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魏書太宗本紀》:「永興五年春二月,詔分遣使者巡 求儁逸,其豪門彊族為州閭所推者,及有文武才幹, 臨疑能決,或有先賢世冑,德行清美,學優義博,可為 人師者,各令詣京師,當隨才敘用,以贊庶政。」

世宗正始二年詔議貢士之方

按《魏書世宗本紀》:正始二年夏四月乙丑,詔曰:「任賢 明治,自昔通規,宣風贊務,實惟多士。而中正所銓,但 存門第,吏部彝倫,仍不才舉,遂使英德罕昇,司務多 滯,不精厥選,將何考陟?八座可審議往代,貢士之方, 擢賢之體,必令才學並申,資望兼致。」

文帝大統十一年宇文泰下令求賢

按《魏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周書文帝本紀》,大統十 年夏五月,太祖入朝。十一年春三月令曰:「古之帝王 所以外建諸侯,內立百官者,非欲富貴其身而尊榮 之。蓋以天下至廣,非一人所能獨治。是以博訪賢才, 助己為治。若其知賢也,則以禮命之。」其人聞命之日, 則慘然曰:「凡受人之事,任人之勞,何捨己而從人。」又 自勉曰:「天生儁士,所以利時。彼人主者,欲與我為治, 安可苟辭?」於是降心而受命。及居官也,則晝不甘食, 夜不甘寢,思所以上匡人主,下安百姓,不遑恤其私 而憂其家,故妻子或有饑寒之弊而不顧也。於是人 主賜之以俸祿,尊之以軒冕,而不以為惠也;賢臣受 之,亦不以為德也。位不虛加,祿不妄賜。為人君者誠 能以此道授官,為人臣者誠能以此情受位,則天下 之大,可不言而治矣。昔堯舜之為君,稷契之為臣,用 此道也。及後世衰微,此道遂廢,乃以官職為私恩,爵 祿為榮惠。人君之命官也,親則授之,愛則任之。人臣 之受位也,可以尊身而潤屋者,則迂道而求之;損身 而利物者,則巧言而辭之。於是至公之道沒,而奸詐 之萌生。天下不治,正為此矣。今聖主中興,思去澆偽。 諸在朝之士,當念職事之艱難,負闕之招累,夙夜兢 兢,如臨深履薄。才堪者,則審己而當之,不堪者,則收 短而避之。使天官不妄加,王爵不虛受,則淳素之風, 庶幾可反。

北齊

北齊沿魏制,置中正選舉,諸郡又置學校課試秀孝 俱得仕進。

按《北齊書儒林傳》:「齊氏司存,或失其守,師保凝丞皆 賞勳舊。國學博士,徒有虛名,唯國子一學生徒數十 人耳。欲求官正國治,其可得乎?冑子以通經仕者,唯 博陵崔子發、廣平宋遊卿而已,自外莫見其人。」朝 章寬簡,政網疏闊,游手浮惰,十室而九。故橫經受業 之侶,遍於鄉邑;負笈從官之徒,不遠千里。伏膺無怠, 善誘不倦。入閭里之內,乞食為資;憩桑梓之陰,動逾 千數。燕趙之俗,此眾尤甚。《齊制》,「諸郡並立學,置博士 助教授經學生俱差逼充員,士流及豪富之家,皆不 從調。」備員既非所好,墳籍固不關懷,又多被州都官 人驅使,縱有遊惰,亦不檢治,皆由上非所好之所致 也。諸郡俱得察孝廉,其博士、助教及遊學之徒,通經 者,推擇充舉。《射策》十條,通八以上,聽九品出身。其尤 異者,亦蒙抽擢。

按《文獻通考》:「北齊選舉多沿後魏之制,凡州縣皆置 中正。其課試之法:中書策秀才,集書策貢士,考功郎 中策廉良。天子常服乘輿出,坐於朝堂中楹,秀孝各 以班草對。字有脫誤者,呼起立席後;書有濫劣者,飲 墨水一升;文理孟浪者奪席脫容刀。」

高祖開皇二年春正月甲戌詔舉賢良

按:《隋書高祖本紀》云云。

開皇三年遣使巡省。遇有文武才用,以禮發遣 按《隋書高祖本紀》,開皇三年十一月己酉,發使巡省 風俗。因下詔曰:「朕君臨區宇。深思治術。欲使生人從 化,以德代刑。求草萊之善。旌閭里之行。民間情偽,咸 欲備聞。已詔使人,所在賑恤。揚鑣分路。將遍四海。必 令為朕耳目。如有文武才用,未為時知。宜以禮發遣。 朕將銓擢,其有志節高妙,越等超倫,亦仰使人就加 旌異,令一行一善,獎勸於人。遠近官司,遐邇風俗,巨 細必紀,還日奏聞。庶使不出戶庭,坐知萬里。」

仁壽三年詔州縣搜揚賢哲徵召將送以禮

按《隋書高祖本紀》,「仁壽三年秋七月丁卯,詔曰:日往 月來,唯天所以運序;山鎮川流,唯地所以宣氣。運序 則寒暑無差,宣氣則雲雨有作,故能成天地之大德, 育萬物而為功。況一人君于四海,睹物欲運,獨見致 治,不藉群才,未之有也。是以唐堯欽明,命羲和以居 岳;虞舜睿德,升元凱而作相;伊尹鼎俎之媵,為殷之」 阿衡;呂望漁釣之夫,為周之尚父。此則鳴鶴在陰,其 子必和,風雲之從龍虎,賢哲之應聖明,君德不回,臣 道以正,故能通天地之和,順陰陽之序,豈不由元首 而有股肱乎!自王道衰,人風薄,居上莫能公道以御 物,為下必踵私法以希時。上下相蒙,君臣義失,義失 則政乖,政乖則人困。蓋同德之風難「嗣,離德之軌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