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追,則任者不休,休者不任,則眾口鑠金,戮辱之禍不 測。」是以行歌避代,辭位灌園,卷而可懷,黜而無慍,放 逐江湖之上,沈赴河海之流,所以自潔而不悔者也。 至於閭閻秀異之士,鄉曲博雅之儒,言足以佐時,行 足以勵俗,遺棄於草野,堙滅而無聞,豈勝道哉?所以 覽古而歎息者也。方「今區宇一家,煙火萬里,百姓乂 安,四夷賓服,豈是人功,實乃天意。朕惟夙夜祇懼,將 所以上嗣明靈,是以小心勵己,日慎一日。以黎元在 念,憂兆庶未康,以庶政為懷,慮一物失所。雖求傅巖, 莫見幽人,徒想崆峒,未聞至道。唯恐《商歌》於長夜,抱 關於夷門,遠跡犬羊之間,屈身僮僕之伍。其令州縣, 搜揚賢哲,皆取明知今古,通識治亂,究政教之本,達 禮樂之源。不限多少,不得不舉。限以三旬,咸令進路。」 徵召將送,必須以禮。

唐選舉之途至廣,「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書算之外,又 有親、勳、翊衛、齋郎、品子之屬。」

按《唐書選舉志》:「唐取人之路蓋多矣。方其盛時,著於 令者,納課品子萬人,諸館及州縣學六萬三千七十 人,太史曆生三十六人,天文生百五十人,太醫藥童 針咒諸生二百一十一人,太卜卜筮三十人,千牛備 身八十人,備身左右二百五十六人,進馬十六人,齋 郎八百六十二人,諸衛三衛監門直長三萬九千四」 百六十二人,諸屯主、副千九百八人,諸折衝府錄事、 府史一千七百八十二人,校尉三千五百六十四人, 執仗、執乘每府三十二人,親事、帳內萬人,集賢院御 書手百人,史館典書、楷書四十一人,尚藥童三十人, 諸臺、省、寺、監、軍、衛、坊、府之胥史六千餘人。凡此者,皆 入官之門戶。而諸司主祿已成官及州縣佐史未敘 者,不在焉。

按《舊唐書職官志》,有「唐以來出身入仕者著令,有秀 才、明經、進士、明法、書算,其次以流外入流。」若以門資 入仕,則先授親、勳、翊衛六番,隨文武簡入選例。又有 齋郎、品子、勳官及五等封爵、屯官之屬,亦有番第,許 同揀選。天寶三載,又置崇元學,習道德等經,同明經 例。自餘或臨時聽敕,不可盡載。

高祖武德五年詔內外各舉賢才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武德五年詔: 「擇善任能,救民之要術;推賢進士,奉上之良規。」自古 哲王,弘風闡教,設官分職,唯才是與。然而巖穴幽居, 草萊僻陋,被褐懷珠,無因自達,實資選眾之舉,固藉 左右之容,義自搜揚,理宜精擢。是以貢士有適,爰致 加錫之隆;無益於時,必貽貶黜之名。末葉澆偽,名實 相「乖,取非其人,濫居班秩,流品所以未穆,庶職於是 隳廢。朕膺圖馭宇,寧濟兆民,思得賢能,用清治本。招 選之道,宜革前弊;懲勸之方,式加常典。苟有才藝,所 貴適時,潔己登朝,無嫌自進。宜令京官五品以上及 諸州總管刺史舉一人,其有志行可錄,才用未申,亦 聽自己具陳藝能,當加顯擢,授以不次賞罰之科,並 依別格,所司頒下,詳加搜引,務在獎納,稱朕意焉。」

太宗貞觀三年詔舉人毋限品格及避親故讎嫌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觀三年四 月詔曰:「白屋之內,閭閻之人,但有文武材能,灼然可 取。或言忠行謹,堪理時務;或在昏亂而肆情,遇太平 而克己。」亦錄名狀,官人同申。是年帝謂宰臣曰:「朕今 孜孜求士,欲專心政道。聞有好人則抽擢驅使。而議 者多稱彼皆宰相親故。但公等至公行事,無避此言, 便」為形跡。古人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讎,而為後代 稱者,以其舉得賢故也。卿等但能舉用得才,雖是子 弟,及有讎嫌,必不得不舉。

貞觀十一年「詔河北淮南搜揚賢俊。」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一年四月 詔曰:「朕以寡薄,嗣守鴻基,實資多士,共康庶政。虛己 側席,為日已久,投竿捨築,罕值其人。自親巡東夏,觀 省風俗,興言至治,夕惕兢懷。然則齊、趙、魏、魯,禮義自 出;江、淮、吳、會,英髦斯在。山川所感,古今寧殊?載佇風 猷,實勞夢想。宜令河北、淮南諸州長官,於所部之內, 精」加訪採。「其孝悌淳篤,兼閑時務,儒術該通,可為時 師範,文詞秀美,才堪著述,明識治體,可委字民;并志 行修立,為鄉里所推者,舉送雒陽宮,各給傳乘,優禮 發遣。當隨其器能,擢以不次。若有老病不堪入朝者, 冀以名聞。庶巖穴靡遺,俊乂可致,務盡搜揚之道,稱 朕意焉。」

貞觀十五年,詔諸州搜揚所部賢才,來年總集太山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五年六月 詔曰:「朕遐觀前載,歷選列辟,莫不貴在得人。崇茲多 士,猶股肱之佐元首,譬舟航之濟巨川。若夫搆大廈 者,採眾材於山嶽;善為國者,求異人於管庫。是以陶 唐、有虞,揖讓之聖帝也,非元凱不能成功;商湯、姬發, 革」命之明主也,非伊呂無以定其禍亂。況乎齊桓中 人之材,器非濬哲;漢武嗣業之主,志在驕奢。猶賴管