子天縱生知,無待審喻,猶宜 晦跡俯同,專經請業,奠爵前師,肅若舊典。昔闕里之 堂,草萊自闢;舊宅之內,絲竹流音。前聖遺烈,深以炯 戒。況復江表無虞,海外有截,豈得不開闡大猷,恢弘 至道。寧可使元教儒風,弗興聖世;盛德大業,遂蘊堯 年。臣末學小生,詞無足算,輕獻瞽言,伏增悚惕。」詔答 曰:「省表聞之。自舊章弛廢,微言將絕,朕嗣膺寶業,念 在緝熙,而兵革未息,軍國草創,常恐前王令典,一朝 泯滅。卿才思優洽,文理可求,弘惜大體,殷勤名教,付 外詳議,依事施行。」按請立學事年月無考今據不害本傳云天嘉初不害除衡陽王記

室。考衡陽王以元年除,即以元年薨,則不害官記室時上疏,即元年事也。

按《南史儒林傳序》:「陳武創業,時經喪亂,衣冠殄瘁,寇 賊未寧,敦獎之方所未遑也。天嘉以後,稍置學官,雖 博延生徒,成業蓋寡。」其所采綴,蓋亦梁之遺儒。

北魏

太祖天興二年春三月初令五經群書各置博士增國子太學生員三千人

按:《魏書太祖本紀》云云。按官氏志作三十人

按《北史儒林傳序》:「魏道武初定中原,雖日不暇給,始 建都邑,便以經術為先,立太學,置五經博士,生員千 有餘人。天興二年春,增國子太學生員至三千人。豈 不以天下可馬上取之,不可以馬上臨之?聖達經猷, 蓋為遠矣。」

天興四年。命樂師入學習舞。釋菜于先聖先師 按《魏書太祖本紀》云云。

太宗   年立中書學

按《魏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儒林傳序》:「明元時改國 子為中書學,立教授博士。」

世祖始光三年二月起太學於城東

按《魏書世祖本紀》云云。 按《北史儒林傳序》。「太武始 光三年。別立太學於城東。後徵盧元、高允等。令州郡 各舉才學。于是人多砥尚。儒術轉興。」

太平真君五年詔王公以下子息皆詣太學不得私立學校

按《魏書世祖本紀》:「太平真君五年二月庚戌,詔曰:『自 頃以來,軍國多事,未宣文教,非所以整齊風俗,示軌 則於天下也。今制自王公已下至於卿士,其子息皆 詣大學,其百工伎巧騶卒子息,當習其父兄所業,不 聽私立學校。違者師身死,主人門誅』。」

顯祖天安元年九月己酉初立鄉學郡置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學生六十人

按《魏書顯祖本紀》云云, 按《李訢傳》,訢為相州刺史, 上疏請立學校曰:「臣聞至治之隆,非文德無以經綸 王道;太平之美,非良才無以光贊皇化。是以昔之明 主,建庠序於京畿,立學官於郡邑,教國子弟,習其道 藝,然後選其俊異,以為造士。今聖治欽明,道隆三五, 九服之民咸仰德化,而所在州土,學校未立。臣雖不 敏」,誠願備之,使後生聞《雅》《頌》之音,童幼睹經教之本。 臣昔蒙恩寵,長管中祕,時課修學,有成立之人,髦俊 之士,已蒙進用。臣今重荷榮遇,顯任方岳,思闡帝猷, 光宣於外。自到以來,訪諸文學,舊德已老,後生未進, 歲首所貢,雖依制遣,對問之日,懼不克堪。臣愚欲仰 依先典,於州郡治所,各立學官,使士望「之流,冠冕之 冑,就而受業,庶必有成。其經藝通明者,貢之王府,則 郁郁之文於是不墬。」書奏,顯祖從之。 按《高允傳》,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