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6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荀子王霸》篇:「百里之地,其等位爵服,足以容天下之

賢士矣;其官職事業,足以容天下之能士矣。循其舊 法,擇其善者而明用之,足以順服好利之人矣。賢士 一焉,能士官焉,好利之人服焉。三者具而天下盡無 有是其外矣。」

人主外賢而偏舉,人臣爭職而妬賢,是其所以不合 之故也。人主胡不廣焉?無恤親疏,無偏貴賤,唯誠能 之求。若是,則人臣輕職業,讓賢而安隨其後。

《王制》篇:「請問為政曰賢能不待次而舉,罷不能不待 頃而廢。」

《墨子尚賢上篇》:「古者聖王之為政,言曰:『不義不富,不 義不貴,不義不親,不義不近,是以國之富貴』。」人聞之, 皆退而謀曰:「始我所恃者富貴也,今上舉義不辟貧 賤,然則我不可不為義。」親者聞之,亦退而謀曰:「始我 所恃者親也,今上舉義不辟親疏,然則我不可不為 義。」近者聞之,亦退而謀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舉 義不辟近,然則我不可不為義。」遠者聞之,亦退而謀 曰:「我始以遠為無恃,今上舉義不辟遠,然則我不可 不為義。故古者聖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雖在農與 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 事,斷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則民弗敬,蓄祿不厚則民 不信,政令不斷則民不畏』。」舉三者授「之賢者,非為賢 賜也,欲其事之成。故當是時,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 勞殿賞,量功而分祿。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 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舉公義,辟私怨。此若言之謂也。」 《韓非子有度》篇:「今若以譽進能,則臣離上而下比周; 若以黨舉官,則民務交而不求用於法,故官之失能 者,其國亂。以譽為賞,以毀為罰」也,則好賞惡罰之人, 釋公行,行私術,比周以相為也。忘主外交以進其與, 則其下所以為上者薄矣。

明主使法擇人,不自舉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 《倒言篇》:「宋崇門之巷人服喪,而毀甚瘠,上以為慈愛 於親,舉以為官師。明年,人之所以毀死者歲十餘人。 子之服親喪者,為愛之也,而尚可以賞勸也,況君上 之於民乎?」

《淮南子天文訓》:「丙子受制,火用事,則舉賢良。」

《兵略訓》:「敵國之君有加虐於民者,則舉兵而臨其境, 剋其國不及其民。廢其君而易其政,尊其秀士而顯 其賢良。」

「選舉足以得賢士之心」,此必勝之本也。

選良用才,官得其人,故「攻不待衝隆雲梯而城拔,戰 不至交兵接刃而敵破」,明于必勝之攻也。

《詩說》:「《兔罝》、文王聞太顛、閎夭、散宜生皆賢人而舉之, 國史詠其事而美之,皆比而後賦也。」

《大戴禮主言篇》:所謂「天下之至明者,能選天下之至 良者也。」

《新書道術》篇:「舉賢則民化,善使能則官職治,英俊在 位則主尊,羽翼勝任則民顯。」

《大政下》篇:「聖王之選舉也,以為表也,言之然後知其 問,謀焉然後知其極,任之以事,然後知其信,故古聖 王君子不素距人,以此為明察也。」

《風俗通》:「夫舉無他也,唯善所在,親疏一也。祈奚稱其 讎,不為諂;立其子,不為比,舉其偏,不為黨,建一官而 三物成,晉國賴之,君子歸焉。蓋人君者,闢門開窗,號 咷博求,得賢而賞,聞善若驚,無適也,無莫也。」

《潛夫論本政》篇:「君以選為本,選舉實則忠賢進,選虛 偽則邪黨貢。選以法令為本,法令正則選舉實,法令 詐則選虛偽。」

將致太平者,必先調陰陽;調陰陽者,必先順天心;順 天心者,必先安其人;安其人者,必先審擇其人。是故 國家存亡之本,治亂之機,在於明選而已矣。

《潛歎篇》:夫人君之取士也,不能參聽民氓,斷之聰明, 反徒信亂臣之說,獨用污吏之言,此所謂與仇遷使, 令囚擇吏者也。《書》云:「謀及乃心,謀及庶人。」孔子曰:「眾 好之,必察焉;眾惡之,必察焉。」故聖人之施舍也,不必 任眾,亦不必專己,必察彼己之為而度之以義,或舍 人取己,故舉無遺失,而政無廢滅也。

《實貢篇》:「夫十步之間,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 賢才之生,日月相屬,未嘗乏絕。是故亂殷有三仁,小 衛多君子。以漢之廣博,士民之眾多,朝廷之清明,上 下之修治,而官無直吏,位無良臣。此非今世之無賢 也,乃賢者廢錮,而不得達於聖主之朝爾。夫志道者 少友,逐俗者多儔,是以舉世多黨而朋私競,比質而」 行趨華。貢士者,非復依其質幹,準其材行也,直虛造 空美,掃地洞說,擇能者而書之。公卿刺史、掾從事、茂 才、孝廉且二百員,歷察其狀,德侔、顏淵、卜、冉,最其行 能,多不及中,誠使皆如狀文,則是為歲得大賢二百 也。

荀悅《三游論》:「言論者計薄厚而吐辭,選舉者度親疏 而舉筆。」

《鹽鐵論地廣篇》:「以貌舉人,以才進士,則太公終身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