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8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祖居諒闇,乙渾專擅朝命,謀危社稷。文明太后誅之, 引允禁中,參決大政。又詔允曰:「自頃以來,庠序不建, 為日久矣。道肆陵遲,學業遂廢,子衿之歎,復見於今。 朕既纂統大業,八表晏寧,稽之舊典,欲置學官於郡 國,使進修之業,所有津寄。卿儒宗元老,朝望舊德,宜 與中、祕二省參議以聞。」允表曰:「臣聞經綸大業,必以 教養為先;咸秩九疇,亦由文德成務。故《辟雍》光於《周 詩》,泮宮顯於《魯頌》。自永嘉以來,舊章殄滅,鄉閭蕪沒 雅《頌》之聲,京邑杜絕釋奠之禮,道業陵夷,百五十載。 仰惟先朝」,每欲憲章昔典,經闡素風,方事尚殷,弗遑 克復。陛下欽明文思,纂成洪烈,萬國咸寧,百揆時敘, 申祖宗之遺志,興《周禮》之絕業。爰發德音,惟新文教, 搢紳𥟖獻,莫不幸甚。臣承旨敕,並集二省,披覽史籍, 備究典紀,靡不敦儒以勸其業,貴學以篤其道。伏思 明詔元同古義,宜如聖旨,崇建學校,以厲風俗。「先王 之道,光演於明時;郁郁之音,流聞於四海。請制大郡 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學生一百人;次郡立博士二 人,助教二人,學生八十人;中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二 人,學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四 十人。其博士取博闡經典,世履忠清,堪為人師者。年 限四十以上,助教亦與博士同;年限三十以上。若道 業夙成,才任教授,不拘年齒。學生取郡中清望人,行 修謹,堪循名教者,先盡高門,次及中第。」顯祖從之。郡 國立學,自此始也。

高祖太和十六年幸皇宗學

按:《魏書高祖本紀》:「太和十有六年四月甲寅,幸皇宗 學,親問博士經義。」

按《北史儒林傳序》:「太和中,改中書學為國子學,建明 堂辟雍,尊三老五更,又開皇子之學。」按改中書學事本紀不載皇宗

學,亦不知創于何年。因是年幸學,故編次于此。

太和二十年。遷都洛陽。詔立國子太學。四門小學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劉芳傳》。太和二十年。發 敕立四門博士。於四門置學。

按《北史儒林傳序》:「太和中,遷都洛邑,詔立國子太學、 四門小學。孝文欽明稽古,篤好墳籍,坐輿據鞍,不忘 講道。劉芳、李彪諸人以經書進,崔光、邢巒之徒以文 史達。其餘涉獵典章,閑集詞翰,莫不縻以好爵,動貽 賞眷。於是斯文鬱然,比隆周漢。」

世宗正始元年詔營繕國學

按《魏書世宗本紀》:正始元年十有一月戊午,詔曰:「古 之哲王,創業垂統,安民立化,莫不崇建膠序,開訓國 冑,昭宣三禮,崇明四術,使道暢群邦,風流萬宇。自皇 基徙搆,光宅中區,軍國務殷,未遑經建,靖言思之,有 慚古烈。可敕有司,依漢魏舊章,營繕國學。」

正始四年,詔置國子,立大學,樹小學于四門。

按《魏書世宗本紀》:「四年夏六月己丑朔,詔曰:高祖德 格兩儀,明並日月。播文教以懷遠人,調禮學以旌儁 造。徙縣中區,光宅天邑。總霜露之所,均一姬卜於洛 涘,戎繕兼興,未遑儒教。朕纂承鴻緒,君臨寶曆,思模 聖規,述遵先志。今天平地寧,方隅無事,可敕有司,准 倣前式,置國子,立大學,樹小學於四門。」 按《劉芳傳》: 「芳為侍中,領國子祭酒。宣武時,芳上表曰:夫為國家 者,罔不崇儒尊道,學斆為先。誠復政有質文,玆範不 易,諒由萬端資始,眾務稟法故也。唐虞已往,典籍無 據。隆周以降,任居虎門。《周禮大司樂》云:『師氏掌以媺 詔,王居虎門之左,司王朝,掌國中之事,以教國子弟』。」 蔡氏《勸學篇》云:「周之師氏居虎門左,敷陳六藝,以教 國子。」今之祭酒,即周師氏。《洛陽記》:「國子學宮與天子 宮對,太學在開陽門之外。」按《學記》云:「古之王者,建國 親民,教學為先。」鄭氏注云:「內則設師保以教,使國子 學焉。外則有太學庠序之官。」由斯而言,國學在內,太 學在外明矣。按如《洛陽記》,猶有仿像。臣愚意謂今既 徙縣崧瀍,皇居伊洛,宮「闕府寺,僉復故址。至於國學, 豈可舛替?校量舊事,應在宮門之左。至如太學,基所 炳在,仍舊營構。」又云:「太和二十年,發敕立四門博士, 於四門置學。」臣按自周以上,學惟有二,或尚西,或尚 東,或貴在國,或貴在郊。爰暨周室,學蓋有六,師氏居 內,太學在國,四小在郊。《禮記》云:「周人養庶老於虞庠。」 虞庠在「國之西郊。」《禮》又云:「天子設四學,當入學而太 子齒。」注云:「四學,周四郊之虞庠也。」按《大戴保傅篇》云: 「『帝入東學,尚親而貴仁;帝入南學,尚齒而貴信;帝入 西學,尚賢而貴德;帝入北學,尚貴而尊爵;帝入太學, 承師而問道』。周之五學,於此彌彰。」按鄭注《學記》「周則 六學所以然者。」注云:「內則設師保以教,使國」子學焉, 外則有太學庠序之官,此其証也。漢、魏已降,無復四 郊。謹尋先旨,宜在四門。按王肅注云:「天子四郊有學, 去王都五十里。」考之鄭氏,不云遠近。今太學故坊,基 址寬曠,四郊別置,相去遼闊,檢督難周。計太學坊并 作四門,猶為太廣。以臣愚量,同處無嫌。且今時制置, 多循中代,未審四學,應從古「否,求集名儒禮官議其 定所」,從之。 按《鄭羲傳》:羲子懿,懿弟道昭,遷國子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